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的曼陀羅繪畫及對自性的追尋

榮格是瑞士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在自己巨大的心理危機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作品,包括曼陀羅繪畫。曼陀羅在藏傳佛教和梵文中意味著心靈最高的和諧與圓滿。通過曼陀羅繪畫的創造過程,榮格最終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危機,發現了一條無意識的自性體驗和表達的極好的道路。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o 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也是上一個世紀的思想大師。榮格認為人類擁有共同的集體無意識(原型)。他從東方哲學與宗教中得到啟發,認為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會指向至高的和諧與圓滿:曼陀羅。曼陀羅來於梵語MANDALA,意為圓輪、壇城。可以呈現為花朵、十字、車輪等符號意象。梵語MANDALA由MANDA、LA兩個字成,MANDA表示事物的本質,LA則表示圓滿。在藏傳佛教和印度教中,曼陀羅象徵宇宙對稱、統一、和諧,也象徵生命最高的維度——終極圓滿,即象徵人類心靈至高無上的理想境界。曼陀羅也是內在心靈的地圖。人們借曼陀羅的意象來進行沉思冥想,全神貫注觀照本質自我,從中獲得非常的體驗,因而榮格認為曼陀羅之中包含了人類最高自性Self的密碼,是無意識自性的一種展現。

早年榮格曾說:」是人類的痛苦的千山萬壑,讓我選擇了精神病學這樣一個職業。」應當可以設想: 榮格作為在現實世界極為成功的心理學家和醫生,作為大名鼎鼎的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的高足,以其內心世界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始終洞見著人性本質的悲劇性所在。然而淵博的學識、卓越的智慧尚不足以維持心智的平衡,況且榮格本人與生俱來就是極其敏感和充滿矛盾的,他一生中曾多次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加之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那種永無休止的人類災難,終於將榮格漸漸推到了超現實主義,目光指向死亡和死後生命的問題。他精神危機最嚴重的一段時間是在他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之後,一時完全失去了方向。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他處在對流血和死亡的預兆之中,內心被洪水般湧來的思緒和意象所淹沒,只能讓自己服從於這種異己的衝動。終於有一天他說:「我一次又一次的夢見整個歐洲大地血流成河「。他還說: 「在這樣的客棧里,從灰濛濛的衣服的褶皺中,我看到的全是眼淚」。由此,我們知道了他作為一個真實的個體的種種痛苦和掙扎,以及面對生生死死的輪迴,我們每一個清醒的人都熟知的那種無意義感。這一個時期他實實在在的體驗著心靈的四分五裂。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了自救,榮格在1913年,38歲時辭去了蘇黎世大學的教師和醫師職務,此後的十多年中, 他一直處於深度的內省狀態,全心全意專註自己無意識的心靈歷程,每一天他都將自己的夢境、意象加以記錄,並描繪成各種對稱、圓形的圖案。他無止無休的創作了許許多多,成百上千這樣的圖案。後來榮格才發現,這些圓形圖案原來就叫曼陀羅。他借著繪畫的過程,一次又一次完全地進入無意識狀態與無意識相遇,他出現了視幻覺和聽幻覺等精神病癥狀。但有幸的是,他將此視為一種有價值的體驗,並藉此發展了「積極想像」這一走向無意識探索方法。他認為,這樣的探索可以帶領人們實現內心世界的圓滿。從反覆、長久的曼陀羅圖案的創作之中他意識到自我原本是一個微型宇宙,一旦去掉種種限制、禁忌,進入幻象,心靈中各種力量就可以實現對立統一,而走向與自然、宇宙的和諧,即走向自性Self。榮格認為,自性是生命的源泉、具有治癒和復甦的能量。

榮格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對於超現實的美的幻覺,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的原因」。可以這樣講,榮格的生命是借著曼陀羅繪畫而得以延續,這曾是何其哀痛而又是何其幸福的。他終於沒有越過那悲慘的一步走向精神崩潰,因為他不僅具有非同尋常的堅韌的、豐富的、深刻的自我,更在於他始終在運用他的創造力去抵禦精神崩潰。他最終在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宿命中找到一種非常和諧的自我表達的方式:以創作曼陀羅這一幻象為媒介連通了一條現實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之間的道路。即在現實世界與另一個魅力無邊的無意識和幻象的世界之間自由出入。他很透徹地在超現實的世界中、在幻象的世界中實現了自我的表達。這種升華的自我防禦方式僅屬於那些有幸具有高度原創性、自發性的人們。榮格的心理危機折射出了人類永遠的本體論危機,也展現了上一個世紀人們特定的焦慮、衝突和由此派生的困惑、荒涼、無助、絕望、混亂、虛無等等,這樣的情感狀態具有非常的普遍性和現代性。焦慮關乎生死,本源上是一種本體性的危機感,也是人類一種永恆的存在方式。

