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006.《考古學十八講》丨唯深刻了解,方有評論之權

  • 閱讀時間:180215
  • 書名:《中國考古學十八講》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簡介

張宏彥,男,1954年8月生。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史前考古。

書的作者是學院的老師,然而因為專業不同,未曾有幸聽過張老師的課,也未有過接觸,不做過多說法。

  • 內容簡介

《中國考古學十八講》是《西部人文講座叢書》系列之一的《中國考古學十八講》分冊,書中具體包括了:考古學的理論方法、中國歷史時期考古分期、中國史前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城邑的規劃思想、中國舊石器文化的時空分布等內容。《中國考古學十八講》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 讀書筆記/感悟

part I 閱讀內容

因考慮到「術業有專攻」,工具書各取所需,挑了重點幾章講述考古學科基礎內容閱讀,主要是第一講考古學概說、第二講考古學的理論方法、第三講考古學的年代與分期、第四講田野考古,以及第十五、十六講古代陶器上下,第十七、十八講古代青銅器上下。其餘(幾乎)沒看。

Part II 對考古學的理解/認知

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

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看見》·柴靜

當說起自己的專業(文物保護)時,一部分的人會以為等同於文物修復(看過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觀眾),一部分的人認為是考古,剩下一部分認為是鑒寶。(似乎大部分人想到文物,就是「古董」,就是「鑒寶」)

文物保護還好,說起考古,不僅大眾會有誤解,更有公知、媒體會調侃「考古不就是(合法)盜墓」。

這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可是,就在我想當然地以為凡有一點兒生活閱歷和思考的人,都能夠分辨清楚這些不同時,就在前幾天回答有哪些在貴專業已達成共識,但大眾卻還是停留在舊有認識的現象? - 言非離的回答 下,還有人評論「就是挖墳掘墓賊」(一大早起來看到生氣極了順手就刪了……)

我尤為震驚,在知乎這種用戶普遍水平較高的現況下,還有人發出這樣毫不負責的言論。

但也如許宏老師所言,中國考古學自誕生之日前,即屬於遠離大眾的「冷門學科」,即是遠離,了解不多,部分不考慮言論自由還代表為自己話語負責的「鍵盤俠」肆意妄言,也無可厚非。

那麼,就簡單來介紹一下考古學

  • 考古學定義(夏鼐先生)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

  • 考古學研究對象

主要: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的實物資料。

這裡所指的實物資料,一般應是古代人類有意識加工過的人工製品。如工具、武器、日常生活用品等,或是人類修造的房屋、墓葬、城堡等。

如果是未經人類加工的自然物,則必須確定其與人類活動有關,或是能夠反映人類的活動。諸如用於修築房屋的自然石塊和採集漁獵活動所遺留的動植物遺存等。

  • 考古學理論方法

(一)考古地層學與類型學

(二)文化因素分析法與文化區系研究

這裡所要表達的是,考古學是有嚴謹的定義,考古學科也有其研究對象和理論方法,她是嚴謹的一門科學。她與烏合之眾狼狽為奸靠著迷信風水學尋找墓址的盜墓是絕然不同的。

並且,從考古學研究對象可以看出,除了墓葬之外,考古學研究對象還包括歷史上人們使用過的工具、武器、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人類修造的房屋、城堡等,還包括用玉修築房屋的自然石塊和動植物遺存。

對於考古學家視之珍寶、用於研究人類起源的史前時期的陶器、石器、動植物遺存;和佐證、補充、矯正歷史起到重要作用的甲骨(上有甲骨文)、竹簡書籍,盜墓者反而不屑一顧!

  • 田野考古(俗稱「發掘」,大眾誤解較多的)

1.田野考古發掘的目的

田野考古是發掘的基礎,其目的是科學地獲得研究資料。從某種意義上講,考古發掘是一種破壞性的獲取資料的方法,已發掘的遺迹及埋藏狀況,不可能完全恢復原狀。故要求發掘者儘可能科學地、完備地獲得系統的研究資料,儘可能避免失誤,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在發掘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田野考古發掘規程》操作,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

2.考古發掘的形式

(1)搶救性發掘

對處於被破壞狀態遺存的考古發掘。如因偶然情況(村民取土等)或基建施工中突然發現遺迹,因破壞性災害(地震、水災等)暴露出古代遺存,由於種種原因已暴露出的墓葬,處於被破壞的遺址和墓葬(如被盜墓葬)等。為避免遭受更大的破壞,由有關文物土管部門或研究單位組織力量進行考古發掘。

(2)配合基本建設發掘

在經批准的工區範圍內,先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

(3)主動性發掘(學術發掘)

為解決某些學術問題而選擇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

考古人也意識到考古發掘是一種破壞性的獲取資料的方法,所以對於考古發掘本身,要求發掘者儘可能科學地、完備地獲得系統的研究資料,並且對於考古發掘本身,是有程序/制度要求的----嚴格按照《田野考古發掘規程》操作。

並且,大多數發掘屬於搶救性發掘和配合基建,是給那些破壞了的遺址和被盜的墓葬減少最小損害,才進行的發掘!

試問,盜墓者會在乎記錄這些研究資料嗎?在發掘過程中,會考慮將損失減少到最低,嚴格按照《田野考古發掘規程》操作嗎?

  • 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

考古發掘完之後,還要進行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發掘資料(遺迹、遺物和考古記錄)的整理、考古類型學研究、編寫發掘報告。

整理清洗的過程複雜就不再多說,且讓大家一看發掘報告和調查報告的要求:

向每位考古學者致敬!

推薦閱讀:

讀書:《渴望生活——梵高傳》(序幕)
近期觀影&閱讀筆記
第七本書《談判力》
【讀書筆記】01-植入臨界知識的「晶元」|成甲《好好學習》

TAG:考古 | 讀書筆記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