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斯那麼厲害,怎麼鬥不過趙高,結局如此凄慘?

李斯的才學、手腕,都是歷史上第一流的,但最後卻敗於一個宦官之手,這是為什麼呢?


謝謝相邀;我將徹底否定早已成為歷史定論的、與李斯、趙高相關的所有陰謀論;

總結為兩點

  1. 李是死於嚴刑峻法的制度之惡(理由後面解釋),也是咎由自取,李斯的死跟趙高沒有任何關係;
  2. 按照秦法,李斯之死只是一個正常的死刑案件(李斯犯了死罪,本來就該死),只不過死刑執行者是趙高而已,想想死囚與劊子手之間的關係就明白了;難道因為執行死刑的是劊子手就認定劊子手謀殺死囚吧?!

  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核心有兩個

第一 強化皇帝的絕對權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皇權的絕對性是李斯豎立起來的,而趙高運用法家思想強化了秦二世的皇權絕對性,具體體現在

① 消滅直接威脅,將威脅皇權的12個公子,10個公主全部處死

② 防範潛在威脅;削弱強勢家臣的權勢,是法家的重大原則,李斯所有的女兒都嫁給秦始皇的公子,所有兒子都娶秦始皇的公主,換句話說,從胡亥登基開始,李斯就被列入了死亡黑名單;

  李斯之所以懷有僥倖心理,過於相信自己為秦朝的統一、大秦帝國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何況自己對胡亥還有擁立之功,諸不知,他恰恰死於自己的功勞----功高蓋主、威望太高直接威脅皇權;前面的呂不韋,後面的韓信、霍光就是例子

  • 胡亥連自己的親兄弟姐妹都敢殺,怎麼可能放過你這個鰲拜似的權臣?!

  • 秦始皇連自己的仲父呂不韋都敢殺,何況你這個外來戶?!

  • 後世的霍光家族本身就是你李斯的複製品;

另外在政體成熟,官僚體系穩定的集權社會,即使皇帝無能也可以保證朝廷的運行;所以,皇帝的絕對權威之下,無論是李斯還是趙高,其實權力都不大,沒有胡亥的首肯,趙高根本不可能殺得了李斯

第二 秦朝實行的是嚴刑峻法,而輕罪重罰恰恰是李斯本人極其崇尚的(他著名的《論督責書》就將「輕罪重罰」的觀點發揮到了極致);也恰恰是李斯推崇的這個「輕罪重罰」直接點燃滅亡秦帝國的火種(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逃亡芒碭山也是因為嚴刑峻法);換句話說秦帝國的滅亡其實是嚴刑峻法導致的,李斯與趙高的作用僅限於推波助瀾;按照嚴刑峻法的規定,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劉邦造反必須有人承擔責任,而最可能承擔責任的是誰?

李斯;李斯是丞相,主管治安,直接責任人;出了造反這類大事,不殺你殺誰?

成也蕭何敗蕭何,李斯得益於嚴刑峻法,也死於嚴刑峻法(商鞅就是前車之鑒);至於趙高,只不過是制度的執行者而已;所以,就當時而言,李斯的死只是一個正常的的刑事案件;

那麼,就會有人追問,為什麼一個正常的的刑事案件會被歪曲為個人恩怨、甚至陰謀論呢?

為了掩蓋制度之惡;秦朝亡於制度之惡,但是制度是不允許懷疑的,自然有人會主動替皇帝找替罪羊;趙高是末代丞相,是最好的替罪羊;所以,歷史學家故意將秦帝國滅亡歸因於趙高玩弄權術與宮廷政變,而趙高玩弄權術的最好證明就是李斯與胡亥兩個人的死亡;(所以,末代丞相是註定要背黑鍋的)

3 那麼,為什麼人們不允許懷疑制度呢?

