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生大學鄭伊廷:如何快速 「學會」 一門技能

◆方法

我先講結論方法。

假設你初入門,要去學一門技術。那麼:

1. How:去找專家的 「實作方法」 課、「實作方法」 書,快速地跟著 TA 做。(請先一模一樣地跟著做,不要自作聰明地改,也不要去問為什麼。)

2. What:接著把 「成果」 做一點小修改,看看會不會有效果。

3. Why:把東西改得有效果了以後,再去查 Why。

五天都重複這樣的循環,你就會了,至少能掌握這門學問的 60%。我保證,就這麼簡單。

前提是:在前三個小時里,你能按捺住你的好奇心,別問 Why 與 What。否則你學五個月都學不出來。

◆原理

現在開始講原理。

人很犯賤,做事情前都要先問為什麼,否則就不想做。然後知道為什麼後,就會開始想 What to do 。而這就是 「最慘的地方」。

初學東西時絕對不要用大腦,訣竅是 「用肌肉學習」。

如果你一開始用大腦學,就掉入了一個大陷阱,這也是很多人學東西學不起來的原因。

人的肌肉都是有記憶的,只要重複去做,就會記住。

只要一件事情,重複練五次,肌肉就會帶著這件事的記憶。所以 「為什麼」 不要問太多遍,先做就對了,也不要一邊做一邊改成自己想要的。

也就是說在初學階段絕對不能讓 「大腦」 介入你的學習訓練過程。

Why->What的無窮循環

一旦有了 「為什麼」 這個念頭,學習者的大腦就會掉入一個無窮循環:"Why" -> "What" -> "Why" -> "What" -> "Why" -> "What" -> "Why" -> "What"。

但問題是當你完全不懂這門知識時,你的大腦就會當機,並且擺脫不了這個循環。不熟悉這個事情的操作方式,大腦就會慌張,就會問為什麼。這時候就毀了。

有些人的補救方法是去背熟 Rule Book,試圖掌握規則。這就更慘了,因為:

1. Rule Book 會讓人想睡,這時的學習效率會特別低。

2. 就算掌握了 Rule Book,新手根本無法根據 Rule Book 展開世界觀,因為世界不是 Rule Book 建構的,Rule Book 只是世界的一個削減到最小,接近邏輯的規則,但它們不是基礎的 「邏輯」。

◆不熟規則不是「罪惡」

為什麼台灣人學語文學得那麼失敗?因為台灣人學語文都是由 Rule Book 開始的,所以一堆人學八百年都學不會。其實世界上各領域都是這樣,都是勉強會用。「文法」 用得相當標準,這隻能證明你 「有教養」、「受過高等教育」,但卻不會有 「文法」 不標準,導致人家完全聽不懂的情形。

比如說寫程序也是這樣,一開始按照別人的例子去寫,有效果,但效率不好,編程的風格也不好看。於是你要慢慢學慢慢修,將其變成漂亮的程序。但人家不會說你沒按照正確的 「最佳方案」 去寫,導致了這個功能就不會動。

但是呢?如果新手一開始花特別多的時間學語法,找最好的方法,並試圖去背 Rule Book,試圖了解它。讀完整本有關 「設計模式」 的東西再學寫代碼。我跟你打包票,保證什麼鬼都寫不出來。因為他會 「鬼打牆」 在 「我不要犯錯」、「怎麼一直保持完美」、「為什麼」 里。

寫到這裡,你會開始發現這件事有一點意思了。好像學得起來的技能,都是這樣學起來的。

而且我跟你講一件更可怕的事實,這些學得起來的東西,在你學的時候,要能夠保持傻傻初學者的狀態最好。

要是你已經有類似領域的學習經驗,那完蛋了,你會學超慢。為什麼呢?

因為你第一直覺一定是會想要 what,然後把新東西的方法應用到自己的舊技能上,你會發現不起作用,然後又開始問為什麼。

於是 what -> why 循環開始了。

◆完全放空的新手狀態學習速度最快

我舉個例子。

當初我們最早一輩人,有 SVN(Subversion:版本管理工具)經驗的人學 Git(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時,學得特別久。結果不知道什麼是 Git 的人,學得就超快。因為我們會一直試圖把 SVN 應用到 Git 上,然後找規則,但找不到。我認識一堆大神剛學 Git 時 ,都學得比現在的新手慢很多......

現在的新手學 Git 快,是因為 Git 現在有教學實例,照著打就好。不然如果真的按照 Git 的 Git Rule Book 來做,那麼你就會發現 Git 命令就是廢話。這點還被程序界拿出來恥笑。

人類在學新語言時這種情況也特別嚴重,因為這是一個領域,人人都有一門精熟的技能,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規則是怎樣的技能。

所以學語言時,下意識你會驚慌,一直想用 what 去重新應用,然後就會去問 why。於是大腦就卡住 「鬼打牆」 了


推薦閱讀:

抓住2017的尾巴,迎接2018
Beautiful Soup 手記
推薦給你的2個好工具和一個小技巧
關於三維重建過程框架的研究
讓人恐懼的,也是自我提升最佳的方式—公眾演講

TAG:新生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