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唐福州--雷劈生佛像

1 雷生佛像

福州雷陣雨新聞圖片 來自網路

大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農曆五月初六,福州城突然陰雲密布,雷聲大作,大雨傾盆,一道道凌厲的閃電如同大軍壓境、攻城掠地射出的利箭一般,在暗黑如墨的天空上割開無數傷口。在屋檐下、長廊里、橋亭中躲雨的人們,嚇得心肝脾肺腎都快震裂開來。

這種景象如果發生在今天,算不上稀奇,福州的夏季向來是雷神電母的狂歡盛宴。

2017年6月2日就下了這樣一場陣雨,各大門戶網站的標題聳動,「福州自帶閃光燈的--20分鐘128次雷電」;「福州一小時雷電235次--哪位道友在度劫?」

唐朝下的這場雨,稀奇之處在於,在天空放晴之後,人們發現福州城外的烏石山上、如棋子般四處分布的巨大山石,竟然有數十處被雷電劈中,火花迸裂,碎屑散落。石頭上湧現出前所未見的奇異紋路,彷彿有人在雷雨交加之時勾勒出一幅幅神秘圖像。

福州雷陣雨新聞圖片 來自網路

這件事如果發生在今天,你會如何對待?

氣象部門會承諾市民,雷雨天氣破壞力大,一定要做好監測預警。家長會告誡孩子,及時躲避雷擊,保護人身安全。地質系學生會實地考查,研究烏石山的地質構造與地貌成因。

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人們又是怎麼想的呢?

唐朝名氣最大的福建文人歐陽詹在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寫了《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回答了這個問題。

烏石山上巨石無數

「不上不下,不西不東,亭亭厥心,隱出真像。三十二相具,八十種好備;列侍環衛,品覺有序。莊嚴供養,文物咸秩。端然慈面,儼然儀形。似倚雪山而授法,如開月殿以趺坐。」

歐陽詹認為,這些被雷電中的巨石上湧現的圖案是佛像,不論是原本就在深藏在石心之中,還是電光火石間雕刻完成,都是「不可思議」的佛法威力所至。

佛有「千百億化身,蓋隨感而生」,對於不同人採取不同的教化方法,讓他們能夠立足各自根基,一點點地進步。

之所以要在巨石之上展現無邊法力,是因為它堅固不朽,不會隨著時間流失而輕易在人間湮滅,能夠讓那些心存疑惑的人們相信佛法永恆。「昔諸佛報見,皆托於有命,在命則有生,有生則滅,曷若因其不朽之物,馮乎惡不動之基?形既長存,法亦隨與乎?」

你相信這個解釋嗎?

歐陽詹《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被刻在石碑上,放置在烏石山南澗寺,如今已經消失不見。公元749年夏天雷劈而生的佛像還留在烏石山上,迄今還能隱隱約約辨識出衣袂飄飄的模樣。

烏石山上雷劈神像

對於雷劈佛像生,不相信的人應該占多數吧。

現在,沒有人會相信,江河湖海一路向東流,是因為「共工怒觸不周山」;沒有人會相信,天地萬物皆有靈魂,能夠幻化人形在世間出沒;沒有人會相信,孫悟空、哪吒、葫蘆娃是在現實世界裡出生、成長、得道……

雷劈生神像也是如此,只是在科學不發達、迷信崇拜盛行的年代裡,人們愚昧無知、自欺欺人的臆想吧!

如果你大聲地說出,「我真的相信,佛主在烏石山上劈出三十二尊佛像」,一定會被別人視為智商低下、思想落後的笨蛋吧!

2 因情而死

與雷劈佛像生一樣,《福州南澗寺上方石像記》的作者歐陽詹自己也有一個公案,就是他在四十多歲盛年去世的原因。

歐陽詹是誰?名氣很大嗎?

