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教育心理學的模型|不同的進步速度,是因為不同的自我效能
春節將至,別人家的孩子們不遠千里回家鄉來,跟你一起過年。
有時看到另一個層次的人,乍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差別大到讓我們懷疑人生。人不免產生如下的疑問:「是什麼阻止我變身人生贏家,成就一番偉業?」
不同學問,給出了不同的模型來解釋這個問題。
經濟學認為是分工造成的,管理學認為是定位,武術家認為是一股氣,佛家認為是一個念頭,再迷信的認為是前生因果。教育學裡,有一個答案,是自我效能感。
當討論人的發展問題時,教育學的答案可能是最靠譜的。
自我效能感是什麼?
自我效能感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認定「我覺得的我可以做到」。或者說,針對特定的領域,對努力的結果,有多麼高的期望。
形成一個期望,需要兩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思考「行為能不能帶來結果」(認真聽講,就能拿到好成績么);另一方面是思考,我來做這個行為,能不能帶來理想的結果(我有這方面能力么?只要認真聽,就能聽懂么?)。前一個方面的期望依賴客觀邏輯,後一個方面的期望多是主觀感受。
期望會影響行動。
人們通常不會追求沒有希望的結果,更不要談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
看到希望時,個人會取得更好的表現。
在這裡,有沒有希望這個問題,很大一部分是主觀臆斷,不同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部分人類進化出了盲目樂觀和積極暗示的思維模式,也有一部分人會進化出謹小慎微的思維模式。
自我效能感對人生的意義十分重大。
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不是會堅持,是不是理智面對困難,能不能不斷學習新的東西而進步,能不能面對不可知的困難保持良好的情緒、表現穩定的發揮。它是發展加速度的決定性因素,塑造了人生的模式。
自我效能強的人,樂於迎接挑戰,追求卓越,控制自己自暴自棄的想法;自我效能弱的人,遇到困難容易喪失理智,在壓力面前束手無策、易受懼怕、恐慌和羞澀的干擾——當需要時,其知識和技能無以發揮。一個人要相信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有效能感,才能做成事情。一個集體要對自己的集體有信心,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立於不敗。
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的關係
自信自尊跟自我效能是有區別的。當一個人降低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意義,自信和自尊就會隨之增強。反之,目標太高的人,常常沒有自信,甚至沒有自尊。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也可以在某些領域表現出不錯的自我效能;有一些不擅長的事情,自我效能低,同樣不妨礙一個人變得自信自尊。
自我效能和個人成長的關係
在看待失敗上,自我效能低的人常常認定是自己能力不行,命里沒有。他們會追求在能力約束內實現自己最高的成就。而自我效能高的人,更傾向於相信,能力是慢慢發展的。人生需要慢慢進步,他們會努力追求自己最大的成長。
在簡單任務上,追求學習成長的人有時會去主動試錯,完成度時常還不如追求成就的人。追求成就的人,即便自我效能不高,但是會有穩定的發揮。在複雜任務上,追求成就的人往往不如追求成長的人走的遠,追求成就的人往往止步與自己目光所及,但追求成長的人,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這裡有一點需要補充,一味追求成長不一定是好的。慕容復要復國,固然要先發展勢力,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但也大可不必把天下英雄都聚攏麾下。沒有誰是一切能力進步到頂,然後再改變世界,主要是因為能力沒有頂。人生不滿百年,先是應該追求成長,到下半場就應該慢慢過渡到偏重追求成就和經歷。
當一個人通過不斷學習,會隱約認識自己速度的極限,加速度的極限,思維地圖的極限。一般的安排是,前半生儘可能成長,去突破極限,後半程則去到一個最好的位置,過完一生。到底多久是前半生,多久是後半生呢?孔聖人給出的答案是,十五志於學,五十知天命,五十之後,努力完成命運里自己該完成的使命就好了。
如何培養自我效能
那些有野心的人,卻未必有自我效能,他們「以為不可為可為之」,遇到挫折就告訴自己,「你看我就是不行吧」。負面反饋導致的是更低的自我效能,惡性循環。那麼如何擺脫循環,培養積極的自我效能呢?下面有一些建議:
需要成敗經驗的理性總結:一個從心裡總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人,失敗歸因於他人和社會的人,自我效能會高一些。一個從心裡把成功歸因與外因,失敗歸因於自己的人,自我效能容易偏低。愛迪生做電燈發生過許多次失敗,但這不妨礙愛迪生擁有極高的自我效能。
當然,自我效能過高也未必是好事,自以為是的人,常常會被現實教育到妄自菲薄為止。
需要尋找榜樣的力量:他行我也行。這個思路給自己合理的自我效能,常常是穩妥的。
需要權威的言語勸說:切合實際的勸說,在個人自我效能形成上有重要的意義。郭嘉對曹操說,你能打敗袁紹。諸葛亮對劉備說,你能三分天下。善於鼓勵的老師,對學生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實時調整情緒和環境:有時氛圍讓人更相信自己,有時氛圍卻帶給人緊張和自卑。陌生的環境會顯著降低自我效能感。擴大自己的舒適圈,讓自己在更多環境都能保持不錯的表現,意義也就在此。
最後的話
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靠理智分析清楚。實在難以分析的問題,需要依靠信念。面對同樣困難的學習、工作任務,兩個人水平相近的人,差距的拉開常常僅僅是因為自我效能感不同。
首先要告訴自己,我能行。
感謝閱讀,新年加油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