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換血」行動

隨著塔薩法隆加海戰的結束,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事拖到了十二月。在這一月份中,戰役雙方的僵局將會完全被打破,同時日軍也做出了極為重要的戰略決策。但是在美軍最終的大反攻開始之前,他們必須要休息休息。

一、疾病纏身

從 8 月 7 日美軍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以來,陸戰隊員和步兵的陣亡人數,從來都無法和日軍相比。到 1942 年 12 月 10 日之前,美軍在戰鬥中總共陣亡人數不超過 1400 人。其中 691 人為非陸戰隊員,其餘 600 多人均隸屬於陸戰一師。這與同時期的日軍陣亡人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超過 2100 名陸戰一師的受傷士兵被撤離。

然而,這些陣亡人數無法真實反應美軍的戰力,因為各類熱帶的疾病使得美軍的大量人員無法被投入戰場。截止至 1942 年 12 月 10 日,陸戰一師 10635 名受傷人員中,純粹受槍傷的士兵人數僅有 1472 名,而多達 5749 名受傷士兵均是因為瘧疾而喪失戰鬥能力。在 11 月份到來之時,因為溫度漸漸升高,僅瘧疾就將多達 3283 名士兵送入了醫院。除了瘧疾外,戰爭精神官能症(War neurosis)胃腸炎(Gastro-enteritis)以及其它熱帶病也至少也使數千名士兵躺在醫院,無法行動。這些數字只是記錄了被送入醫院的士兵數量,那些癥狀較輕或者當時戰死的士兵均未包含在 5749 人當中。雖然較輕的癥狀不會使人喪失行動能力,但它或多或少影響著士兵的基礎體能和判斷能力。由於倫加防禦圈在 11 月之前並沒有向外進行大規模延展,美軍官兵的生存空間依然狹窄,本身倫加防禦圈內的平坦、通透的地方就少,加上日軍腐爛的屍體引來了大量的蒼蠅進行細菌傳播,整體的生活環境甚是惡劣。因此,與其說是日本陸軍難對付,不如說在某一方面,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是場人與自然疾病的鬥爭。

日本方面還要糟糕,因為美軍 11 月的馬坦尼考行動、科里點行動開拓了倫加防禦圈的防線,這使得許多美軍戰地醫院可以設置在寬廣的平坦地帶,但對於日軍來說,環境則惡劣的多。為了躲避「仙人掌航空隊」的空襲和確保剩餘部隊的隱蔽性,大量受疾病困擾的日軍不得不待在密不透風的叢林當中。這就意味著,這些傷員大部分都躺在山谷里,與沼澤和溪流為伴,而沼澤與溪流等地方,卻是瘧蚊棲息之處。由於塔薩法隆加海戰的發生,使得田中賴三無法將足夠的食物與醫療補給送給日本陸軍,因此大量的日軍人員在對抗瘧疾、痢疾、腳氣病等常見熱帶疾病之時,還要餓著肚子,渴著喉嚨,飽受營養不良的痛苦。之所以渴著喉嚨,是因為氣溫升高,熱帶地區的水源如果不經過消毒,其中的細菌仍然會使人致病,而許多美軍僅僅是因為在沼澤和小溪里泡了過久,就染上了腳氣真菌病而無法行軍。

陸戰一師的部分患病人員在 12 月初時,仍然逗留在倫加防禦圈內的戰地醫院內。熱帶疾病反倒變成了阻礙美軍前進的重要力量

日軍方面統計,整個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戰死的兩萬多名士兵中,保守估計至少有 9000 人以上是因為腳氣病、瘧疾、痢疾和營養不良而死。曾經有位日軍軍官將他手下的士兵分為了以下幾種:

1)能動也能打的

2)不能動但能打的(可以在掩體和工事中射擊)

3)不能動也不能打的

很形象~

雖然在塔薩法隆加海戰後,日本帝國海軍嘗試將食物與藥品放置於浮桶之中,讓它們漂流至海灘處,讓岸上的士兵去取。但整個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岸上的日軍只拿到了 30% 左右的浮桶,要不就是觸礁破裂,要不就是被第二天起飛的「仙人掌航空隊」的戰機掃射,因此日軍在十二月因為在食物、藥品、彈藥等方面的缺乏,無力發動再一次陸上進攻行動。雖然美軍錯誤估計了日軍在島上的數量(美軍認為島上日軍可能有 9100 名至 16000 名,但實際上,日軍人數超過 2 萬),但這並未影響到美軍的反攻。

