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意·行業分析】鮮花花藝這個行業怎麼樣?未來會如何發展?(分別從市場需求、行業趨勢來分析)

【花藝意原創】我們經常被問到幾個典型的問題,其中一個便是:「花藝這個行業怎樣?做這行有前途嗎?」問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因為學員一般都不是正在從事花藝行業,而是敏感地看到、意識到這個行業正處於爆髮式增長的初期,但又不確定,所以會產生各種疑問。

下面花藝意嘗試從市場需求以及行業趨勢兩個方面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市場需求

花藝意很多學員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做花藝師或者開花店(關於職業選擇,請參考花藝意的這篇文章:《【花藝意·職業分析系列1】我有工作,但我很喜歡花花草草,究竟要不要辭職/轉行進入鮮花這個行業呢?》)。

但目前市場需求情況究竟如何呢?直白點來說,就是我從事這個行業,能養活自己嗎?

根據目前我們花藝意培訓中心(官網 http://hua11.com)後台得出的數據,專業班學員的來源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省會城市,二三級城市的學員逐漸增多,並且呈散狀分布(即沒有某個城市特別突出,而是比較平均。當然因為我們總部在廣州,因此廣東及華南學員最多,但同樣分布平均)。而且因為我們的出品非常貼近流行市場,學員選擇我們,證明一二三線城市,對這種風格的接受度明顯提升。

因此,撇開全社會對鮮花的需求層面,僅僅從流行風格接受度來說,整個社會對鮮花作品的審美水平是顯著提升的。

舉個最近的例子,我們有個廣東某三線城市的專業班學員,看準了七夕花束需求量大增的市場機會,趕在七夕前在我們花藝意這裡報名學習。她甚至還未完全把課程學完(因為我們是預約制,不設固定課程周期,可以根據學員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上課),就邊學邊裝修她在當地的花店,趕在七夕前開業。結果七夕當天賣了80多束鮮花(預訂的有30多束),把幾倍的學費都賺回來了。

這個例子說明兩個事情:一個是花藝意的出品風格很貼近市場;另外一個是二三線城市,對風格的要求已經明顯提升,達到一線城市的審美水平。並且很重要的,是目前這個時點在二三線城市,需求和供給是不匹配的。客戶有品質的需求,但供應端(有水平的花藝師的供應)跟不上。

所以,有水平的花藝師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呢。:)

再列舉一個數字,就是我們花藝意其中一個指定實體花店培訓點(位於廣州天河中心區域),周邊僅兩個小區,總共就開了20幾家花店(有些相鄰的花店僅相隔5米)。各自定位不一樣,但都活得好好的。為什麼?就是因為市場的需求旺盛並且逐年提升,特別是商業用花品質要求的提高,以及家庭用花的普及,造成了行業欣欣向榮的境況。2017年的情人節,批發市場的玫瑰竟然賣到斷貨(導致很多花店後來補不了貨),足可證明市場需求的體量。

雖然是這樣,目前國內市場距離發達國家,仍然有巨大上升空間。有數據顯示,美國、荷蘭等國家的日常鮮花消費比例高達40%~60%,國內卻只有5%。有金融機構預測,國內日常鮮花市場的體量至2020年預計達到300-400億元,前景相當廣闊。

面對如此朝氣蓬勃的行業,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初心,堅持自己的選擇,行業的發展會把你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上。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有上進心、夠努力,才會達成目標。不過,這不是每個職業都需要的、最基本的素養么?

二、行業趨勢

那麼,花藝行業的未來會怎樣?除了社會需求,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花藝師這個群體的集體想法和行動。

因為花藝是屬於手藝,而手藝行業有個突出特點,就是每個手藝人都想自己開店、樹立自己的品牌。而受制於人力、精力的條件限制,於是我們會發現一般花店都做不大(俗稱:天花板較低)。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我們花藝師這個群體,稍稍向「合作」的方式去靠攏,而不是著眼於「競爭」,那麼,隨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真正具有實力與規模的實體花店(不談論互聯網那種品牌),形成一個綜合品牌(非單一品牌),社會資源可能會流向這些品牌,進而吸引更多有實力的花藝師帶自己品牌進入,形成獨特的、共生的生態系統。有點像一些服裝原創品牌的聯盟。(有點抽象,以後有機會專門撰文展開說)

所以,花藝師這個職業是個好職業,而花藝這個行業同樣處於生機勃勃的行業爆發前期。選擇這個職業和行業方向,起碼不會讓自己後悔。

以上,希望能給讀者些啟發。謝謝。

如認同本文理念,可點擊進入花藝意官網(http://hua11.com),查看更多實用文章。

版權聲明:

本文由【花藝意】(http://hua11.com)原創,發表於知乎專欄。轉載請全文轉載並保留出處。

推薦閱讀:

梅花謝後誰知繼,付與幽花接續香

TAG:花藝 | 花藝課程 | 鮮花花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