皇權神聖不可侵犯,制度不允許質疑,更不能否定;所以,歷代史學家與文人習慣於為皇權推脫,往往將制度本身的罪惡推給具體個人尤其是直接執行者,所以,老毛說過一句話,「《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大家想想,趙高的能量真的很大的話,為什麼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更不要說稱王稱霸當皇帝了;

人們之所以認定李斯與趙高玩弄權術,是因為他倆都是權臣,而且是末代丞相,那麼,秦朝官員之間的權力鬥爭(注意,是官員之間,不是皇帝與其他勢力的鬥爭)真的很厲害嗎?

秦朝實行法治,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商鞅就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都治了罪;這就說明,秦朝是嚴格禁止權術的-------沒有法律依據,任何人不敢隨便處置別人,所以,趙高跟李斯之間,未必發生過權力鬥爭;僅僅因為權力鬥爭而殺李斯,更不可能;

當然,不能因此就否定在殺李斯的問題上,趙高沒有動手腳,為了推卸責任,趙高在胡亥面前多少給李斯上點眼藥;但是,李斯之死與趙高終究關係不大,(趙高最多提前了李斯的死亡時間而已,有興趣的不妨看看我這個帖子日本人為什麼要毒殺李士群? - 沈雅涵的回答 )

李斯本人推行的嚴刑峻法,帶來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後果主要是兩個

  1. 嚴刑峻法直接消滅了帝國的棟樑
  2. 官逼民反,陳勝吳廣起義、劉邦的造反都是因為苛法嚴厲;相對於提高犯罪行為被追訴的幾率來說,重刑主義司法政策實施較為簡單,支出司法成本較少,但容易「威懾溢出」——「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有興趣的不妨看看這個問答 嚴刑峻法真的能降低犯罪率嗎? - 社會

這兩個原因直接導致了秦帝國的滅亡;咱們現在撿典型的事例說說被殺的棟樑與秦帝國滅亡之間的關係

第一 當時與李斯同罪被殺的還有【馮去疾與馮劫】,大戰在即,殺大將本身就導致軍心不穩

第二 章邯;章邯的部隊是秦朝最後一支對抗反軍的政府軍,章邯的投降直接導致劉邦進入咸陽,滅掉秦朝;

很多人認為是趙高逼反章邯的,其實不是,章邯打敗仗了,按照輕罪重罰的標準,就是滅族;重臣李斯都免不了,何況只是一個武將?!

戰場打敗仗,總得有人要承擔責任,至於誰擔責任,才是權術範疇,當時的責任人是趙高(丞相主管軍事)與章邯兩人;面對滅族的刑罰,為了保全自己尤其是家人的性命,任何人(包括章邯)都會想方設法推脫責任,而趙高是皇帝的老師,距離皇權比章邯近,自然有機會將責任推給章邯(這不能埋怨趙高,假設章邯跟趙高調換位置,章邯也會這麼做,這也解釋了極權體制出陰謀的根源,沒有安全感)),而章邯的選擇呢?

章邯的選擇只有一個:投降

第三,趙高本人也受害於嚴刑峻法;趙高殺秦二世也是被嚴刑峻法所逼;李斯被殺之後的相權掌控人是你趙高,現在叛軍都打到你家灶門口了,而主要的軍事將領要麼被殺、要麼戰死、要麼投降,趙高連替罪羊恐怕都找不到了,秦二世不殺你趙高,殺誰?

趙高與秦二世已經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此時的趙高不動手殺秦二世,難道等著秦二世殺自己嗎?!

趙高殺秦二世與章邯投降敵人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被嚴刑峻法所逼;心理學的動機理論來解釋就是:趙高殺秦二世的更多動因完全是出於自保的本能,而非推動歷史的政治自覺。

同樣,被世人臭罵的指鹿為馬,無非是趙高的一個自保措施而已(未必是真的想要謀反);

我不是為趙高翻案,而是想告訴大家鄧小平說過的的一句話:「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趙高與李斯之所以壞,與其說他們玩弄權術,不如說他們是自保(被制度所逼的);為什麼人們不斷地抹黑趙高呢?

