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你最好儘早習慣獨處
-01-
逛微博時讀到了周國平的一段話,感觸良深。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意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即使曾有人踏足過,也很難留下他的足跡,因為不是自己覺得他乏味,就是他覺得自己無趣。
單獨的個人其實也可以安然生存在社會裡,不像群體性動物那樣,離開了集體就很容易落入天敵的虎口。
每當接觸到一個新環境時,我們都曾拼死拼活,用盡各種辦法,想儘快融入到裡面,哪怕捨棄掉自己寶貴的時間或者愛好。
在大學裡,有時候挖空心思地融進不適合自己的圈子,最後自己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也只會徒勞無益。
我很喜歡這樣一種說法:低質量的社交,還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所以在大學裡,你最好要習慣獨處,而且越早越好。
圖片源於網路-02-
我有兩個從小學到現在,關係一直都很鐵,又時刻保持聯繫的好朋友。每年過年,我們都會抽出時間出去聚一聚,吃吃飯,聊一聊自己的生活狀態。
今年也不例外,三個人,不缺席地聚到了一起。
因為三個人都剛步入大學,吃飯期間,我們聊著聊著,所以就聊到了和各自的室友的關係。
其中,朋友A談到自己的室友,滿臉的失望和無奈。她說:「我那群室友都挺『高冷』的。一位經常夜不歸宿,成天和自己的小男友粘在一起,偶爾回來一次,見著面了也還是冷乎乎的。另外兩位在寢室里也不怎麼愛講話,都各干各的。」
朋友A平日里是個熱情人,喜歡結交朋友,跟相識的人碰面了會微笑著打個招呼。
可談到自己的室友,她滿腹狐疑,問道:
「戈漠啊,室友之間不應該是最熟悉的夥伴了嘛,為什麼大家寧願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爆嗨,也不願意搭理別人呢?我叫她們一起吃飯,可沒人去;我上課時好心給她們佔了座位,還不領情;周末約她們出去逛街,也總會被一句冷冰冰的「沒空」給堵回去。」
我心裡悶了一會兒,回了句:「沒空都是借口,根本的原因還是別人懶得搭理你,你要習慣一個人獨處。」
後來我又從朋友A嘴裡知道,她因為自己的熱情總被澆滅,內心有一段時間感到極度的孤獨和失望。她埋怨大學為何跟以前不一樣,多數朋友召之不一定來,揮之立馬即去,對自己總是忽冷忽熱的,大部分時間感覺自己一個人在度過。
其實在大學裡,孤獨是一種常態,而我們最好要早一點習之為常。
圖片源於網路
-03-
剛進入大學的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
我也曾試圖融進各式各樣的圈子,尋找自我的存在感。可是後來我才發現,原來並非所有的人都和自己志同道合,也並不是所有的圈子都適合自己。
有時候自己費心儘力想擠進的一個外表上看著光鮮亮麗的圈子,等到真正踏進去了以後,會讓自己大跌眼鏡,發現它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大學裡,擺在我們面前的就簡單兩個字:現實。
沒人會刻意在乎你的存在,也沒人會關心你的狀態。多數人只會成為自己的泛泛之交,不必拿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習慣自己一個人生活,才是你向世界展現的最漂亮的姿態。
-04-
習慣獨處並不是性格孤僻冷淡,而是生活里所需要的一種方式。
我很喜歡一位青年作家,他寫過一本書叫《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獨處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並不是將自己圈在個人逼仄的小世界裡狂歡。
我認識一位跟我關係還不錯的朋友,他是新疆人,信仰伊斯蘭教。
我總是看見他一個人去教室,一個人在清真食堂吃飯,一個人泡在圖書館學習。他住我對面寢室,因為他信仰伊斯蘭教,有很多禁忌,所以基本上不和室友出去吃飯,我經常會看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寢室。
有天,和他一起去教室的路上,我好奇心突發,問他:「兄弟,我總是看見你一個人在生活著,你不會覺得孤單無聊嗎?」
他的回答讓我很訝異,也很佩服,「不覺得啊,一個人的感覺挺好的。我有自己的信仰,不會感覺到孤獨,況且我也習慣了獨處。我自己有禁忌,不能委屈別人,而來將就自己。」
雖然我看著他表面上總是一個人,覺得他的內心世界一定是冷冷清清的,可之後我才明白我的想法很幼稚。其實他的內心世界很豐富,並不會因為常常獨處而性子變得冷漠孤僻,內心產生空虛寂寞,其實他待人很熱情又很大方。
習慣獨處對他來講或許早已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會想要把自己塑造得更加完美,才有動力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那位朋友也因為甘之如飴地享受自己獨處的時間,所以在「新生杯」辯論賽里榮獲了「最佳辯手」的榮譽稱號,在「中華魂」大型演講比賽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因為把獨處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他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模樣。
圖片源於網路
-05-
大學裡,混跡多數場合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有些人認為多加一些部門,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脈。在大多數人眼裡,寬廣的人脈就是認識了很多的人。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顯然是不成熟的,他們理解的人脈還停留在了字面上的意思。
真正的人脈並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願意來認識你。
你會發現,優秀的人身邊總會是一群優秀的人。那些成天嘴邊吹噓自己今天認識了某某大神、明天又結交了某某大牛的人,他們的人脈也只不過是看起來厚實,其實他們還根本沒有資格進入那些大牛、大神的視線,因為他們的氣場與大牛、大神相比,差了可不止十條街。
況且有多少人願意來認識你,也不能完全決定你的人脈,最關鍵的其實是這群願意來認識你的人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幫助你。
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會有閑心靜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才有一腔熱情去把自己變得比別人更加優秀。
只有把自己變得優秀了,才會有好的人脈,因為優秀的自己本就會成為人脈。
圖片源於網路
-06-
與其將就低質量的社交,還不如選擇高質量的獨處。
人可不能總是活在太多的圈子裡,還是要讓自己適當脫離一些,放空放空自己。人要活得熱騰,可也要活得有質量。
在大學裡,趁早習慣獨處吧,因為總有一天,現實會讓你明白一個真理:你在別人眼裡,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選擇享受獨處,在寧靜的歲月里,耐住寂寞,捂住自己的耳朵,躲避別人的狂歡,然後好好修鍊自己。
等到有一天,你站在了最高的地方,活成了別人渴望的樣子,你就可以漂亮地甩給那些曾經鄙視過,戲謔過你的人一句話:其實,我從未把你當回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名校」?如何使用「名校」?如何在快速、持久的大幅度提高成績的同時,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Beautiful Soup 手記
※藝術小白的藝術學習3部曲
※萬門大學有什麼
※推薦給你的2個好工具和一個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