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餐飲新動向:這次中餐出海潮或許是國內市場的轉變信號。

2018年1月10日,海底撈出了2018年的第一波熱點——海底撈矽谷店開始試營業。

海底撈出海開店已經不是第一次,阿香米線也開始了出海步伐,日本東京店預計今年4月份開始營業。

看到別人在海外做得風生水起,你難道不動心嗎?

再看2017年出海的餐企:

2017年12月,大董紐約曼哈頓店開業;同月,探魚新加坡店營業;

2017年11月,大龍燚紐西蘭首店開業;

2017年9月,楊明宇黃燜雞米飯落戶美國加州;

2017年8月,慶豐包子鋪哈薩克阿拉木圖店開業;同月,蘭州拉麵進軍東京;

2017年7月,局氣澳大利亞悉尼店開業;

2017年6月,和合谷倫敦店開業;同月,絕味也落戶新加坡;

……

自上世紀90年代,全聚德把店開到美國洛杉磯之後,雖說情況不容樂觀,但也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出海潮不斷,越來越多有能力的餐企想要進軍海外市場。

一、中餐出海面臨市場機遇期

1、中國崛起,文化輸出帶動餐飲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在穩步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經濟的崛起,也帶動了中國文化的輸出。

戰亂之際的撤僑、自主建造航母下水、薩德事件等等,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體現出我國作為大國所承擔的責任感與國家力量。

《戰狼2》之所以成功,也與國家的崛起息息相關。上映之時正面臨著中印邊境對峙,電影主題與現實中的境遇不謀而合。

《戰狼2》所獲票房

▲圖片來源:百度

這次出海是跟國力相關的,中國餐飲是一種文化,出海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宴遇創始人 傅乙晟

中國文化的輸出一直在為企業的發展牽線搭橋,這也正是餐飲人的機會。

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為中餐出海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是「時勢」給餐飲人造就的機會。中餐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載體之一,中餐出海帶著一種民族自豪感,對餐飲品牌來說也是榮譽。

2、海外成本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國內的餐飲人,都背負著來自房價狂升、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劇增的壓力,能撐住的都成功了,撐不住的就關門大吉了。

既然在國內經營壓力如此之大,或許可以考慮試水海外。海外開店並不見得一定要去美國、法國等這些發達國家,也可以選擇越南、印度等一些欠發達國家。

開到越南的奶茶店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狗頭一個朋友在國內經營知名茶飲品牌,去年把店開到了越南的胡志明市。坐擁兩層樓的奶茶店,客單價與國內持平,但活得相當滋潤。因為員工的平均工資僅有1500元,這在當地已經算高的了。

那邊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處於中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算國內一個員工的工資是四千,已經相當于越南三個人了,可想而知成本能節省多少?

3、國內市場趨於飽和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全年我國餐飲收入為3.9萬億元,同比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達到了10.7%左右。

近幾年餐飲盈收增長

▲圖片來源:搜狐網

通過數據變化可以看出,我國的餐飲呈現逐漸增長的態勢,但是,近兩年的增長幅度稍有放緩。餐飲業看似交了份不錯的答卷,但這3.9萬億的數字背後,隱藏了上萬家關門倒閉的餐企。

國內餐飲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發展空間越來越小。與其在這樣的壓力下苟延殘喘,走出去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雖說中餐已經歷過幾波出海潮,但與龐大的餐飲市場相比,還是少數。細看下來,似乎每次出海的舉動,都能成為國內餐飲市場的熱點,整個餐飲圈的人都能看到。

從這一個角度講,出海也是一種品牌能力的證明,這一舉動能帶動國內門店的發展,提升品牌知名度。

4、海外市場對中餐接受度提高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及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國外市場對中餐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有調查顯示,國外的「9000歲」人群的喜好與國內相差不大,飲食偏好也越來越接近。也就是說,國外消費者的飲食習慣越來越趨於多元化,對中餐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

點餐順序都信手拈來

▲圖片來源:百度

據外媒報道,美國一項最新餐飲業調查發現,有超過1/3的美國人至少每月吃一次中餐,且中餐也是大多數美國人需要餐館供應的晚餐。

人們的飲食習慣會隨著周圍的環境而有所改變,據統計,目前海外中餐館約有 55 萬家。隨著中餐館在國外市場的覆蓋越來越多,也會讓國外人逐漸養成吃中餐的習慣,這無疑是餐飲人的機會。

二、中餐出海給餐飲人哪些啟示

1、餐飲品牌要有國際化戰略目標

品牌的發展具有一定階段性,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品牌擴張需要時,走出國門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看著越來越多的快餐、西餐廳湧入中國,甚至遍布全球,中餐為什麼不可以呢?

