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生病了會選擇在網上搜索或提問,而不是去看醫生呢?


成本低廉。

我覺得在線問診是一個趨勢

移動醫療不斷在發展,勢頭強勁。已經有很多自診、問診的相關APP被開發出來了,但是現在這些都還很稚嫩,需要一個不斷摸索試錯的過程。

將來這會是一個節約醫療資源,共享優質醫療資源,造福中國龐大人口的事情。

但是

就目前來說,絕大多數醫生是反對在線問診這種行為的,我認為理由如下:

一、極易錯診漏診。疾病的體征癥狀千變萬化,太多似是而非的偽裝,有時候醫院當面檢查都容易錯診漏診,何況是在線問診。

二、溝通成本高。在線問診多半是由一個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提供(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幫助的資料,試圖問診。為了儘可能提升診斷的準確性,醫生需要教會問診人當前情況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資料,這個過程真是心累。

三、對問診人負責。醫生是個責任感很強的群體,我們對自己說出的話是要負責任的。雖然網上(比如知乎)並沒有職業資質的認證,給出建議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我們心理上是認同自己醫生身份的,出於醫學道德,我們寧可不診斷也不願意下錯誤的診斷,只會建議提問者去當地醫院就診。

四、沒有利益。知識是無形的資產,目前中國醫生的勞動價值被壓低了。中國醫生的勞動強度、時間嚴重超標(去年在手術室又走了好幾個過勞死的前輩,新聞一線麻醉醫生為何頻頻猝死?),拿著自己寶貴的休閑時間上來刷一下網,不是上網來繼續工作的。雙方沒有利益關係,回答了是出於好意,不答也合情合理。

五、問診人心態不重視。至少在我看來,此人毫無誠意。明知道自己身體出問題了,還在一個非醫學的平台上問診。患者自己都不重視,我瞎操什麼心,何苦擔著風險去倒貼

所以,我支持在網上科普,這能幫助很多人;不贊成網上問診,至少是不贊成知乎上問診...

—————— (=?ω?)? Hi~ ——————

搜索並關注 微信公眾號:原味老朱

...多年以後,當你搓洗假牙時,準會想起認識老朱的那個遙遠午後。


舉雙手雙腳贊成朱王勇老師的答案。

看其他答案把我看醉了,怎麼,現在噴醫生罵醫院已經蔚然成風了是么?不扯兩句提成紅包黑暗收入都不好意思提醫院了是么?

1.醫學是很複雜的學科,相同的病因不一定有相同的癥狀,相同的癥狀不一定是同一種病。簡單根據患者打字描述癥狀就直接確診的都是耍流氓。我就說我牙疼,你怎麼知道我是智齒齲齒還是三叉神經痛?

2.病情有發生髮展和交叉變化,網上給你推薦的葯,很容易忽略你的具體情況和禁忌症,更無從得知你有沒有其他未表現的癥狀。醫生面對面用肉眼都看不出來,需要進一步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的病,在網上打字說幾句就能確診了?

3.網上諮詢不是不可以,但是諮詢不等於診斷,醫學既要詢證又要辯證。任何病情都需要一對一指定治療方案,沒有哪種病是所有人都通用一種治療方法的,感冒也不例外。所以,只有和醫生面對面,才能更好的為你的健康負責。

4.題外話,三百六十行,大家都不容易,我們天天看見醫生被打的報道,心都涼了。您要是心裡不痛快,罵兩句我們也就受著了,咱別動手,行嗎?


看了有幾個答案我也是醉了,很多人不得不說還是naive。寧願相信自己在網上發幾個問,百度一下就能比上了十幾年學,看過無數個病人的醫生高明得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另外還有一些人認為去醫院就是會被醫生坑錢的,最好自己在家裡百度百度,查一查自己的病,上一些不知道什麼亂七八糟的網站問一些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行醫執照的醫生問題,然後自己免費得出一個診斷。如果治好了自己那麼就會覺得自己厲害的不行,還好沒有被萬惡的醫生坑到錢。如果沒治好那麼就怪網上給他診斷意見的醫生是庸醫,然後將這種偏見施加於其他所有醫生身上。

我的回答或許文不對題,我僅僅是把帖子裡面幾個朋友的回答批判了一番而已,stay young,stay simple.


