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幼兒園:沒有班級、沒有晨檢、100%尊重兒童!
德國有一流的現代工匠,擁有技術、耐心,只為打造一流的產品,品質理念和高素質的員工背後是德國對早教體系的重視。我曾有幸隨復旦大學出版社學前教育分社走訪了德國陽光幼兒園,今天就與我一起來觀摩一下德國學前教育的不可思議之處吧。
同時因為國情不同,思維模式也會不同,我們要尊重文化的差異,更多地是看一看哪些值得我們思考,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切莫一味照搬模仿哦。
1德國幼兒園沒有班級概念
在德國陽光幼兒園裡,沒有班級的概念,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混齡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室去遊戲,沒有固定的老師帶領或主導活動,全都由孩子自己決定,要做什麼、和誰玩、去哪裡玩。
在幼兒園門口的宣傳欄里,貼有一所小房子,上面也劃分出了一間間活動室,並且用簡單的方式標識出了這間活動室的用途,比如畫有幾塊積木的就是建構室,這樣直觀的方式就能讓人一眼知道幼兒園裡的大概布局。在每間活動室的畫面上,還貼有一張老師的照片,表示今天是哪一位老師在這間教室里工作。(小年齡班會有三位老師進行看護)老師管理的不是傳統意義上一個班級的孩子,而是看護觀察在自己工作這間教室里的孩子。
這種方式我覺得很像外國中學大學裡那種走班的形式。
2德國幼兒園沒有晨檢
來到幼兒園時,門口只有一塊小牌子,上面寫的大概意思是「請隨手關門」,園長會親自在門口統計來園的小朋友,包括是否吃午飯、今天坐不坐校車回家等,而這些情況都是孩子自己和園長交流,不是家長哦。
進園後孩子會脫下外套,換上室內的鞋襪,直接去進行遊戲。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一下反應過來,對哦,並沒有晨檢呢,也沒有衛生老師這樣的角色出現。
在之後的培訓上,有同去的園長就提出,為何在德國的幼兒園,我們沒有看到晨檢,這樣會不會在幼兒園爆發傳染性疾病呢?
培訓師告訴我們,晨檢的工作,不是不做,而是由家長在家裡就完成了。在入園的時候,家長需要和幼兒園簽訂一份協議,保證送去的幼兒是健康的(本來就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幼兒另當別論),所以,就會出現了我們在幼兒園看到的,沒有晨檢、沒有衛生老師的畫面,因為每一位家長都有責任在家裡就為幼兒做好觀察和檢查的工作。
3德國幼兒園對兒童絕對的尊重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
在陽光幼兒園,我們看到除了早晨有個短暫的圓圈時間(老師孩子會圍坐一圈,用歌曲的形式互道早安,說說今天的日期,玩些集體的小遊戲),其餘的時間孩子都自己決定去哪間活動室玩,自己決定7:00——11:00am之間,何時去餐廳吃點心,並且有強烈的自我服務意識,自己選擇用餐的位置、自取餐具,用完點心自己收拾餐具。
垃圾分類,不是區角的遊戲,不是教玩具,是真實的生活體驗
為了不打擾孩子們的活動我們分散去了不同的活動室默默觀察,期間有個可愛的小男孩一路跟著我從運動室到了建構室、又從建構室到走廊,再跟到了樓下小年齡的班級,全程他都笑眯眯地跟著我,沒有任何老師干預他的行動,全憑他自己的意志在幼兒園內自由來去。
甚至是1—3歲的孩子,雖然在一樓專門設置了小年齡孩子的活動室,裡面提供了適合他們年齡的環境、玩具以及玩水的小池子,但走廊里、樓梯上,你還是可以看到個別小年齡小朋友的身影,他們吃著奶嘴,或而在走廊里踉踉蹌蹌地走動,或而看著大孩子們進行裝扮玩表演遊戲,或而在一名老師的看護下,自己嘗試一格、兩格…走上樓梯。
樓梯上的數字除了讓孩子認識數字以外,還方便老師數小朋友用,每一格上都能站一個小朋友,這樣樓梯站滿了小朋友後,老師就知道有幾個小朋友了。
講講穿著。在陽光幼兒園的孩子有的穿長袖、長褲和地板拖鞋;有的穿著短袖、短褲和襪子;有的穿著背心、赤著腳;有的……只包著一片尿布,光著膀子和腿、赤著腳,歡快地在水池邊舀水玩……
用20分鐘換尿布
在小年齡活動室旁專門設有一間給他們換尿布的地方,據園長介紹,會有一名老師帶著一個小朋友去這間房間換尿布,時間是15—20分鐘,是的,沒有搞錯,是15—20分鐘!