二、小弟當道

在 12 月初,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師由於進行了長達 4 個月的戰鬥,整體的戰力被日軍和熱帶疾病嚴重削弱。范德格里夫特將會率領陸戰一師的所有人員,前往西南太平洋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碰頭以進行兩棲登陸訓練。第一批人員將會在 12 月初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離。

陸戰一師的五團率先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離,目前他們正在排隊登上美軍運輸艦。五團作為陸戰一師最先加入戰鬥的部隊,遭受了重大損失。

由於「美國師」下轄的第 164 步兵團曾經參加過埃德森嶺戰役,並和陸戰一師七團普勒中校的部隊打了一次雙軍種的聯合防禦作戰,因此獲得了一些戰鬥經驗。雖然第 182 步兵團在 11 月底馬坦尼考地區的行動中表現不佳,但漸漸地也在適應多變的戰場環境。「美國師」裝備美軍新配發的 M1 加蘭德(M1 Garand)半自動步槍,整體火力的連續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仍然有部分士兵依舊熱愛早期的 M1903,特別是 M1903A4 狙擊步槍(因為 M1 加蘭德的狙擊型號 M1C 在 1944 年 6 月才完全換裝早期型號)。它優秀的命中率依然對單兵火力較弱的日軍形成很大的殺傷力。儘管如此,美國陸軍的戰鬥力依然無法和陸戰一師相比擬。

M1903A4「Springfield」狙擊步槍,配備 M84 狙擊鏡,另外量產的還有配備 M73 或 M73B1 狙擊鏡的型號,廣泛地應用於 1942 年的二戰戰場

12 月 8 日,美國陸軍航空兵中將米拉德·哈蒙(Millard Fillmore Harmon Jr.)任命陸軍少將亞歷山大·帕奇(Maj. Gen. Alexander McCarrell "Sandy" Patch)指揮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所有美軍部隊消滅日軍,范德格里夫特正式交出最高指揮權。而美軍成功地將「美國師」下轄的第 132 步兵團(132nd Infantry Regiment)運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哈蒙中將早在 11 月 3 日就向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第二次提出,要將原先防守夏威夷的美國陸軍第 25 步兵師(25th Infantry Division)運往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增加陸戰一師人去樓空後的軍隊數量,但馬歇爾並沒有直接同意哈蒙的請求。

第 25 步兵師的指揮官,二星陸軍少將勞頓·科林斯(Maj. Gen. J. Lawton Collins),在 1941 年至 1942 初指揮第 25 步兵師防守夏威夷群島,後參與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後期階段,並在新喬治亞戰役期間,表現出色,被士兵稱為「閃電喬」(Lightning Joe)

陸軍少將帕奇(左)正在 12 月 8 日觀察灘頭增援部隊的到達情況和物資卸載進度

1942 年 12 月 8 日,第 132 步兵團團級戰鬥隊搭載著大量裝備到達了瓜達爾卡納爾島,圖片中顯示的是美軍的 37mm M3 反坦克炮

第 132 步兵團團級戰鬥隊帶來的還有移動的鴿房,用來進行情報傳遞,卸載地點在科肯海灘(Kokum Beach)

在 10 月 26 日,「柯立芝總統號」郵輪(SS President Coolidge在埃斯皮里圖桑托島進港之時,誤觸了兩枚水雷沉沒,雖然整個誤觸事件只有兩人遇難,但這艘船本來是要搭載第 25 步兵師的部分人員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但是現在第 25 步兵師的人員需要等待。在第 25 步兵師到達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前,「美國師」下轄的第 164 步兵團、第 182 步兵團和第 132 步兵團已經基本部署到位,截止到 12 月 11 日,「美國師」在瓜島上的人員數量大約有 13200 人,但到達全部戰力的官兵數量則不足 3200 人。除了該師三三制下的炮兵、戰鬥工兵營除外,該師還下轄一個機動戰鬥偵察中隊(The Mobile Combat Reconnaissance Squadron)。該中隊廣泛裝備吉普、迫擊炮、機槍和 37mm 的 M3 反坦克炮,有利於進行戰線間的穿梭和敵後破壞、偵察,但由於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地形被大量的叢林和陡坡覆蓋,該偵察中隊並沒能發揮預期的效果(比如馬坦尼考河的西岸基本無法使用任何車輛),倒是原先的「惠林偵狙隊」更為有效。

