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碧螺春」都叫「洞庭碧螺春」

不是所有的「龍井」都叫「西湖龍井」,同樣,不是所有的「碧螺春」都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等級的碧螺春,一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製作碧螺春綠茶的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在我國的江蘇、四川、雲南、台灣等地都有出產碧螺春綠茶,但只有蘇州太湖邊的東洞庭山和西洞庭山所產的碧螺春才是正宗的「洞庭碧螺春」。

3月9號一早,我們一行驅車從上海浦東出發經過兩個半小時到達了蘇州太湖邊的西山島(西洞庭山所在地,過去叫西山鎮,今改名為金庭鎮)。

太湖之美簡直有種叫人「窒息」的感覺,第一次來到太湖的我沉醉其中,索性作詩一首:

太湖水潤東西山,鳥語花香山林澗,自古好茶出洞庭,二月春來把茗歡。

我們來到西山的這天(3月9日)陽光明媚,茶農已經開始陸續採摘第一批的嫩芽了。這次,我們專門拜訪了西山最大的碧螺春生產企業,其茶園面積幾乎佔據了西山三分之一的山頭,中午在茶廠食堂吃了一頓田園美味,蔬菜都是自己種植現吃現摘的,飯後便馬不停蹄的跟著廠里的師傅去茶園參觀學習。

茶廠里孫師傅和朱師傅加起來有超過40年和洞庭碧螺春打交道的經驗,通過向他們請教,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洞庭碧螺春的知識。和某些綠茶品種大力炒作「明前茶」的概念不同,洞庭碧螺春並不特意強調「明前茶」概念,每年3月中旬到4月初大約20多天的採摘期,按標準採摘嫩芽或一葉一芽,經過經驗師傅的加工炒制,工藝和火候的把握才是出產高品質洞庭碧螺春的關鍵。目前市場上對於「明前茶」概念的炒作確實有些過於「急功近利」了,起碼對於洞庭碧螺春是這樣的。

洞庭碧螺春茶樹的栽種和其它茶葉茶區有很大不同,一般都是和果樹間隔栽種,在過去,由於土地資源有限,茶葉需求量小,村民們以種植果樹為主,茶樹為輔,後來隨著茶葉需求的增加,逐步演變成茶樹為主,果樹為輔,茶樹中種植果樹的結果,使得茶葉有了誘人的果香,而這果香,也就成了正宗洞庭碧螺春的一大特色。

喝茶的時候,也大有講究,碧螺春茶是「上投法」的典型代表。所謂「上投法」,就是杯子里先加入水,後放茶,這樣做主要是因為碧螺春茶葉非常細嫩,先放茶會被過高的水溫破壞品質。與「上投法」相對應的還有「中投法」,「下投法」,以後會陸續和大家介紹(記得關注專欄哦)。

原產地的洞庭碧螺春符合「好山好水出好茶」的規律,加上一年一采,茶園植被豐富(蟲害減少農殘風險大大降低),可以負責任的講:原產地洞庭碧螺春品質是可以信賴的

[部分配圖來自網路,侵權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中國為何盛產「綠茶婊」?
你知道六大茶類的茶葉保質期嗎?

TAG:綠茶 | 碧螺春 | 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