  1. 趙高弒君,這是任何皇帝都不允許的;

  2. 趙高是嚴刑峻法的最後執行者,這就如來俊臣替武則天殺了不少政敵,所以,你來俊臣必然要替武則天背黑鍋;與來俊臣不同的是,趙高替胡亥殺的這些重臣恰恰是帝國的棟樑,直接導致了帝國的滅亡,所以,趙高必然成為制度的犧牲品與皇帝的替罪羊

極權體制決定了人人都是受害者;極權體制下,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任何個體都是弱者與受害者;哪怕貴為丞相的李斯與趙高,哪怕他們本人就掌握生殺大權;

極權本身就意味著對抗糾錯;國家機器錯了,神仙都奈何不了,任何人都無法糾錯,哪怕你貴為帝師,哪怕你掌握規則權

覆巢之下無完卵,最終的後果就是玉石俱焚;咱們假設李斯與趙高糾錯,無非是三個措施:

  1. 假設李斯與趙高要求摒棄法家思想,首先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因為他們自己就堅信法家思想)還有,幾個人是對抗不了已經形成的集體無意識與群體意識的;
  2. 如果李斯趙高阻止胡亥胡作非為,也是自尋死路,前面的馮去疾與馮劫兩員大將被殺就是因為諫言而死的

  3. 無論是李斯還是趙高,即使只是替這些被殺的、要求糾錯的重臣求情,按照嚴刑峻法,也是找死

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極權體制對官員殺戮那麼厲害?

任何體制(包括民主國家)的官員必須保持流動性,才能有生命力,就如軍營一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假設一個官員,尤其是高層官員,在一個職位上待的時間足夠長,必然會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這是任何體制都是不允許的,只不過民主體制是限期制,合法地換人,而專制體制只能通過殺人的辦法;所以,越是極權體制,對官員殺的越厲害;

所以,如果一個皇帝動輒殺人,要麼能力不夠,要麼在集權,比如後來的崇禎

制度之惡才是最大的罪惡,制度性罪惡才是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一個毫無制約機制的集權體制加上一個無法無天的皇帝,一切災難都可能發生,秦帝國滅亡自然在情理之中;所以,一切災難的發生也就不能夠簡單地用「經驗不足」、「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之類的說辭來搪塞,也必要將歷史的問責簡單地指向某個皇帝個人或者是一個核心集團,而是應該向整個權力體制問責。具體到秦國,是各個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很難具體歸結到某個人的身上,但有一點毫無疑問,秦國每個人都無法撇清責任,因為制度本身是人來執行的

關於暴政,大家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東吳末代君主孫皓為什麼那麼聰明又殘暴呢? - 沈雅涵的回答

感興趣的不妨看看 這個回答

你們怎麼看商鞅之死? - 沈雅涵的回答

李斯的鼠論對應現在的什麼理論?是爬人際圈? - 沈雅涵的回答


簡單說就是相權干不過君權,尤其是這種高度集中的動員型國家…

想想始皇帝一天看多少「文件」就明白當時的丞相不過是幕僚長的角色,二世作為中二少年即便怠政,重要事務仍要決於他,否則李斯也不會急著反覆請見。誰離最高權力更近,自然誰就更能分潤權力,並遮蔽其他人…

至於李斯,一個客卿,外國人,根基會有多深?雖然做到高位,但不是軍職,到關鍵時刻,會有多少死士為他賣命?以李斯大人之明,不會不清楚自己的處境,最後之所以俯首就戮,是他無反力,所以無反心。

可惜,他知道這一點,以為別人也知道,卻不知道擋別人道就足以致死啦…


我覺得作者對秦朝歷史確實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有一個問題,如果把所有的作惡者都歸因於制度,那麼,在所有的制度下都有犯罪者,就無法解釋,人生的善惡和制度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我們也不能把當今社會的所有腐敗現象都歸因於制度。趙高本人的惡毒和制度的結合,促成了他的所作所為,他利用了制度的缺陷,就像現在很多貪官污吏一樣,利用了制度的缺陷,但是並能否認在任何制度下,仍然有好的制度的維護著。就像日本的明治維新。作者還是借鑒日本歷史學家對秦朝的研究成果,再結合自己的研究再下結論,很多人研究毛澤東研究了一生,國內學者因為所處的環境以及所站的角度,都影響他對毛澤東的全面觀察和研究,國外學者所站的角度也並非完全沒問題,但是,總會有獨到的地方。也有很多國外學者就秦朝的歷史研究了一生,他們很有獨到見解,可惜國內的人們看不見。