泉州歐陽詹塑像 圖片來自網路

他雖然是唐朝福建第二位進士,卻是第一位進入大眾視野的福建才子。

在福州擔任福建觀察使的李貽孫在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為歐陽詹作品集《歐陽行周文集》作序時寫到,「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起,遂大振耀,甌閩之鄉,不知有他人」。

與歐陽詹同一年考上進士的韓愈,年少時在江南就拜讀過歐陽詹文章。他在《歐陽生哀辭》中寫到,「建中、貞元間,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聞詹名閭巷間,詹之稱於江南也久」。

在福建文人的心目中,歐陽詹是開啟福建儒學興盛時代的第一人。

宋代理學家朱熹讚頌他「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

與歐陽詹同是泉州晉江人的明代理學家蔡清在《書歐陽行周先生文集》序中寫到,「自是閩士始知所向慕,儒風日以振起,相師不絕,迤邐至於楊龜山、李延平輩,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學大明,道統有歸」。

唐五代 文苑圖 來自網路

除了文章寫得好以外,歐陽詹也是一個品格高尚、值得稱頌的人。

他為了實現理想,離家千里為官,詩里充滿著對故鄉、對父母、對妻子兒女的濃濃深情。韓愈說他溫和敦厚,說話輕柔,「事父母盡孝道,仁於妻子,於朋友義以誠……知其於慈孝最隆也」。

所以,當有人說,歐陽詹是因為與一個妓女的感情糾葛而悲傷心痛至死,很多人是不相信的。

他的死因,韓愈《歐陽生哀辭》沒明說,歐陽修《新唐書·歐陽詹傳》沒有記載。

只有比歐陽詹晚出生幾十年的德州進士孟簡的《詠歐陽行周事》、福建進士黃璞寫的《閩中名士傳》,先後記載了他因情而亡的來龍去脈。

很多人批駁這個說法,他們不相信一個品格高尚、抱負遠大,尊重倫理、家庭和睦的男人,會因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妓女而心碎至死!

這不僅不是一樁值得傳頌的愛情故事,還是對歐陽詹一生清譽的誣衊毀謗!

唐五代 琉璃堂人物圖 圖片來自網路

福建浦城人、南宋理學家真德秀在《跋歐陽四門集》中稱「觀者疑之」,還說江西進士黃介、浙江進士喻良能等人都想寫文章駁斥這個說法,絕不能讓歐陽詹的品德被謠言毀掉。

在福建莆田當過官的南宋藏書家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大罵,黃璞是個什麼東西,一個小人物竟然敢編出這樣的謠言,被好事者傳得到處都是。

現代古文獻學家余嘉錫也認為,即使有孟簡、黃璞等有同一時期的名人的詩文為證,即使宋人筆記稱曾經親眼看到歐陽詹給這位妓女寫書信,也不能證明歐陽詹因情而亡,這些都是來源不明、難以溯源的二手證據,與韓愈悼文中描述的歐陽詹形象並不吻合。

一個男人會為了一個女人而心碎死亡,這在大部分男人眼裡都是不可思議、無法理解的事情,如果真的發生也是一件極為軟弱可恥的事情吧

唐 簪花仕女圖

紀曉嵐雖然相信歐陽詹因情而亡,卻認為此舉稱不上「風流」。他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寫道,大唐民風開放,歐陽詹做的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無須奉為美談而宣傳,也無須比為瑕垢而忌諱,「固不必獎其風流,亦不必諱為瑕祐也」。

如果一個男人大聲地說出,「為了一個女人心碎而死很正常呀」,一定會被別人視為精神紊亂、性格軟弱的娘娘腔吧!

3給我一個解釋

這是一個越來越荒涼、越來越殘酷的世界,人們相信能被實踐證明、能被感官體驗、能被數字衡量的東西,比如金錢、名譽,權力與科技。

沒有人相信神話,沒有人相信祖先,沒有人相信鬼怪、沒有人真正相信欲生欲死的愛情。

對於唐玄宗與楊玉環,史書上只是寥寥數行。

崑曲《長生殿》 圖片來自網路

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與現代導演陳凱歌的《妖貓傳》,分別通過一部長詩與一部電影,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這一段歷史。

白居易寫道,死亡沒有阻絕兩人再次相會,楊玉環的魂魄重回皇宮與玄宗見面,「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陳凱歌認為,唐玄宗為了安撫不滿的士兵,親自策划了活埋楊玉環的陰謀,女人對一個帝王來說,只是縱慾的對象、王權的象徵與權術的工具罷了。

電影《妖貓傳》圖片來自網路

你相信哪一種解釋呢?對於雷劈生佛像?對於歐陽詹因情而亡?對於唐玄宗讓楊玉環被勒死在馬嵬坡?