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國際化品牌數不勝數,對中國餐飲人而言,更需要國際化品牌與這些大牌抗衡,而走出去是第一步。

星巴克的全球戰略布局

▲數據來源:海量網

目前,中餐出海已成趨勢,將會有更多的餐飲品牌發力海外市場。面對國內日益飽和的餐飲市場,想要提升品牌競爭力,必須有國際化戰略目標,並不斷靠近。

西貝麥香村計劃雖然被迫叫停,但曾提出的10萬+計劃不得不讓人欽佩。倘若真能做到10萬+,遍布海內外,於中國的餐飲業而言,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2、中餐出海需要策略性

中餐出海在一定程度上就類似於地方餐飲走出去,當把地方小吃搬到外地市場去賣,無疑會面臨市場教育成本。

策略性就是說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而不是說今天決定要開到國外,明天就下手干。

以海底撈為例,為了這次出海可以說煞費苦心,做了一系列調整來開拓市場。

① 順應當地文化

每個地區的文化都不同,開餐廳當然要順應地方,而不能任性,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海底撈為了矽谷店開業足足籌備了2年,但原計劃的等位區設置戶外暖爐、桌椅棋牌等諸多小心思仍未能實現,因為受地方管理規定的限制。畢竟是到了別人的地盤,順應了當地的文化才能獲得當地市場。

② 順應當地消費習慣

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差異性造成了市場局限性。那麼,必然要經過一定的調整,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中餐出海也是同理。

就如外國人在中餐館吃飯會選擇刀叉一樣,為了順應當地的消費需求,海底撈矽谷店採用了分餐制。既有大鍋桌,也有「一人一個坑」的小火鍋,這樣能保證被更多的消費群接受。

「一人一個坑」

▲圖片來源:吃貨小分隊微信公眾號

走出去並不一定要強調正宗,原汁原味搬到國外要考慮受眾人群。

在飲食口味上,即便是經過調製的鍋底,美國人依舊覺得辣,於是海底撈就用墨西哥辣椒醬和韓國辣椒醬進行調製,做出了辣豬骨湯底,像吃韓國泡菜一樣,是不刺激的小辣,這樣接受度就高了。

③ 保持自己的品牌特色

海底撈的人性化特色服務,不僅聞名於國內,還名揚海外。既然如此,無論把店開到哪兒,這一品牌特色都不能丟。

「三件套」眼鏡布、圍裙、手機套沒有丟,舞面沒有丟,鍋周圍的抽風小孔等等一系列的撈派風一應俱全。

「撈派」特色

▲圖片來源:吃貨小分隊微信公眾號

只有保持自己的品牌特色,後續在海外開拓第二家、第三家店時才能更快打開市場。

3、加強自身品牌管理

店面鋪的越多,對品牌管理的要求就越高,尤其是把店開到國外。

那就不僅僅是開個店了,還包括供應鏈是否跟得上、人力供應是否到位、管理系統是否完備、甚至當地相關的各項管理規定是否熟悉等各個方面。

開個店不難,難的是長久開下去,想讓品牌在海外站得住腳跟,就必須保證管理能跟得上。否則,開三兩個月就關門了對品牌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

狗頭說:

中餐出海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這對有能力的餐飲品牌來講是一個機會,但也要根據品牌自身的發展需要進行綜合考量。

盲目跟風,看競爭對手到國外開店了自己也著急起來,這樣下去難免吃閉門羹。

圖片素材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眾郝創意諮詢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2022年猜想之中國街頭餐廳現狀:這5個品類將會崛起
餐飲人的經典營銷:花大錢搞創新還不如用「舊款」?
致餐飲人:面對商場「潛規則」,你是否也曾「被」妥協?
要健康還是辣得爽?吃飯這種世紀性難題你會怎麼選?
如何閱讀財務報告(二十一)——「喝」出來的毛利率(春節娛樂篇(上))

TAG:餐飲 | 營銷策劃 | 管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