1942 年 10 月 26 日,「柯立芝總統號」郵輪沉沒後,船上多達 4000 人的部隊陸續在埃斯皮里圖桑托島上岸。雖然此次誤觸只導致兩人遇難,但是成千上萬的補給則沉入了大海

雖然在馬坦尼考河的西岸還有輕型載具的機動空間,但是當天氣不佳下雨之時,泥濘的地表仍然成為了戰鬥人員的天下

除了「美國師」外,第 147 步兵團(147th Infantry Regiment)美國海軍陸戰隊二師(2d Marine Division)的八營也開始被部署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截止到 1943 年 1 月 7 日,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部隊(包括陸戰隊、陸軍、海軍、陸軍航空兵等)達到了大約 50000 人的戰力,其中「美國師」16000 人左右,第 25 步兵師(後到)12629 人,陸戰二師 14733 人。

三、空中威脅

1942 年 12 月,雙方都進行了大量的部署,而對於美軍來說,除了病患的居住條件稍有好轉之外,在制空權的爭奪上漸漸獲得了絕對的優勢。雖然美軍官兵在陸戰一師撤離之後,一直面臨著補給不足的問題,甚至很多士兵放棄了前線行動的機會,反而去海邊搬運貨物,但是陸戰航空兵的力量和亨德森機場的條件都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

隸屬於美國陸軍航空兵第七航空隊(7th Air Force, USAAF)第 11 重型轟炸機大隊(11th Heavy Bombardment Group)第 5 重型轟炸機大隊(5th Heavy Bombardment Group)第 12 戰鬥機中隊(12th Fighter Squadron)第 44 戰鬥機中隊(44th Fighter Squadron)已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前幾個月活動於南太平洋地區。直到 1942 年 11 月 18 日,幾架 B-17「空中堡壘」空襲了位於布因的日軍機場,提供護航的就是擊殺山本五十六的雙引擎戰鬥機 P-38「雷電」(P-38 "Lightning")。它們終於被部署到亨德森機場,大大增強了美軍的空中力量。

截止到 1942 年 11 月 29 日,在亨德森機場在產生了「戰機二號」(Fighter Strip No.2)跑道之後,該島已經充斥著 188 架各型美軍戰機與轟炸機,美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紐西蘭皇家空軍(Royal New Zealand Air Force)的飛機在這裡鬧個不停。除了我們熟知的 F4F-4「野貓」戰鬥機、SBD-3「無畏者」俯衝轟炸機、TBF「復仇者」魚雷轟炸機、P-400/P-39「空中飛蛇」戰鬥機、B-17「空中堡壘」戰鬥機外,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第 70 中型轟炸機中隊(70th Medium Bombardment Squadron) B-26「掠奪者」(B-26 "Marauder")也部署了過來。每天美軍出動的飛機,加上熱帶病等自然因素,將會奪走大約 50 名日本陸軍的生命。

由於 B-17「空中堡壘」自衛能力的成熟,美軍則經常使用改型飛機進行空中巡邏任務(而不是派遣「野貓」)。因為 B-17「空中堡壘」的自衛能力能夠對付一般的日軍威脅,並且航程遠,反艦掛載能力較強,可以當作多用途飛機來部署。相反的,SBD「無畏者」俯衝轟炸機或是 TBF「復仇者」魚雷轟炸機雖然也具備反艦能力,但自衛能力薄弱和滯空時間少、航程近的問題,依然不如 B-17「空中堡壘」那麼好用。截止到 1942 年 11 月,大約有兩個中隊總共 40 架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可以進行搜索與摧毀任務,這不僅大大拓寬了美軍制空半徑,也節省了許多其它飛機在反艦上的使用頻率,以更好地執行更精確的對地攻擊任務。