「李斯的才學、手腕,都是歷史上第一流的,但最後卻敗於一個宦官之手,這是為什麼呢?」

你的問題是典型的單向思維。我胳膊那麼粗,為什麼打不過一個瘦子?


一句話點題: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斯並非蠢人。早年從學於荀子,後遊歷秦國,拜在呂不韋門下,極受呂不韋看重。又受知遇於始皇帝,幾十年間,位至宰相,為人臣之極。

他的問題,在於貪戀權位。


李斯與趙高的一切恩怨,始於沙丘之謀

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嬴政於沙丘病死。為了防止不必要的亂局,左丞相李斯並沒有發喪,而是將消息控制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

臨死前,秦始皇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遺詔,「與喪會咸陽而葬」,以當時的語氣語境來看,就是立扶蘇為太子。但這封遺詔並沒有發出去。管玉璽的人(行符璽事)趙高把它截了下來,然後去跟李斯聊,聊關於咱倆撕了這封詔書,改立胡亥為帝的事兒。

李斯聽了,第一反應是,你丫瘋了!!!

但趙高敢來和李斯談這個事,是帶了籌碼來的,籌碼就是,胡亥繼位,你可以繼續當宰相。

當時的情形是,一旦扶蘇繼位,蒙恬必為宰相,這是李斯和趙高的共識。所以當趙高帶著這麼豐厚的籌碼來談的時候,李斯心動了。從開始的疾聲厲色正義凜然,再到後來的色厲內荏欲拒還迎,直到最後甘心情願俯首稱臣,李丞相完美詮釋了一個老戲骨的職業演技。到了最後,還仰天發了一通感慨,「唉!遭逢亂世,既已不能以死盡忠了,(除了這樣),如何寄託我的命運呢!」

李斯已經太習慣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再讓他離開丞相的寶座,他死也不甘!於是,他背叛了自己的恩主,背叛了自己的操守。


當然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李斯這個宰相當的頗不順心。

當時,函谷關以東已經遍地烽火,但二世待在趙高的冷盤罩子里,對外界毫不知情,依舊躲在宮裡享樂。李斯呢?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李斯覺得事情不應如此。沙丘之謀中,他有關鍵性的作用。沒有李斯,趙高和二世的陰謀根本不可能成功。而李斯,在當時的亂局中,甚至可以冊立任何一個秦國公子為帝。如果按照叛亂中作用的大小來看,李斯是中流砥柱,趙高只是錦上添花。

但胡亥不這麼認為。在胡亥看來,如果沒有趙高,帝位跟他根本無緣,而李斯,只是趙高請來的那個幫忙的。二世在心裡會感激趙高給了他這場天大的富貴,同時感謝李斯丞相的大力協助。


從始皇帝到秦二世,李斯的地位已經截然不同,從核心成員變成了外圍人士。但李斯似乎並沒有感受到這個變化,只是感受到了一些尷尬,作為政府首腦,經常性的見不到皇帝;所有的政令通傳,都是通過郎中令趙高完成的;即使偶爾能見到皇帝,看到的都是二世對趙高的言聽計從,但轉過臉來,對李丞相就變成了頤指氣使。

從始皇帝駕崩那一刻開始,李斯就應該意識到,他核心成員的地位到頭了,不管是哪個皇子即位,他都不可能在丞相的位子上長久的待下去。皇子們有自己的班底,有自己的思路。老爸留下的重臣,永遠都是障礙:該障礙若自己不挪窩,朕幫你挪。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不是說你明白這句話,就能避免這個命運;也不是說,你對下任的天子竭力討好,就能繼續保得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即使如李斯這樣的聰明人,有擁立皇位這樣的大功,也無法逃脫身死族滅的結果。

