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一個千萬身家的朋友開口問我借10萬救急

前兩天我的一個朋友給我發了一條信息,要借10萬救個急。我的第一反應,是他要麼被盜號了、要麼開玩笑測試朋友忠誠度吧。朋友圈子裡都知道,他開的是百萬級的豪車,這股票賬戶里還有千把萬呢。哪輪得到他來借區區10萬呢?

結果他說是真的,原因就是他99%的資金全在股指期貨、或者在股市裡。而且,股指期貨嘛,當然是加了大槓桿的;包括炒股,也融資融券了。

結果呢,前一陣子遭遇暴跌泥沙俱下,加上槓桿他就頂不住了。謝天謝地還剩一隻重倉的票,就是那300多隻大股東質押面臨平倉而選擇自保停牌的其中之一,但就是因為停牌錢關在裡面,什麼時候打開還不知道,所以他就突然從「土豪」變「手頭緊」了。他手上也不是完全沒現金,但大過年的花銷本來就更大,房貸車貸一到時間點都要還,於是只能靠借錢,先調個頭寸。

朋友的故事講到這裡,下面不聊股票,股票這兩天大家聊得夠多了,本期「愉見財經」想借著這大幅波動的市場走勢,跟大家聊聊資產配置。

我這朋友吧,是所有雞蛋都放他自以為最在行的那一個籃子里,那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們想要的資產配置,目的,不是賺最大的錢,而是要在兼顧一定收益性的同時,也追求穩定——要的是,生活質量穩定的每天都好,未來要有保障,眼下急用錢也不愁;而不是,好的時候錢不當錢,糟的時候又一分錢掰兩半用。

怎麼配置?一般來講,要配「四個錢袋子」:

- 第一個錢袋子,叫「生存的錢」。有一種說法是留出可支撐3~6個月左右的家庭必要開支,放在流動性比較好的資產籃子里,比如一些T+0的貨幣基金就屬於這類,以防突然的變化:比如像我那朋友突然股票被套了,比如工作突然不穩定了之類。

- 第二個錢袋子,叫「生活的錢」。有理財師建議拿出可配資資金里的10%,好比200萬里取個20萬,投在基於生活保障的方向,比如一些保險類的產品就屬於此類,萬一生病了、失業了、或者將來退休了,人生的收益曲線都能平滑。

- 第三個錢袋子,叫「投資的錢」。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當然了,賠率不大,賺得也不會太多,講究的是每年都能吃到穩定比例的收益,然後享受不容小覷的「複利」。假設100萬本金利滾利,每年不貪心只要5.5%的收益,20年以後,也有將近300萬了。那如果每個月還能做做定投,豈不是還會積累出一筆不小的財富?

- 第四個錢袋子,叫「投機的錢」,顧名思義,搏高收益、擔高風險。第三個和第四個錢袋子該怎麼分配權重,文無定法,根據每個人的人生階段、家庭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等,因人而異,只要是適合自己的、自己想清楚的,都無可厚非。但原則上,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用來投機的錢,一定不是大比例的錢。

這樣往四個錢袋子里放好錢、做好資產配置,就不會遇到我那朋友資產大幅縮水、流動性緊張到還要借錢過年這樣的尷尬。

最後再講兩個小貼士。

第一,有人也許會問,如果我只設定了30%在投機這個「袋子」里,但我又的確覺得眼下這裡有一波機會,怎麼辦?一個辦法當然是階段性調整這個「袋子」的比例,但我個人更推薦的辦法是加槓桿:大的資產配置比例不變,但增加這一部類的投資槓桿,1比2、1比3去、1比5去做。這樣,大勢看對了、投對了,那就贏了好幾倍,遠遠不止原先那一點點「袋子」的收益了,投錯了,願賭服輸的同時暗自慶幸吧,還好控制了「袋子」的比例做了資產配置,對長期財富安排、短期生活開銷也都沒有什麼大影響。

第二,錢咱們分開放在不同袋子里了,但底層資產的類別有沒有分開也要注意。別表面上看起來,長線投資、短線投資似乎不同,比如這裡投了個投資性小房產,那裡買了個信託,還買了個私募,看起來似乎分散了吧?結果信託扒扒扒到底層是個三線城市的房地產資產,私募扒扒扒到底層還是三線城市房地產資產。這樣表面上看,好像做了配置了,但穿透到底層一看,一旦周期下來了,還是風險過於集中。

推薦閱讀:

投資問答(23):對沖丶套戥│脫苦海
43年經驗傾注,「話癆」霍華德反覆強調的18條最重要投資原則
關於筆者文章的一點說明——吐槽大會系列
曾經的「公孫策」,現在的Star VC創始人,任泉,這人不簡單啊
2018年2月7日,股票池數據更新,一周年紀念日,生日快樂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