《紅海行動》:只因真實才會相信,而非相信才變真實

《紅海行動》是這個春節檔里我最想看的電影,看完後果然不負所望: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國產商業大片一座新的里程碑,它的製作水平和成片效果,即便用好萊塢標準去衡量也不落人下風。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少量劇透,但基本不會影響觀影樂趣。】

之所以和主流聲音一樣對《紅海行動》不吝讚美之詞,最主要原因就是「真實」與「專業」

影片改編自2015年的「葉門撤僑」,「蛟龍突擊隊」在現實中也是真實存在的中國海軍特戰部隊,影片中出現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同樣是我們有名有姓的「臨沂號」,此外,T72坦克、M60坦克、C-130運輸機、美洲獅直升機等大型裝備均有亮相。

槍械也不含糊,95式自動步槍、SCAR-L、R93狙擊步槍、CZ805A1自動步槍、M249,還有「爛大街」的M16、AK和RPG火箭炮等等。opllx不是軍迷,以上信息基本都是懂行觀眾指出來的——我想說明,是耍花架子的假把式,還是真刀真槍的實在貨,不管是否「懂行」,觀眾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這份「專業氣質」沒法隨便糊弄出來。

與專業裝備相匹配的,是電影(幾乎)從頭打到尾的戰鬥戲,打海盜救船員、打恐怖分子救公民、野外遇襲反擊戰、闖敵營救人質、斬敵酋截黃餅,五場不同類型的大戰風格迥異又環環相扣,打得熱鬧過癮,也經得起細心觀眾的推敲。

比如非常搶鏡的狙擊戰,印象里國產電影里就缺少這樣乾貨滿滿的好戲。

這是與正面突擊那「一動」相對應的「一靜」,相得益彰,也必不可少。

除了顧順和李懂,敵方狙擊手同樣有幾個細節處理得很實在,比如對方只是個年齡不大的少年,酷愛吃堅果,得知自己位置暴露後懂得用鐵盒反光干擾對手,在大本營被偷襲時,少了一隻耳的他倔強地表示會解決對方的狙擊手……他幾乎沒什麼台詞,可在有限的篇幅內依然刻畫出了一個年輕戰士的形象。

整部電影能夠打得這麼酣暢淋漓,導演林超賢的「全身心投入」功不可沒。

在港片繁盛時期不甚起眼的他,卻在北上執導的過程中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非他懂得「變通」,反而是因為他「沒變」——林超賢是個懂行的軍迷,對槍炮愛不釋手,從警匪片拍到現在的戰爭片,對他而言只是玩得更大更high而已。

《湄公河行動》讓林超賢嘗到了「放手逍遙」的甜頭,《紅海行動》就得算夢想成真了:全程實拍,中國海軍與摩洛哥政府大力支持,有2億成本都花在了裝備上,可勁兒「折騰」演員們(包括他自己)……

在片場,林超賢能流暢地與軍事顧問溝通,設計動作場面,還會親自指導演員表演走位等等。

專業性是影片最大的優點,但這不代表它在其他方面就乏善可陳。

作為相同類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難免要和去年創造票房奇蹟的《戰狼2》比較,不比不要緊,一比……

《戰狼2》是很典型的「超級英雄」大片路數,孤膽豪傑臨危受命,深入敵後大殺四方,什麼反叛軍、僱傭兵最後都不過是土雞瓦狗,英雄力挽狂瀾的同時還能插科打諢、抱得美人歸、收穫盛世美譽;《紅海行動》則力求還原戰爭的實際規格,沒有孤軍奮戰、只有集體出擊,敵人在兇狠殘暴的同時也不再完全遲鈍無腦,主角團隊英勇頑強之餘也會流血犧牲。

兩種類型的電影其實沒有孰優孰劣,但前者畢竟是常見的商業片套路,後者這種塑造群像且戒驕戒躁的嚴肅題材更則為罕見,也更符合我們的「國情」——在激烈戰鬥中還不忘講騷話、開玩笑的形象,果然更適合美國大兵。

文戲單薄和人物臉譜化確實是影片的弱項,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依然能在這種語境下設計出幾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

一個是「石頭」張天德喜歡在執行任務時吃糖果,因為他從小被媽「打一頓吃顆糖」長大,所以感覺吃糖就不會疼了,佟莉在一路上和他有過數次交流互動,這就使得「石頭」在最後犧牲時佟莉喂他吃糖的行為有了人性化的落腳點,在全片的「大義」之餘也展現了難得一見的「小愛」。