我心裡暗想,換個尿布不是2分鐘就能搞定了嗎,為何要20分鐘捏?
園長補充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摸索、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學習怎麼如廁。
隨後在自己觀察的時候,我恰好看到了一名老師帶著剛才那個只穿著尿布在玩水的孩子來到這間房間,這個白白胖胖的小東西坐在換尿布台上,老師給了他兩個小襪子,他正正反反搗鼓來搗鼓去,各種嘗試,想要把肉肉的小腳塞進襪子里,但怎樣都不成功,最後在充分的嘗試之後,老師幫忙他穿好了襪子,開始準備為他換尿布、穿上乾淨的衣服褲子……一切都是這樣不緊不慢,孩子雖然還小自己做不了很多,但卻獲得了充分的體驗、嘗試的機會。
徵詢孩子的意見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自然有支配自己物品和管理自己時間的權利。
在陽光幼兒園,幼兒用餐、午睡都是按孩子自己的意願,老師會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午睡,如果他表示不想睡,教師絕對不會強求,因此,我們在午睡的房間內,看到擺在外面的只有寥寥幾張床而已。
在德國的幼兒園,孩子都有一本自己專屬的檔案本,裡面有孩子活動的照片記錄、有意思的小作品、自己的小檔案、一些節日主題的內容等等,孩子平時不僅可以要求將某個作品收納進這本冊子,還能在任何時候去翻閱這本屬於自己的記錄本,當然,如果有別的人想要看他的這本冊子,還得經過他本人同意。
園長拿出一本小男孩的檔案要給我們看之前就詢問了他本人的意見,結果小男孩表示不願意,於是園長放回了他的檔案,又換了一個小女孩的,徵求小女孩的同意後,我們才得以看到。
4老師最主要做的不是環境、不是教玩具 ,而是觀察!
在此次幼兒園實地考察中,通過觀察、包括之後詢問德國的幼教培訓老師,對於幼教老師的職責,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做環境,不是製作精美的教玩具、不是上集體活動,而是陪伴與觀察孩子,發現他們的興趣並提供支持!
教室里除了現成的玩具以外,多是以孩子的作品進行布置環境,遊戲的材料以低結構為主。
例如,在一間創意室里,我們看到了很多木材的邊角料,據園長介紹,這些都是免費從木工廠拿來的用剩下的原料。(真正的廢物利用啊)於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難以想像的「高危險係數」工具,這些工具、零件包括強力膠,都是在幼兒園內可被孩子獨立使用的,當然,園長也表示,在給孩子使用前,會教會孩子使用的方法、並且告知他們這些工具的危險性以及可能帶來的損傷。
在一間看似像電腦室一般的房間里,老師介紹說裡面的計算機是給大孩子們使用的,當他們有需要,就可以來這裡,一旁還擺著一台廢舊的電腦機箱,園長說,這就是經過老師的觀察,發現孩子對計算機本身特別感興趣,很想知道裡面的構造是怎樣的,因此他們去廢舊物品收購處找到了這台電腦,專門讓孩子們拆開探索,支持他們的興趣。
又比如在戶外的場地上,我們看到一個很「奇怪的房子」。大家叫它「昆蟲旅館」。
這個昆蟲旅館,就是源於教師發現了孩子們對於昆蟲的興趣,因此在幼兒園的開銷中節約下來添置了這個小房子,裡面收集了各種昆蟲喜歡的東西,松果、樹枝、木屑……
我覺得這裡的老師可謂把因學定教發揮到了極致呢。
德國腦科學家曾對「如何高校地學習」做研究,結果表明,孩子在做自己喜歡並感興趣的事情時,情緒上會產生激情,而這種激情會促使他們的神經生長、建立大量的大腦連接、鞏固原有的連接。
因此,在德國,老師們在教育中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轉變,教育從原本資源利用型的文化轉變為充分釋放潛力的文化。為幼兒提供更多探索和創造的機會,讓孩子充分探索環境,自發建構知識體系,讓教育成為孩子自我教育的途徑。
更多德國幼兒園文章推薦:
《為什麼德國可以1-6歲完全混齡教育?看完這篇你就會明白……》
《幼兒園的環創,你費盡心血到底做了多少無效的事情?》
《德國的幼師培訓體系怎麼做?這裡都為你盤點好了!》
《國際視野 | 德國的幼兒園就是讓孩子玩!玩!玩!》
全國300萬幼兒教師的資源百寶袋,關注微信公眾號「幼師口袋」(ID:youshikoudai)
http://www.youshikoudai.com獲取更多幼教資源
推薦閱讀:
※留學德國--不可不知的語言要求,DAF&其他選擇?(1)
※德國語言班申請(2)--沒有DAF成績,咋辦?
※德國人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