註:以上,節選自個人原創文章:跟著司馬光混職場∣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談了自己對李斯應該如何做的思考,因為與主題無關,就不粘過來了,歡迎戳。


這又不是聰明才智的單挑,李斯頂多不犯傻,怎麼可能不犯錯,李斯的短板太多。


厲害的點不一樣,厲害治國打仗的通常鬥不過厲害權術的。

就像岳飛和秦檜。

在朝廷上得勢的都是權術內鬥最厲害的,譬如本朝的四人幫


趙高和李斯的每個對手都不同,回想下歷史上宦官亂政的事件,魏忠賢,李蓮英,他們做事有一個特點,因為沒有後代,所以不擇手段,不計後果,不按規矩出牌,有破壞力,不怕死(反正沒後)。這和韓非子,以及老秦宗室都不同,大家辦事都是在一個規矩之下,所以李斯妥協一步,然後被步步緊逼,其實結局早就註定了。打個比方就是明明是比摔跤,趙高卻掏出了刀。還有就是二世無能,一代法家巨子,不得善終,可惜


李斯,包括秦始皇這些人,說實在的都不是什麼大氣的人。始皇不說,就說李斯,他從一開始就是奔著榮華富貴來的。沙丘政變以及後來的一系列事件他表現的就像是一個猶猶豫豫的婦人

事實上即便扶蘇即位也不可能殺了他,而趙高竟然敢有這種想法,李斯當時就該殺了他,他若有野心奪了玉璽,他來擬召,他若無野心,扶扶蘇上位然後公布沙丘之事也有擁立之功

始皇本人無德所以也不可能重用親近有德的人。但是即便同為法家,韓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犧牲自己保存國家,李斯受盡了始皇的恩澤,最後表現出的除了自保就是自保,連一點兒底線都沒有,一個王朝上層全是這種人,焉有不亡的道理


其實李斯不是讓趙高幹掉的,是讓君權幹掉了


出來混 遲早要還的


沒膽子 被趙高一哄二嚇 牽著鼻子走 對趙高的許諾抱有幻想 結果被利用 各個擊破 最後直接弄死


本身學問不行,又害死同學,遇到個真小人直接完蛋,戰五渣。趙高什麼人啊?指鹿為馬,有一萬種招數玩死你。他剛當上丞相老師荀子就知道結局了……戰鬥力不夠就別往權利頂峰沖


趙高為純小人純黑心性,這樣的人在之前的歷史官場中,並沒有出現過,李斯不了解。而李斯的人性被其掌握,被利用到死是很正常的事。


班婕妤才學人品見識比趙氏姐妹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吧,然後呢?


因為趙高有韓非的理論加成。


趙高是個太監,沒有底線,感覺以後所有掌權的太監都挺可怕的。工具的殘缺,導致心裡的殘缺。


還真以為ceo都是董事長啊 :-)

丞相手裡那點權,說白了是上面給的;不開心了隨時拿回去,而且重大款項都要董事長確認批准才能執行,要不然李斯那麼著急慌張地要見二世幹嘛。

而趙高,真是披著董事長皮的狐狸。真正的生殺予奪的大權,在董事長代理趙高這裡。


一個昏君的背後,不是站著一個女人,就是站著一個太監。


先佔坑,然後過一段時間騰出手來回答,實名反對 @沈雅涵 ,大家不要盲目點贊並相信他的回答,這種人總喜歡搞個大新聞。


推薦閱讀:

年輕人的職業規劃,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如何在被人冤枉的時候保持冷靜?
為什麼在很多人的場合下,還會感到孤獨?
我和她分手了,因為父母不給我出十萬彩禮,我又沒錢,我對她一直念念不忘,怎麼辦?
一個人難過的時候能有多難過?

TAG:歷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