上大學時,聽了台灣散文家張曉風一場演講,題目叫作《給我一個解釋》,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讓我意識到,身為一個人,竟然有這麼多的機會,有這麼大的自由,來選擇如何解釋周遭的世界。

後來發現,這場演講的主旨源於她寫的一篇散文,說明了她想要成為一位文學家的終極意義,那就是用自己相信的方式去解釋世界。

她說的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兄弟。

從前,有對兄弟,哥哥老是說大話,弟弟老替哥哥打圓場。有一次,哥哥說:「你們大概從來沒有看過刮這麼大的風——把我家的井都刮到籬笆外頭去啦!」大家不信,弟弟說:「不錯,風真的很大,但不是把井刮到籬笆外頭去了,是把籬笆刮到井裡頭來!」 。

她被這個故事感動了,因為「那言語間有委屈、有溫柔、有慈憐和悲憫。或者,照儒者的說法,是有恕道」。

她說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朋友。

幾個人在聯句。有人為了湊韻腳,居然冒出一句:『飛來柳絮片片紅』的句子。大家面面相覷,不知此人為何如此沒常識,天下柳絮當然都是白的,但「白」不押韻,奈何?解圍的才子出面了,他為那人在前面湊加了一句,「夕陽返照桃花渡」,那柳絮便立刻紅得有道理了」。

她也被這個故事感動了,「三月天,桃花渡口紅霞烈山,一時天地皆朱,不知情的柳絮一頭栽進去,當然也活該要跟萬物紅成一氣」。

在她看來,因愛而生的解釋才能讓世界變得美好,「因愛而生的解釋才能把事情美滿化解。所謂化解不是沒有是非,而是超越是非。就算有過錯也因那善意的解釋如明礬入井,遂令濁物沉澱,水質復歸澄瑩」。

烏石山雷劈佛像全景

如果你試著相信雷劈生佛像,那麼會不會對佛陀產生一點點崇敬之情呢?

佛對人性的醜陋洞若觀火,卻又充滿慈悲,所以想方設法、因材施教去感化芸芸眾生,沒有輕易放棄任何一個人。

泉州歐陽詹故居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你試著去讀歐陽詹的詩文,也許會發現他的情感如此充沛,感受如此細膩,對於美好的事物是如此眷戀、如此珍惜,如此依依不捨。

他思念父母,在《與王式書》說夢見自己被亂絲纏身體、被牙咬到手臂出血,這都是爹媽對自己的牽掛之情的體現吧?

他思念故鄉,每到一處,見到與泉州相似的風景都要寫詩紀念,如果同行的也是福建人,還要特意記上一筆,「同游者,亦閩人也」。

他對於妻子情深意切,不吝將離別不舍之情昭示天下,「弱室咨予以遍遄歸,目女蘿而起愁。心眷眷以纏綿,淚浪浪而共流」。

因此,當他知道,一個深愛自己、聰穎美麗的女子,因為自己背棄諾言而思念致死時,怎麼不會感動,怎麼不會自責,怎麼不會哀慟猝卒呢?

福州閩山巷 圖片來自網路

孟簡、黃璞(家住黃巷小黃樓),還有清末偽滿州總理大臣鄭孝胥(家住閩山巷)都寫過歐陽詹的故事,每個人的解釋各不相同。

孟簡嘲笑歐陽詹來自蠻荒之地,沒有見過魅惑女子,「生於單貧,心專勤儉,不識聲色;及茲築仕,未知洞房纖腰之為蓋惑」,所以特別容易被美色充昏頭。

黃璞則不同,在《閩中名士記》中記載了歐陽詹與妓女互贈詩篇,可謂惺惺相惜,情深意切,「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鄭孝胥更上一層樓,在四十二歲時把這段故事寫成了傳奇小說,名作《函髻記》,發表在1915年的《小說月報》上,被視為當時言情小說的佳品,將歐陽詹因情而亡的過程描寫得合情合理,絲絲入扣。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如何解釋這個世界,向孩子,向家人,向朋友,向自己?

更多福州故事 關注公眾號--佐羅小姐的蒙面之旅


推薦閱讀:

讓我守在你身邊(二)
一生一世一雙人:為什麼潘粵明版《白蛇傳》結局比《新白》更有藝術感染力?
我很忙,但願意為你浪費時間
半截的詩
愛情是海,是高牆,是我們之間的魔法一場

TAG:福州 | 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