每一代人生生不息都永恆的面對著焦慮和恐懼。面對著生的艱難、死的傷痛,大多數人並未習得向死而生的寬闊與堅韌。人們常常處於精神生活的兩難處境,如果長久的衝突無從表達,最終會導致精神能量蓄集,到達極致時失去控制,如火山爆發,各種心理原型即以五光十色的形式展現出來,由此進入意識與無意識的分裂狀態——精神崩潰狀態。然而對有幸具有藝術表達可能性的人們來講,這種極端敏感、警覺和激越的狀態正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在這種本體論的危機之中, 古今的智者往往都會執著於追尋那些更為永恆的價值。

追根朔源, 幻想既是人類集體無意識體驗的殘跡,也是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哲學意義上的人類創造性與獨特性之所在。人們在無意識的夢境和圖像中,也可以發現一個想像的凈土,即一個人們都渴望的心靈家園。由此,豐富多彩的宗教、藝術、詩歌,以及所有其它形式的人類創造物生生不息、永恆的存在著。具有高度創造性的人往往也具有更強大的自我意識、更加敏感,也具有更大的內心痛苦、衝突和情感張力。即比大多數人天然地更容易崩潰、分裂。這一點從畢加索、梵高、達利等天才藝術家那裡也可以看到。對這樣的天才而言,藝術創作可以緩解和治癒心靈的分裂。惟有借藝術對內心的展現,人們獲得和強化了更深刻、更豐富、更圓滿的自性,因此修復和整合了自己的心靈的裂變。

曼陀羅圖案

對自性的追尋

藝術創造的渴望來源於無意識的心理能量,無意識的狀態是生命最本真的狀態,而無意識的內容浩若煙海。弗洛伊德是這樣定義的:無意識是一切未能意識到的意識、一切沒有體驗到的情感、一切未有喚起的記憶。而康德也認為意識所能照亮的僅僅是人類心靈的極小一部分。

人們的心靈常常處在黑暗之中孤苦無依,需要藝術、語言、意義、儀式、夢境等一切創造物來照亮,不同時代的人們由此獲得不同的存在理由。因而緣起於榮格、發展到今天、多種多樣的藝術治療日漸興盛。無意識的創造除了表現在夢境、意象之中外,還表現在幻覺和各種精神病癥狀之中,榮格藝術療法的最終目的是要走向自性,達到完整的自我認識並由此獲得人生的意義,這是一種本體論意義的心理治療。

榮格在走向未知、發現神性的路上可謂一意孤行。他說「我的一生是無意識的自我實現的一生」。他的理論更具現代哲學色彩,它指向的不是笛卡爾的我思,而更接近海德格爾的此在,即指向更為真實、更有生命力並更加統一的個人存在。榮格的繪畫展現了無意識的自我實現。

2009年歲末,榮格的個人筆記大紅書在美國問世,成為精神分析學界的盛事。書中有諸多他自己的繪畫涉及曼陀羅、夢境、象徵、靈魂、陰影、面具、鍊金術等主題。從中可以看到無意識所造就的神秘的、獨特的美,是多麼的驚人。榮格在創作手法上是深思熟慮的,在他的畫筆下,一個個嶄新主題、一個個圓滿的曼陀羅在不斷的表達和展開。這種方式,給了後人絕好的參照。

榮格遠遠領先於他的時代,他兼具有哲人、先知、鍊金術士、修士的特點。他象浮士德一樣,對超現實世界進行最為真誠的探求,包括對曼陀羅、鍊金術、佛教、瑜珈、易經以至飛碟的研究。榮格借他對無意識的體驗和表達,展現了他驚世的才華,並由此進入了哲學、神學、宗教、文學、歷史、考古、藝術的廣闊天地。這樣的至高境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因此曾被授予歌德文學獎,但這樣的外在成功,相對他如椽巨筆之下十六卷巨著和許多遺留手稿來講,是微不足道的。他的大部分作品今天仍舊讓國內群星燦爛的翻譯界望而卻步。

—— the end ——

本文來源自網路

weixin.qq.com/r/PEOWjv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榮格 | 分析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