另一個是觀察員李懂的的成長,雖然嘴上不說,但追擊海盜時羅星中槍的意外還是讓他耿耿於懷,這份內疚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懷疑,成為了新任狙擊手顧順教育他的主要「課題」,兩人交流著墨不多,可還是較好交代了未來狙擊手的的養成歷程。

此外,兩場「斷指」戲也都很好服務了主線劇情:一個是當地平民戴戒指的手指被突擊隊員放回原處,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個人力量的渺小;一個是庄羽在近距離交火的間隙,先看到地上的斷指,然後才發現是自己掉的,反映出戰爭的血腥和極度暴力的慘烈

許多觀眾對於此類主旋律電影敬而遠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唱響主旋律的的聲音「太紅」、「太教條」,就比如《戰狼2》里最後車隊經過戰區時,冷鋒一行人丟掉槍支只靠飄揚的國旗安全通過……情懷是滿了,可也滿得溢出來了,對於不少生性含蓄的人來說,面對如此熾烈兇猛的視覺衝擊會感覺不適,會覺得缺乏「美感」。

這一點,《紅海行動》就做得很好。

它當然也是擁抱主旋律的,但沒有扯著嗓子去引吭高歌。無論是蛟龍突擊隊受命解救人質,還是臨沂號收容僑民,亦或是主角團隊去執行任務以外的行動,影片始終保持著一份理智的剋制,就如同在戰場上保持冷靜一般,簡練而高效,感動卻不煽情。

這種只用實際行動去展現精神主旨的方式才更令人信服——因為真實才會相信,而不是因為相信才變得真實。

已經有很多人提到《黑鷹墜落》了,能把《紅海行動》與這部經典戰爭電影相提並論,已是後者的成功。當然,這種比較更多是指場面、戰鬥等硬體價值,思想性和凝重度恐怕還有不及,而這也是「紅海」最明顯的弊端。

在《黑鷹墜落》里,美國大兵們打得爽快是爽快,可在此過程中,「這場戰爭是否正確,是否有意義」成為壓得每個人都喘不過氣的問題,無處不在的無力感和絕望感,在火爆、殘酷的戰場畫面催化下,使得影片有了足夠的厚度與紮實的質感。

反觀《紅海行動》,它什麼都有,唯獨缺了那味「化簡為繁」的靈魂調劑。一切都是最簡單的原則性問題:不能失去任何一個國人,如果可以,我們還要拯救更多無辜的人,順帶拯救世界。有人說「優秀的戰爭電影都是反戰的」,且不論此觀點是否正確,至少在本片里,它是不能完全體現的。

正方不能,反派也缺些力道。反叛軍和恐怖分子為什麼要鬧得天下大亂?為什麼要冒風險對中國人下手?扣留孩子當人質讓父親去做肉彈確實很殘暴無情,那麼他們的「民心」又是從哪兒來的?……

這些事兒不能想太細,因為如果真開始去思考這些更全面的問題,影片的基調會變得面目全非。

但這份單薄和空洞,不該成為說《紅海行動》不好的理由。必須要承認,在我們的環境里拍一部主旋律電影,尤其是軍事題材的主旋律作品,肯定有「天花板」存在,很多時候問題往往是「能不能」,而不是「有沒有」。

我向來不喜歡拿評分說事(因為評分體系是大家主觀的選擇判斷),但這一次,評分確實能說明一些情況。目前,《紅海行動》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5,有近11萬人評價——個人認為豆瓣評分雖然偏於苛刻,但確實是目前華語圈裡相對最客觀的平台了,8.5分,對於短板明顯的「紅海」來說似乎還是虛高了,是觀眾們看不到影片的問題嘛?不見得。

相比起不出意外的缺憾,更多人驚喜於影片出人意料的進步,因為它助推華語電影在這種類型片上做到了極致。

所以,要問我對《紅海行動》的態度,當然也是「隨大流」,給出毫無保留的好評。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由於某些原因,一張滿分100的考卷,我們的考生拿不到最後20分,所以對我們來說,滿分可能就是80分,與其老酸溜溜地抓著那20分長吁短嘆著說「考不了、考不好」,還不如誇誇那個努力得到80分的考生……在一個普遍考不及格的環境里,去年《戰狼2》拿了70分就得到了空前的禮待,《紅海行動》理應得到更多的讚譽(評分只是比方,別太較真)。

還是那句話,影片做到了「因真實而相信,非相信才真實」。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


推薦閱讀:

從頭燃到尾,這才是真正的華語大片
《紅海行動》:這樣「膽大妄為」的賀歲電影第一次見!

TAG:紅海行動電影 | 林超賢 | 戰爭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