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唐福州完結篇--灶糖灶餅大全

老人們說,唐朝的福州城區叫為「子城」,住著王族、官員與士兵,老百姓們則被城牆壕渠隔了在城外,人潮川流不息的商貿區自然也不在城裡,而是在一個名字「十字街頭」地方。

「十字街頭」離南城門不過百米,正對著一條寬闊的河道,河上建上了一座「大航橋」,橋下靠泊著從閩江上下游而來,運載著各色貨品的大小船隻。貨倉、客棧、酒樓、商鋪鱗次櫛比,坐落街頭,熱鬧無比。

現今,「十字街頭」改名叫作「東街口」;河道也變成了陸地,被「八一七路」一分為二,靠西叫作「虎節路」,靠東叫作「賢南路」。

1954年,興建東街口百貨大樓挖地基的時候,在近兩米深的地下,發現了一座用唐代花紋磚砌造的一列排灶,上面可安放六口大鍋。

可見,唐代此處是一家大酒樓,平日里賓客如雲、絡繹不絕,需要規格盛大的廚房,才能滿足人客們的口腹之慾。

唐朝排灶六口也福州農曆年末祭灶民俗的源頭之處。

挖出排灶的工人們回憶到,剛出土時,灶壁上有描述唐代福州民眾祭灶盛景的彩色壁畫,工筆勾勒,線條流暢,顏色艷麗,栩栩如生。但轉瞬之間,壁畫就褪色剝落,消失無蹤,只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驚鴻一瞥的定格畫面。

更驚詫的是,畫中場景竟然與福州當下祭灶風俗一脈相承,完全一致。

灶公灶婆神像位居其中,四周環繞豬、雞、貓、狗以及各色瓜果。這不就是街頭巷尾賣的「灶君花」嗎?祭灶前,要先換「灶君花」,以示送舊灶爺上天復命,迎新灶爺下地任職。

天津楊柳青木刻灶君

白髮老嫗牽著紅衣娃娃,在小攤位前指指點點,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面具掛滿竹竿。這不就是外婆帶著外孫買「花花面殼」過小年嗎?

清代福州萬壽橋「花面殼」小攤

1948年福州「花面殼」小攤

戴著烏紗帽的官吏,挽著褲腿的農夫、撐著小船的疍民,各自供奉祭拜灶公灶婆。這不就是俗語所言「官三民四疍五」嗎?官兵大年廿三祭灶,百姓廿四祭灶,疍民(即連家船民)廿五祭灶。

福州疍民

祭灶供品分列兩方矮桌,一桌為雞鴨魚羊牛豬等葷菜,另一桌為各色糕點與拖著長長綠色尾巴的甘蔗,這不就是祭社需分葷素兩日嗎?

祭灶需要甘蔗

既要讓灶公灶婆吃得豐富肥美,又要用甜食封住他們的嘴巴,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能說出甜美的稱讚之詞,說不了「蜀滴囝」壞話。

灶糖灶餅

什麼樣的甜食才能封住灶公灶婆的嘴呢?那就是福州的灶糖灶餅啦。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官方的中國傳統糕點分類中,閩式糕點與京式、廣式、蘇式齊名,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過年時灶糖灶餅。

和福州名菜「佛跳牆」、名小吃「撈化」一樣,灶糖灶餅方方正正一個大紙包里,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各式糕點都被做成了微縮迷你版,一式兩份,讓灶君灶婆夫妻能每樣都能品嘗。

灶糖灶餅傳統包裝

據劉省身《閩菜史談》考證,一斤重的灶糖灶餅里必須有二十六樣糖餅,「壘迭成梯形狀」,「用一張大黃紙,里再放一張竹綿紙包裹」,「面上鋪一張寫著『某某店』及恭賀字語的紅紙,再用紙繩綁紮成梯形狀的四方塊的包裹」。

灶糖灶餅里二十六樣閩式糕點分別是什麼呢?以個人喜好程度,一樣樣細細說來。

1、紅紙包

學名「麻酥糖」,妙處在於外表看似成型方塊,實則一碰即散,只能用紙張來包裹,只能用舌尖一點點的舔著吃。吃到最後,要把紙張對摺,香甜酥脆粉末,順著摺痕直接滑入喉底,回味無窮。

2、麻芝

妙處在於外表酥脆薄硬,芝麻飽滿均勻,內心宛如棉絮,綿松清香,好像咬上了雲朵,一絲絲的甜味在齒間縈繞。據載,如棉絮雲朵的酥心,得用「長刀嶺術」糯米製作,歷經浸泡、瀝干、搗粉、攪拌,籠蒸、再攪拌,在合適溫度下加入花芋醬,涼曬、切條、油炸等一系列工序方能製成。買麻芝,要去台江橫街「南軒村」糕餅店,清末民初福州北門湖前村王文文(ung3,亦寫作穩穩,允允)開設,選料實在,品質可靠,用的是新店古城的檳榔芋做花芋醬。