老婆去上海第一婦嬰體檢,醫生說是宮頸糜爛,然後各種檢查,開了幾百塊的葯,還有一種死貴的中成藥,花了幾千塊。幸好我搜索了一下,才知道這個病已經被取消六七年了。後面再也不去那家醫院。

兒子六個多月,無緣無故發高燒,沒有其他癥狀,因為天冷,略有鼻涕,檢查時發現咽喉有輕微炎症。

醫生開了一大堆葯,其中有兩種沖劑,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厭食,嘔吐,腹痛,而且開出的劑量是說明書劑量的兩倍。兩天後退燒,出疹,上網搜索,發現是嬰兒急疹,換另外一個醫生確認,確實是急疹,立馬停葯。但藥物副作用導致兒子幾天食欲不振,幾乎不吃東西,晚上可能因為腹痛不停的哭鬧,體重下降。這個藥物說明書上最嚴重的風險是溶血性貧血和致命性心肌損害。在一切癥狀符合嬰兒急疹的情況下,依然開出有嚴重不良反應和高風險的藥物,不知道是何居心。


因為免費+方便

每次去看個醫生的成本可不止門診的幾分鐘哦,從交通挂號排隊叫好,最後跑檢查化驗然後取葯等等環節,很輕易就能耗去你一天的時間。還不一定能看出來什麼。

同樣付出了耽誤自己正常安排的時間成本。

有點毛病直接網上查很正常,知道可以查特意不查才是不正常的呢。

類似的問題也可以拓展到,為何查銀行網點不打電話而是直接上網查啊?為什麼汽車壞了不是直接推4s店而是上網查啊?為什麼計算機死機了不是找個專業的師傅來看而是上網查啊?

這些問題都是一類問題---為何不找更專業的,而非得自己來呢?

因為,光想想,就煩死了。自己google一下不準,但是「說不定"就搞定了呢。


1、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沒有充分的重視,認為這麼點兒病情沒有必要去醫院折騰一次,在網上簡單問問或者坐火車時碰巧問問鄰座的醫生就行了。

2、對醫生的診療工作不了解,以為簡單說明一下就能確診了。殊不知診斷依據的三條里,第一條是病史,第二條是查體,第三條是輔助檢查。看病畢竟不是算命啊親!

3、個別不負責任的醫生在門診確實不查體,簡單問診後直接開化驗和檢查,讓患者誤認為在醫院看病和網上問診沒有區別。

4、對醫生甚至醫療行業不信任,認為網上問診沒有利益關係,不會被坑。


小病自我診斷,大病自我了斷。


因為傻


在鍵盤上打幾個字,總比去醫院挂號簡單。。


門診誤診率有多高你知道嗎?


想了解下病情。

如果決定去醫院,一般都會選個相對較好的比如三甲這樣的醫院。

挂號排隊幾小時,進去看一下,不管是不是嚴重,醫生就是三言兩語。

坐下說下病情之後,基本醫生就開單子讓你開始各種排隊化驗。

終於拿到結果了,給醫生看,不嚴重刷刷開藥,嚴重的就說你這要馬上住院。具體病情、病因還有選擇的治療手段的利弊提及很少。

單對於患者而言,希望對自己的病情有深入的了解。而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是,醫生沒有時間也並不願過多的對病人解釋,所以患者本身是茫然的。

專業醫生沒有給病人的病情做全面的解答,所以很多人會到網上搜索或者提問。


其實網路問診極端不靠譜。包括現在的所謂移動醫療APP。不少人覺得僅靠圖片和患者描述,就能得出診斷,這是偽科學!任何一種疾病的診斷都必須包括多個方面信息的綜合考量,即便是相同的病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案。我在新浪微博每天都能收到不少私信詢問病情的,除了極個別的問題可以有明確結論,其實大部分問詢問來問去,最後都是歸結到一句話:建議到當地公立正規醫院xx科就診。說白了,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分診而已。而且網路諮詢效率低下,溝通的效果顯著低於面對面問診。曾試被邀請試過多款APP,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而不少APP已經開始轉型,從遠程醫療轉向慢性病管理,個人以為,這才是這類APP的出路


被醫生坑怕了,習慣性的自己搜索而已。醫生的說法總是千差萬別,到底誰對真心難判斷! 沒辦法,只好也自己懂一點,起碼心裡有底~


從個人情況來看很多時候並不能分清自己的身體不適是由於發生病變還是別的原因。貿然花上一天或者半天去醫院挂號看病?顯然很不經濟現實啊!上網諮詢自查一下,大部分毛病都能自我醫治好╮(╯_╰)╭


加一條吧,恐醫症。雖然這樣極不可取,但每次去看醫生都不能客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有那麼極小部分的醫生對病人的態度實在太~所以寧願在網上先找找,省得病也看了,刺激也受了。


有很多癥狀明顯的病,例如皮膚病,能夠很清楚的通過描述,圖片來尋求到幫助,省了大量的時間,可以直接獲取直接有效的藥物,那還是不錯的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