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級大IP《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震撼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 熱評

時隔4年,餐飲業頂級IP《舌尖上的中國》再次震撼來襲。

目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定檔春節,將於大年初四20時起在中央電視台1套和9套同步播出。每天1集,每集50分鐘,共分8集,主題分別為: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

此時正片尚未播放,參某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顧過去幾年,《舌尖上的中國》對餐飲業的影響。

《舌尖上的中國》是國內餐飲紀錄片的執牛耳者。對於這部紀錄片,業內人表示這並不是一部拍給餐飲從業人士觀看的紀錄片。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的重心不是美食,而是美食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在央視首播後,在網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據了解,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平均收視率有0.5%,第四集的收視率有0.55%,超過了同時段的所有電視劇。

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央視播出,其收視率同樣遠超同時段的所有節目。據公開數據顯示,不計算整個網路平台的觀看量,其收視率便達到了2.57%。

這是一部出乎意料受歡迎的紀錄片,同時也給餐飲從業人士帶來一系列影響。

特色美食迎來翻身機會

《舌尖上的中國》以人文的角度出發,介紹了許多地區的特色美食,比如血腸、火腿、魚頭泡餅、黃饃饃、西湖醋魚、白切雞......

美食和故事的完美結合,讓傳統的美食得到了一次翻身的機會。

1、小面,成重慶特色餐飲名片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部第七集,重慶小面在片頭露面2分多鐘,便在全國吃貨的腦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時,《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也讓餐飲創業者認識到小面的價值。在市場的推波助瀾下,重慶小面已經成為除重慶火鍋外的第二張重慶特色餐飲名片。

此後,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重新小面餐廳,以及重慶小面培訓班。市場上甚至出現3.2萬8天出師的培訓班。

據2016年的經濟數據顯示,重慶小面在餐飲小本投資加盟行業中佔據著25.7%的市場份額。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2、五常大米,成優質大米代表

與重慶小面一樣,東北五常大米也憑藉《舌尖上的中國》打了翻身仗。自從五常大米在《舌尖上的中國》露臉後,迅速走紅,簡直成為了大米界的「最強ip」。而五常大米中的稻花香,更是一躍成為優質大米的代表。

除此之外,陝西吳堡張家山空心挂面、雲南香格里拉的松茸、諾鄧火腿等在舌尖上露臉的特色美食也迎來了春天,在電商平台找到了銷售的新渠道。

露臉的餐廳乘勢而上

除了特色美食以外,《舌尖上的中國》也讓很多露臉的餐廳得到了大眾的關注。節目的火爆,幫這些上了節目的餐廳打了一個全國性的廣告。

成立於1999年的旺順閣便是受益者之一。

2012年,「國八條」的出台,使得國內高端餐飲受到了巨大的衝擊。2013年,旺順閣結合了魚頭+餅+魚湯烹制出「魚頭泡餅」,並確定了以「魚頭泡餅」作為品牌特色菜品的戰略思路。

魚頭泡餅在《舌尖》播出之後,旺順閣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關注。此後,旺順閣乘勢追擊,積極通過營銷擴大宣傳效果。

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以自己為代言人,擲重金在電視、新媒體等渠道上做廣告。張雅青抱著一條大活魚的宣傳廣告,出現在了北京三環四環路上的一些公交車體上,十分顯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根據旺順閣公開數據顯示,其2015年全年魚頭銷量高達300萬斤,銷售魚頭41萬個,魚頭泡餅的點擊率高達95%以上,就僅僅是魚頭泡餅這一道菜就超過了總銷售額的80%。

互聯網常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無疑,旺順閣便是這樣一頭成功站在風口上的豬。

同樣藉助《舌尖上的中國》快速發展的還有在成都一帶小有名氣的曉宇火鍋。片中1分58秒的鏡頭,使得餐廳受到了火鍋愛好者的關注,並迅速被網友找到門店所在。此後,各地的食客和加盟商絡繹不絕。在經歷一系列曲折的擴張之後,曉宇火鍋逐漸走上正軌,在多地開放加盟,門店遍布全國多個城市。

然而,並不是所有登上節目的餐廳都能迎來發展的新機會。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專題為南派麵食爭得一席之地的老牌傳統麵館、廣州市內少數還堅持傳統手制麵條的竹園竹升面老鋪(和平西路8號)則因業主突然加租逾一倍,於2012年6月18日結束營業。此後,聽聞店主重新尋了門店再次開業。

最驚艷的借勢

西貝借舌尖瘋狂掘金

能登上節目自然可喜,可是登不上節目不代表沒有營銷機會。借勢營銷也是餐廳趕熱潮的選擇。

其中,借勢營銷做的最好的當屬西貝莜麵村。借勢《舌尖1》黃饃饃而大獲成功的賈國龍,被業內戲稱為「餐飲圈最大的投機分子」。

2012年,《舌尖1》捧紅了黃老漢的黃饃饃。其後,西貝果斷與黃老漢簽約,並在全國38家門店公開銷售黃饃饃。短短90天時間,西貝一共賣出黃饃饃300萬個,平均每分鐘售出90個。同時,其北京連鎖門店客流量同比增長10%。

西貝借力黃饃饃,一夜躥紅,並迎來高速發展的機會。2012年初,西貝全國總共38家店,黃饃饃事件後到2013年底店面總數達到62家,兩年翻了近一番。而且開一家火一家,排隊人數均位列所在商圈前三甲。

《舌尖1》對於西貝品牌來說就是「天上掉下來個神饃」。因為它有人物、有故事、有衝突。在這個傳播爆炸的社會,一個品牌要想與眾不同,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必須要有故事,一個品牌如果沒有故事或者講不出好的故事,是很難打動消費者的。

而《舌尖2》播出後,西貝故技重施,斥資600萬買斷《舌尖2》張爺爺手工空心挂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當時《舌尖1》7集的播出周期為一周,雖然緊接著進行了重播,但它所掀起的熱潮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頂多不會超過三個月。因此,如何在最快的時間內抓住機會,便是西貝此次借勢營銷的成功關鍵。

在知乎上,不止一位餐飲從業者對這部紀錄片發表了負面的評價。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美食紀錄片,更像是一個個的美食故事。甚至有廚師朋友說,與日本《孤獨的美食家》相比,《舌尖上的中國》無法讓人產生食慾,是失敗的作品。

誠然,對於《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參某認為,餐飲人更應該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而不是挑毛病。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曾說過,「一個品牌要是沒有故事,或者講不出好故事,在這個時代是做不起來的。」而《舌尖上的美食》正是這樣一個講故事的美食紀錄片。

做好菜品是餐飲的根本,而講好故事則是品牌發展的機會。

原創聲明:本文屬餐飲界(微信ID:canyinj)策劃整編,轉載請註明來源canyinj.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推薦閱讀:

讓顧客一眼記住你?4個簡單招式打造餐廳「差異化」
原來那些火爆的餐廳,品牌故事都這麼講!
2017年14位餐飲大咖金句,從戰略到營銷他們都思考了這些...
想利潤高,餐廳除了賣飯,還要懂得賣點子!
一年時間坐擁了冰淇淋界的網紅交椅,它施展了哪些魔法?

TAG:餐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