除了戰機跑道數量的增加、飛機種類和用途的多變之外,美軍還形成了緻密且多層次的防空火力網。從偵察和警報方面來看,美軍陸基長程 SCR 270 預警雷達已經部署於瓜達爾卡納爾島,而陸基 SCR-268 火炮瞄準雷達雖然略顯粗糙,但起碼這是美國生產的第一種雷達系統,工作地也還過得去。對於防空火炮來說,美軍可以算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第三岸防營(3rd Defense Battalion)早在 8 月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之時就已經部署了 SCR-268 瞄準雷達,但由於當時航空兵力量較弱,探測範圍有限,許多日軍陸航的活動還是得靠部署在附近的土著或是澳大利亞海岸觀察員來進行預警

美軍的防空火力網採用各類口徑的防空武器進行保衛任務,.30 口徑的勃朗寧 M1917 水冷式機槍(Browning M1917)、37mm M1 防空炮等較小口徑的防空火力負責對付前來掃射和俯衝的日軍飛機,而 90mm M1A1 防空炮與探照燈則負責對付高空的水平轟炸機(如「一式陸攻」)。

美軍稱呼那些進行夜間騷擾的日本陸航「一式陸攻」為「路易虱子」(Louie the Louse)「查理洗衣機」(Washing-machine Charley),因為它們總是有惱人的聲音。雖然,美軍的防空火力可以嚇唬到這些日本轟炸機,但當美軍一打開探照燈,那些「一式陸攻」們就開始瘋狂地做機動亂投彈。雖然航彈並未給亨德森機場造成什麼嚴重的損害,但是戰士們必須前去散兵坑裡躲避空襲,這不僅會讓他們睡不好覺,還會找來野外的蚊子,所以也是挺煩的。

瓜達爾卡納爾島夜間拍攝的探照燈照片,至少有三束探照燈向天空照耀

部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 90mm M1A1 防空炮

亨德森機場周圍的三座 90mm M1A1 防空炮陣地

因此,雖然日本陸軍航空兵、日本陸軍和日本帝國海軍已經無力奪回亨德森機場,但是陸航的持續騷擾仍然給予美軍官兵大量的防空壓力(因為此時美軍沒有夜間戰鬥機可以攔截)。美軍佔領亨德森機場,並未獲得一勞永逸的結果,而是在逐步的補給和僵持下,漸漸削弱日本陸航的能力,若要完全確保亨德森機場在日間和夜間的安全,則仍然還得使用轟炸機摧毀附近的日本陸航基地來進行主動防禦,而這則是 1943 年下半年的事了。

面對日本帝國海軍在該戰役中的潰敗,以及陸航影響力的削弱,美軍準備對日本陸軍展開大規模的陸上反攻。美軍在十二月初,大致花費了兩周時間進行部隊的重整和補給的運送,在 12 月中旬,新的戰事將會開始。到時,奧斯登山將會被美軍入侵,但日本的守軍仍然寄希望於獲得該場戰役的勝利,因此頑強的抵抗是經驗較弱的美國陸軍在十二月下旬的戰鬥中,必須面對的。

「如需轉載,請登錄快版權官網獲取正版授權」

資料來源:

1)Richard B. Frank 著,Guadalcanal: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Penguin Group 1990 年出版, ISBN 0-14-016561-4

2)Samuel B. Griffith 著,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年出版,ISBN 0-252-06891-2

3)Frank O. Hough,Verle E. Ludwig,Henry I. Shaw 合著,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一卷,IBIBLIO 網站

4)John L. Zimmerman 著,"The Guadalcanal Campaign",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istorical Monograph 1949 年出版IBIBLIO 網站

5)John Miller Jr. 著,Guadalcanal: The First Offensive,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年收錄,CMH Pub 5-3

推薦閱讀:

希特勒如何用宗教原理給人民洗腦?|《彎曲的脊樑》
二戰:瓜島爭奪戰(六十八)塔薩法隆加海戰 03
一段希特勒演講的爭議
少先隊時刻準備著!2018年2月11日,小小英雄科季克88周年誕辰。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太平洋戰爭 | 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