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節前亂感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註:卜運算元摘自《遙遠的救世主》一書,作者系文中主人公丁元英,題為《自嘲》。

乾坤沒錯,錯在自己。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因為論文寫作需要,買了一本《管理學問卷調查研究方法》。開篇第一章的內容,主要在講研究的意義。

書中指明,科學之所以為科學,正在於「可證偽性」,而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又在於範式的轉移。作者用儘可能詳實、清晰的語言闡明,易懂難讀。

幸而,我曾百無聊賴之中,拿著《經濟解釋》消遣過幾個日夜,張五常在書中,更為詳盡論述過這個問題。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你認識了一個活動範圍內的新朋友,然後就總能夠偶遇他。你聽到了一首歌曲,然後就總能聽到它。

這是因為,熟悉的東西更能吸引注意力,其實你之前不熟悉的時候,碰到都被忽略了。

這個理論同樣,當今日又再次讀到,等同於複習一般。

突然聯想到昨天和表姐爭執的問題。

她信一個大師。她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可以用事實來驗證。

語氣很篤定,我辯不過她。

這些天在昆明,也許是我接觸的人一下子年齡段驟升,感覺都挺迷信的。

母親的一個朋友,拉著我講印度的神。

說我眉毛斷層,不好。說我要親水。

然而,小時母親請的某位大師就曾說我,怕水。

真是期待,他們兩個如果能遇到一起,該是怎麼樣的碰撞。

如果科學是一種信仰,我的信仰就是科學。

科學的定義,是我們暫時相信,我們所發現的理論。

它有儘可能少而廣泛的適用範圍,同時又暫時無法證偽。

談這些對於大多讀者可能晦澀了一些。

我常聽別人和我說,

你別著急,你的福報還沒來。

你別著急,你的運勢還沒到。

恕我無能,我真想為科學獻身,可惜科學不需要我獻身。

恕我無能,我真想彎腰撿銀子,可我笨拙不堪,連開價都心生膽怯。

很多科幻小說家、文學家,是理科出身。

起初很眼紅,憑什麼理科那麼好,文科也那麼好。

今天看了《管理學問卷調查》,深明文理相通。如果一個人理科好,他必然也具備文科的素質和邏輯性,優秀者則能寫出好的文字。

那些精緻優雅、邏輯清晰的文字論述,在我心目中,才是真正的文學。

以前很痴迷電視劇,而今卻漸漸越看越無聊。

邏輯訓練的結果。

對一些直覺不可信的東西,對一些現實不可行的劇情,本能地抗拒,無法代入。

以前看的很多書,也因為這個原因,置棄了。

如果總結我的2017公眾號,最上面那卜運算元講得通透了。

連一塊遮羞布都不給自己。

莫言在文集的序裡面說,三十年寫了那麼多東西,卻又感覺自己寫得不好,因為很多事情浪費了時光,浪費了才華,但總歸寫了三十年,知道自己寫過什麼,也知道自己以後能寫什麼,挺好的。

這段話我印象深刻。

我剛到昆明的第一晚,被朋友拉去最火爆的夜店。看著來來往往的驚艷女孩,看著五光十色的人群,特別惋惜自己:青春似乎還沒開始,就失去了。

受不到嘈雜,躲在洗手台旁沙發靜坐。聽旁邊搭訕的男女醉言透露,彼此年齡相差不多,十七、十八。

摸一摸黑白摻雜的枯發,甩頭振一振精神,嗯,還是沒什麼朝氣。

沒什麼,志趣不同而已。

快過春節了,祝各位愉快。

這是最好的時代,要儘力為人們做些事情。

我是一個觀察者,不是學者,不是讀書人,不是生意人。

(本來想請大家幫忙轉發,想增點粉絲。想想自己寫的胡言亂語,沒什麼好轉發的。有條件的朋友煩請打賞,我會很高興,打賞的朋友可以留言指定方向,我如果能力允許可以專程為你寫文章。不打賞的朋友,也歡迎留言交流,請不吝賜教。

另外,再尋找一位有一定鑒賞和審美能力的朋友,幫忙排版、配圖、勘誤。酬勞的話,如果有人打賞,給你一半。)


推薦閱讀:

寫給老師的一封信——學術上我其實真的好孤單
女朋友總說我我幼稚不成熟我該怎麼辦?
我單方面宣布參與霍金的「突破攝星」項目
是不是太被動就很難得到愛,太主動就會很卑微?
父母之間的家庭矛盾,作為女兒的我心力交瘁,我該怎麼辦?

TAG:春節 | 文學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