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的「青年危機」,如何度過?
1
昨日同友聊起流行遊戲,被責怪說生活缺乏樂趣。我坦言道沒有時間,朋友聽罷反而嗤笑:你要給自己時間休息,而非二十四小時陀螺。
最近的確頗急躁,拚命將一天填滿,彷彿一休歇下來,就會落於人之後。若逼迫自己太緊,會疼會適得其反,道理也不是不懂,只是無論如何仍舊不敢懈怠。
身邊很多朋友其實同我一樣,被問起未來計劃或目標,立刻如臨大敵身心戒備,心臟猛跳,雙眼無神,頭腦混沌。
想起《搏擊俱樂部》中說,我們只是歷史的過客,目標渺茫,無地自容,我們沒有世界大戰可以經歷,也沒有經濟大蕭條可以恐慌,我們的戰爭充其量不過是內心之戰,
我們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
有人便提出此理論:年過三十,有中年危機,年方二十,有青年危機。前者因當下生活疲累,後者對未來生活迷茫,都不好過,都很艱難。
一聲嘆息。
2
前段時間聯繫送機,開車男孩也二十歲,是同齡人交談甚歡。性格非常爽朗,話題聊到酣暢,他也坦言無聊,生活沒有樂趣,未來不知方向。
回顧四周,同齡朋友,「四分之一危機」大抵可以分為兩種狀態:一種完全不用力,一種卻是太用力。
前者根本毫無計劃,乾脆迷茫到底逃避面對現實,得過且過活在當下,卻不想更加重壓力;後者目標超出能力;慾望和野心迅速膨脹難壓抑,用力過猛更覺焦慮,便更加速惡性循環。
男孩似乎是前者,我大概曾是後者。都痛苦,卻無路。縹緲不定,無處可去,備受煎熬,卻難擺脫。
然後發現,越閑,就越怕;越忙,卻越慌。
3
而無論是哪一種情緒,於二十歲的尷尬年紀,面前是大千世界,身後都空無一物:不敢後退,因為知道總有一日無法依賴;只能向前,卻未真正擁有獨自肩負底氣。
越是想要迅速成長,獨當一面,就越來越感到煎熬,逼近窒息。
卻仍舊,不敢停,不敢停,不敢停。
4
幾年之前,我第一次脫離同齡人,開始結識各階層人等。發現「青年危機」最嚴重反應,一部分痛苦來源於外界施加壓力,一部分痛苦來源於自身內在渴望。
最難捱的日子,幾乎要奔潰的。
誘惑太多,慾望更多,優秀之人過於耀眼,對目標也愈發渴求: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想堅持,什麼都要做到最好,什麼都想投全精力。
反覆折騰,疲憊不堪,以自虐為驕傲,裝作心滿意足。坦白講,那個時候,看似堅定,實則迷茫,越是渴望證明自己,反而越會加速失落。
《尼基塔》中,有一段話。大意是,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會有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求幸運,只求自渡。
所以之後一段時間,腳步放慢冷靜下來,我開始去反覆嘗試,妄圖摸索一些答案:你喜歡什麼?又討厭什麼?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5
於是回顧,反思曾經,深知自己一直活在既定框中。
不敢出格,不甘逾矩,太過拘束,小心翼翼,隨波而行,認為安全,卻沒想過,那些看似光明的坦途,也許並不適合所有人。
也曾堅信木桶原理,花費時間填補短板,忽略加強訓練長處;不足之處補到平均值,優勢卻已泯然眾人矣。
於是人生的四分之一處,自由伴隨多種選擇而來,自我的需求和外界價值觀發生碰撞,焦慮和迷茫便自然而然地應聲出現。
歸根結底,所謂焦慮,來源於橫向比較,本質上是未正確評估自身優劣勢;所謂迷茫,來源於縱向觀望,本質上是不懂自己究竟所求為何。
所謂的「青年危機」,更無需急於擺脫。
它只是一場需要重新審視自我的過渡。
6
所以,比起稱二十歲「青年危機」,我更願稱之為「成年節點」。
因為只有真正走入這段時光,面對未知路途開始感到恐懼,並意識到要為獨立作出努力,才實現某程度上思想的成長。
萌生經濟獨立意識,開始懂得為選擇負責,漸漸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擁有感和責任感。
也正是在「青年危機」時,我們開始像一個成年人一樣思考,開始像一個成年人一樣面對,開始像一個成年人一樣,重新探索世界,重新定位自身。
它不僅是一場艱難的戰爭,它更是一種轉變思維方式,解構重塑自我的時機。
享受這種迷茫,享受這種煎熬,利用這過渡期,坦率面對自我,詢問,回答,推翻,重來,只有當你正視自我,你會發現所謂煎熬,其實不過因為無知。
然後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做出許會影響一生的決定。
7
其實歸根結底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那個階段應該面對的掙扎,虛無,痛苦,不僅僅只是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也許至死方休。
而每個階段初始際,都會伴隨疼痛絕望,彎路岔路許會走遍,一擊制勝太不可能,信仰可能徹底坍塌,憧憬可能毀於一旦。
正如芥川龍之介說,我們不可能完好無缺地走出人生的競技場。
可是我也要你知道,所有柳暗花明的路,未必都有美好開始,沒有任何選擇最初,不是半試探半惶恐。
恐懼,膽怯,猶豫,懷疑,都是生活本身,都是系統屬性,請相信,這悲喜交加的修行,盡頭某處定有禮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太陽尚遠,可必有太陽。
與你共勉。
文章首發:深夜甜點
ID:shenyetiandianNG
理性思考
感性寫字努力對身邊事物保持一種熱切且冷峻的距離我是糕糕,歡迎光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