3.咸南炒米

妙處在於甜中帶咸,層次分明,蔥香濃郁,不像普通豬油炒米過於甜膩,系台江玉環路口「亦有豐」糕餅店獨創。據載,南平人李祥春民國初年到福州開了這家糕餅店,為人精明、過於計較,引起學徒不滿。一次,學徒們故意在製作炒米時不按配方,加入一把鹽,原本是想「客刷」(戲弄,福州語不會寫)老闆,不料竟然產生一種獨特風味,被搶購一空,「咸南炒米」由此成名。咸炒米與甜炒米不同之處有三:前者是在細沙中翻炒,後者是用豬油油炸;前者用紅糖,後者用白砂糖與飴糖;前者配料更加豐富,有炸香蔥、五香粉、精鹽等。

4、豬油糕

妙處在於質地柔軟而又有韌性,乾濕兩吃,是福州人下午「吃點心」熱門選擇。把豬油糕放在老式開水壺的鐵質壺蓋里,加入熱水至豬油糕一半處,用調羹攪拌,就成了一碗香甜軟糯的米糊。買豬油糕,要去南后街安民巷「觀我頤」糕餅店。據載,老闆陳景鷗在清朝末年靠著在水部滿洲橋開設「慶泰」京果雜貨店進軍餐飲業,「觀我頤」糕餅店只是其名下一家店鋪,原來平平無奇,後來靠著改良豬油糕配方一戰成名,成為知名品牌。

5、雪片糕

也稱「雲片糕」,妙處在於「色白如雪、韌而不硬,薄而不斷,卷指不裂」,重糖少水少油,老幼皆宜,可久放,便攜帶,用加入綠豆粉,可抗瘴氣,「閩江流域山巒重疊,山中多瘴氣,樵夫砍柴都要帶此點心」。買雪片糕,要去台江中平路的「美且有」糕餅店。據載,福州人陳佑弼在清朝咸豐年間創辦此店,打出了雪片糕的名號,暢銷台灣與東南亞地區。

6、禮餅

閩式糕點的典型代表,民間婚禮必不可少的聘禮之一,大蝦仁、肥豬肉等咸腥之物,與桂圓、紅棗、核桃等甜香果品渾然一體,形成了「香甜酥脆,甜中帶咸,鬆軟油潤,油而不膩」的特色。婚慶時的禮餅少則一斤,多則五斤,要用扁擔挑著下聘;灶糖灶餅里的禮餅則一兩不到,更加考驗製作工藝。買禮餅,要去安民巷的「謝萬豐」糕餅店。據載,老闆謝洽卿是衙門師爺「下海經商」,始創於清朝道光年間,所制禮餅、工料皆精。

7、粳米韌

也有人寫作「粳米潤」,經朱天騏老師考證應寫為「粳米韌」,「福州人用粳米做的這個糕點,可拉伸、有韌勁,不粘牙」,「嚴復的孫女辜嚴倬雲女士幼時在福州生活,最愛吃粳米韌」。

8、花生糕

小時候最愛吃的糕點,做成花朵的形狀,香味濃郁,口感細膩,咬一小口就滿嘴留香,若是獨食偷吃肯定會被人發現。

9、寸棗

俗稱「老鼠囝」,北方又叫「江米條」,在灶糖灶餅包中不必遵守一式兩份的規矩,多多益善。

10、金錢餅

酥脆的芝麻餅乾,象徵著財運滾滾而來,多多益善。

11、糖花生

花生仁外面裹著一層五顏六色的糖霜,象徵著生活幸福甜美,多多益善。

12、糖豆仔

又叫雪果,一小顆顆的糖霜,裡面沒有花生仁,象徵著生活幸福甜美,多多益善。

13、萬字糕

象徵佛教里的「萬」字元,保估來年全家平順安康。

14、洋酥

口感較「紅紙包」稍潤。

15、花生夾

全國都有。

16、芝麻夾

全國都有。

17、綠豆餅

即綠豆餡餅。

18、火把

即小麻花。

19、月餅

即小月餅,舊時福州月餅製作最有名的當屬「美且有」。

20、甜炒米

與咸南炒米相對的甜炒米,全國都有。

21、奇瑪酥

即沙其瑪。

以下五種不知道是什麼,不敢妄斷,有請各位朋友補充:

22、桔燈糖

23、杏仁酥

24、三層糕

25、花芝

26、真酥糕

可惜,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我,今年無法回家祭灶過小年,更別提在整包的灶糖灶餅中翻找挑選最愛吃的紅紙包、麻芝與粳米潤了。

只能坐在電腦里,餓得頭昏腦暈,胡編亂造大唐排灶的壁畫故事,回憶舊時灶糖灶餅的豐富滋味。

肚子如果實在叫得厲害,就買兩個瓷實大白饅頭,就著我娘做的「番椒醬」勉強度過一日吧。

本文大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福州市區在建的29公里「地下長城」,到底有何神通?
閩東語福州話輸入法招收辭彙錄入者!
如何評價福州這個城市?
為什麼福州的內河始終治理不好,大部份內河都是又臟又臭?
一個人在福州一禮拜時間,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TAG: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