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小市民的心態」

夜讀《東周列國志》,當讀到武安君白起的事迹時,細細想來,也有不少體會,寥寥幾筆以記之。

不知道,在收到秦王撤軍的命令後,白起會不會與岳飛一樣,對於功虧一簣而扼腕嘆息?當然,白起肯定是不認識岳飛,兩人的命運截然相反:岳飛成了婦孺皆知的民族英雄,而白起卻被扣上「屠夫」的帽子,時間調到公元262年.....

秦、趙兩國為了爭奪上黨郡,秦軍60萬,趙軍45萬,在長平(今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對峙,起初雙方將領是秦國的王齕和趙國的廉頗,廉頗認為,秦軍勞師遠襲,欲求速戰速決,就採用堅壁高壘,堅守不出,等到秦軍疲睏,再出其不意,這一守就是三個多月。趙王多次派人催促廉頗出戰,但廉頗拒不出戰,再加上秦國宰相范雎使用反間計,派人在趙國到處散播流言,說秦國只怕趙括,廉頗不出戰是因為他要投降秦國,急的廉頗趕緊給趙王發微信:大王,咱們要堅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結果趙王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毅然決然撤了廉頗,換上趙括,秦國聽說趙國換將,也偷偷換了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副將。趙括求勝心切,全部改變廉頗作戰風格,轉守為攻,全線出擊,一戰成「名」,留了一個「紙上談兵」的典故。這場戰爭讓原本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趙國,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此消彼長,秦國實力更加強勁,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而這一戰,白起坑殺趙國全部降卒45萬!!!!

消息傳到邯鄲,整個趙國都崩潰了:子哭父,妻哭父。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的趙國沒有任何抵抗心理了,白起認為:此時是滅掉趙國的絕佳時期,希望秦王同意他的決策,滅掉趙國,然而這一切卻被秦王叫停,原因是:趙國害怕亡國,重金賄賂秦相范雎,范雎害怕趙國被白起滅了,自己地位會被白起動搖,於是忽悠了秦王......

臣子恨,何時滅?白起徹底失望,帶著兵回到秦國,從此不問軍務。無獨有偶,秦軍撤軍之後,趙國故左右而言他,遲遲不割讓本來說好的城池。秦王一怒又發兵攻邯鄲,讓白起領兵,白起託病不受,秦王心說:反正長平之戰一開始也不是你白起領兵,不去就不去。於是秦王又換了王齕領兵,結果死傷慘重,又派援兵讓白起帶,白起對秦王說:「當初長平一戰,邯鄲城裡所有人都已經沒有抵抗的心理了,那時一鼓作氣是可以攻陷邯鄲的,然而這機會我們沒能把握,然而此時的趙國已經從巨大的痛苦裡走出來了,我作為將領,不能從戰爭中看到勝利,所以我不能帶兵.......」

也許我們站在人性地角度來可以譴責他怎麼可以殺這麼多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歷史。敢於直面血淋淋的事實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歷史上許多那些所謂的「大人物」都是和白起一樣:他們毫無「道德感」正因為他們沒有了這些「道德感」才會讓他們的決策顯得更加「果斷」,我們大多數人跟他們的區別就是缺少這種「果斷」。然而後世都因此對白起詬病,說他是「屠夫」、「人屠」,很少有人思考白起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我看來,這就是「小市民的心態」。

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分析數據製作錯誤的原因,你也知道,分析別人做錯的原因是一件多麼操蛋的事情,然而更加操蛋的是領導要求是盡量不要往人為製作錯誤上面歸類,多想想平台、作業方式或者工藝上面的問題。而我的同事中就有一位經常抱怨:傻X的領導,明明就是人做錯了,非他媽的要往別的上面靠,不就是想要保證生產的KPI么..........言外之意就是:領導都是高高在上,一點都不了解基層,在做決定的時候一點都不切實際。其實,這樣的心態我也曾深陷其中,這樣的心態理解問題就很簡單粗暴:領導都是傻X。一開始我也不能理解,後來仔細想想其中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分析問題的主要目的不是只為了找出錯誤的原因,而是找到解決這樣錯誤問題的辦法,怎麼才能讓作業員避免錯誤!難道就歸成人為,然後通過罰款去控制?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作業員更加不理解你。因為那些錯誤並不是作業員刻意為之,把問題歸到人為上又有什麼實際性的意義呢?很明顯更實際點的方法就是通過規則上去解決,因為,人是不靠譜的,比如,針對某些錯誤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報表來控制?或者優化一下作業方式,工藝定義數據這麼製作是不是與實際衝突,只有這樣才能去優化數據。

這樣的心態貌似處處都能體現,不僅僅是以上舉出例子。而這樣的心態具體表現大致就是:看到別人有對象談戀愛,體會不了,就說那不過是秀恩愛;看到別人的文字,體會不了,就說那是毒雞湯;別人堅持自己的原則,體會不了,就說那是不通世故。總而言之:看不起比自己弱的,看不上比自己強的。

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像程序執行代碼那樣,只知道執行命令,而不去獨立去思考更好、更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多一點自己的思考,少一點這樣的「小市民心態」。

推薦閱讀:

TAG:市民 | 白起 | 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