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重拾自信力了嗎?

在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中,中國爆發了九一八事變。三年之後魯迅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諷刺中國一些人曾經信「地大物博」,信「國聯」,被日本侵略後只好轉信「神佛」,唯獨不信「自己」。當時的中國,鋼鐵年產量只有五萬噸,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甚至連晚清時期的七萬噸都不如,更遑論飛機坦克等複雜的工業製造。這樣落後的農業國家對上工業初具規模的日本侵略者,自然毫無還手之力,被迫用血肉之軀消耗對方的鋼鐵,幾千年的「天朝上國」的驕傲,至此徹底被屍山血海的現實摧毀。

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後,一直都特別注重「自力更生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建設,逐漸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完成了兩彈一星等國防工程,有戰略價值的產業都努力實現國產化。如今中國的工業規模也已經傲視全球,在尖端科技上也嶄露頭角,那麼中國人的自信力是否已經拾起來了呢?很多人似乎還沒有。

當外國人說兩句拗口的中文單詞,中國人常常會稱讚,而中國人說一段帶有口音的英語,就經常會遭到同胞的嘲笑。當娶了外國女時,中國男往往會被讚揚「民族之光」,當中國女嫁給外國男時則往往會被認為在「圖人家綠卡」。當在中國遭遇霧霾、飲食衛生問題時,許多中國人紛紛羨慕國外生活,但看到美國槍擊案頻發,外國警方破案無力時,卻依然對國外生活抱有幻想。當中國突破了一項尖端科技,或完成了一項大型工程時,就會受到一些國人的挑刺和蔑視,「外國人一百年前就會了」,而當外國人用落後繁瑣的工序進行手工製作時,一些國人就會力誇「工匠精神」。

這些普遍存在於中國人身上的雙重標準,證明中國人依然缺乏自信力。表意識里希望中國強大,潛意識裡卻認為「中國人就是不行」,並從舉手投足中表現出來。對比全球200多個國家,明明中國已經不弱了,為何這些中國人卻還認為自己差呢?

這種潛意識有時候是外國媒體惡意宣傳所致的,比如美國媒體(e.g.美國之音的文章《角色轉換 中國距離世界舞台的中央有多遠?》)經常宣稱「中國的崛起是搭免費便車得來的」,或者「中國的國際地位是美國(特別是特朗普總統)拱手讓出來的」。雖然沒有明說,雖然是討論其他話題時的隨口一提,但字裡行間都是對中國人的汗水、意志與智慧的蔑視,一旦這樣的媒體、這樣的觀點被認為是「理中客」,被一些不明就裡的國人吃下並長期消化吸收,那麼「中國人就是不行」的觀念就會在這些人心中生根發芽,甚至長成蒼天大樹,頂破潛意識,在表意識上也開始理直氣壯地「你國」了。否定自己中國人身份,懷疑中國能力的人,不僅僅只存在於某個物理的島嶼之上,他們存在於任何與現實脫節的,心理的孤島之上。

然而這種潛意識更多是中國人自己導致的。雖然外國早已不敢入侵和殖民中國,雖然中國早已是安理會五常之一,但中國科技和經濟的落後卻是繼續刺痛人心的東西。當中國技術工人打開進口的外國機器,連看都看不懂時,當中國科學家缺乏「巨人的肩膀」而只能摸索本已落後的科技時,當「中國體面職業」的收入還比不上「外國砌磚工」時,那種失落深深地打擊著國人,就好像被外國人再次入侵蹂躪了一番一樣。有的人因此知恥而後勇,而有的人卻漸漸地被壓彎了脊樑,開始接受「中國人就是不行」這樣的「設定」。

正如魯迅所言,但凡沒有自信力的人,一般都會有「他信力」。遭遇日本入侵的中國人,信地大物博,信國際列強,被現實打擊之後,便開始信玄虛的神佛,唯獨不信自己。但凡「他信力」很強的人,其實都是心有恐懼的,對死亡的恐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人非常不喜歡生活在恐懼之中,有的人被恐懼激起了奮鬥的勇氣,而有的人則開始尋找心理寄託,逃避現實,變成了「自欺力」。於是我們看到了許多諸如「夢回唐朝」、「國粉」等非主流思潮,而其實在唐朝或民國最輝煌的時候,底層人民的生活也是食不果腹、缺醫少葯,死個人就像死個螞蟻一般,生的多夭折的也多,死剩下了就算長大成人了。如果讓他們真的穿越回去,能挺到成年都算運氣好;就算當貴族,也會被沒有網路、空調的生活折磨的生不如死,得個肺炎、破傷風就是絕症。他們心目中的「民國」、「唐朝」甚至「美國」,其實都是被自我美化了的、現實並不存在的「烏托邦」。

同時一些中國人似乎還活在列強侵華時期,總無法平常心看待中國的落後,有些過分恐懼了,實在沒有必要。「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說現在的中國是最好的時代,是客觀的,說現在的中國是最壞的時代,則是主觀的。因為中國人想要更好,因為中國人受不得一點落後的刺激,對落後有太多恐懼感,哪怕只是不會造一顆小小的圓珠筆鋼珠,哪怕明知道不會造圓珠筆鋼珠,其實並不會導致中國人再次被屠殺,只是暫時少賺了一些錢罷了。

這是中國人對歷史陰影的應激反應,它使一些中國人變得「太要強」,也讓一些中國人驚嚇過度而自卑,「太要強」的人容不得中國有一丁點落後,於是世界上有了「中國」和「外國」兩個國家,工業製造跟德國比,空氣跟紐西蘭比,科技跟美國比,福利跟北歐比…… 而自卑的人則拿以上內容為論據,認為「中國人確實不行」。而且「太要強」的人和自卑的人,往往是同一個人。

此時真正不卑不亢的國家脊樑,則在網下默默地奮鬥著,讓中國製造上天入海,經濟日行萬里,科技日新月異。與魯迅那個時代不同的是,如今這些有筋骨和脊樑的人,沒有「被摧殘」、「被抹殺」,也不需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才能勉強找到。相反那些嘗試「抹殺」中國成就的人,如今被踩在了地底下,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當今的中國充滿了希望。

心理學家盧維斯說:「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可見失去自信力並不算是謙虛。巴魯赫·斯賓諾莎則說:「自卑雖是與驕傲反對,但實際卻與驕傲最為接近。」可見失去自信力的危害約等於盲目自信。自信力是一種(在消除了盲目恐懼的狀態下)客觀認識自己的能力, 重點在於客觀理性,而非形式上故意的貶低或抬高。那麼說「外國人一百年前就會了」這類的話,除了讓自己更自卑,更沒脊樑之外,還有什麼實際作用呢?

中國的落後是歷史導致的,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完全可以把握今天。我並不奢求所有中國人都能馬上變成脊樑,只要能用筆杆子,讓現有脊樑們的努力不被抹殺,不被污衊,得到相應的社會尊重,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嗯,我們信自己,謝謝我們自己了。

推薦閱讀:

巫毒起源,皇族遍地,非洲為共產主義戰鬥過的赤窮小國貝南Benin
呵呵,人命還不如直播…
如美艦抵高雄,就是武統之日
【Elsagate跟進】優酷、愛奇藝等為兒童「邪典」視頻提供傳播平台被查處
一場文化的交流盛宴「十人行」走進商協會系列之2018第3期

TAG:國家 | 社會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