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在培養下一代上面是否值得?

最近看到知乎上面的 「家委會競選」、 「天價學區房」、 「給不了學區房帶孩子出去旅遊」等,題主並沒有結婚,體會不了這種感情,想問:拋開父母個人的感情因素,這種行為是否有性價比?

……………………分割線……………………

有一個答主幫助我更好的描述了問題: @卡米醬 「題主想知道的是從理性上說,投入的金錢、時間有沒有最優解,是不是一定越多越好,是不是投入過了一定階段後,其實沒有那麼值得了?」


跟題主一樣沒有結婚,沒有小孩,可是我有花了大量時間金錢的父母。我跟我爸媽都覺得挺划算的。

昨天剛好跟一個LSE小姐姐聊了一下這個問題。

正好可以答一下。

為什麼倆單身狗突然談到了要怎麼養孩子的問題…

因為最開始的時候談的是父母。

我們倆認識十年了。在認識十年之後的昨天,突然發現,在某件事情的發展軌跡上,倆人達成了驚人的一致:

我們過去都很煩躁給孩子投入巨大金錢時間壓力的父母,可是,我們現在竟然也變成了這樣的人。

我們過去都覺得小孩子長成怎樣都無所謂,可是,我們現在都覺得,小孩子要是比自己蠢很多…完全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啊!

於是倆人討論起來了…萬一遭遇智商均值回歸如何處理的問題…首先要找一個聰明的對象……如果找了聰明的對象還不夠…大概只有一個辦法:拚命給他攢錢罷。

回到原問題來:

她的爸爸媽媽,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對小朋友要求非常嚴格的人。非常捨得花時間花錢在小朋友身上,同時也對小朋友期望非常的高。譬如我在別的答案里寫過,我親媽的著名的,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洗腦式轟炸論斷:我絕對不能接受你以後讀一個沒有華科好的學校…(我在華科里長大的)

當然妹紙比我聰明很多。

差距大概就是,我跟那個小姐姐初中一個班,拿了成績單她從上面往下數,我從下面往上數吧。

所以我爸媽到我高中畢業,花的補課錢大概能買大半套房…並且前提還是,我基本上從幼兒園開始,一路都上的當地最好的學校,被各種天才同學和優秀教師生拉硬拽…也就上了個天天跟基科為誰攻誰受糾纏不清的whu…

可現在我覺得我爸媽不划算嘛?

不談我自己怎麼想,我爸媽都覺得不要太划算。

尤其是當他們聽到各種別人家小朋友的故事的時候。各種不務正業的,在家待業的,父母花超多錢送出國好多年都沒進大學的,好不容易進了大學最後肄業的…

而所有,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不惹事生非給家裡添麻煩的小孩子,爸爸媽媽至少是很走心在培養,要麼是花時間關注孩子成長,要麼是花錢給孩子大量投入並且孩子也不亂花錢的。至少滿足一條。

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維持或者略超過父母同年齡段能力水平的小朋友。全部在成年之前獲得了父母甚至祖父母能力範圍之內極大的投入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還是感情,不管是所有大家可以想像的物質條件還是非物質條件。

所以可怕的事情來了:在國內的階級壁壘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正常的中產階級家庭為了保證下一代,在成年後不過分依賴父母的情況下,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不下滑,已經要付出能力範圍內近乎最大的投入了。

(砸鍋賣鐵送孩子留學的父母,以及孩子超級聰明天賦異稟不學習能考700分的祖墳冒青煙的父母,各種二三代父母不在此列)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不是,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培養下一代能不能有性價比,而是根本沒有性價比。你買個股票,買個房子,是為了放著不動二十年不賠的嗎?可養小孩子,能不賠就不錯了,多一分一毫都是賺的。

我中二病時期,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x(N+1)地討厭我媽天天高壓逼我學習,那個時候我問過我媽,要是我特別蠢考300分我媽是不是就不要我了。我媽表示…那也沒辦法,如果什麼方法都用了也沒效果,只能認命然後改變努力方向給我倒騰點小產業養著,找個好人家嫁了……

所以長大了突然就理解了爸爸媽媽的想法。並不是古人「學而優則仕」的單一執念,而是他們覺得,自己給孩子提供的資源終究是有限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消減的。小朋友養得相對越優秀,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寬廣,走的彎路越少,自由度就越大,就越有豐富的機會去探索新的可能。而且上了大學之後,除了我爸媽覺得我一定要讀個碩士之外,真的什麼都沒管我,反正不管你以後幹嘛,總體水平不會比父母提供給你的糟糕太多了,把想試的東西都試一試。

更何況,這種試一試的機會,在以驚人的速度越變越窄

昨天跟聰明小姐姐聊天的時候,給她講了一下,一個真正的階級社會的教育體系。答主現在在英國讀教育學,坦白講,剛剛來的時候看這邊的reading,經常感到三觀受到刷洗。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國內我們還在天天講教育資源集中帶來的弊端blabla,在這個地方,不同階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是一件正常的、合理的、不需要被過多拿來討論的事情。以至於我跟我媽視頻,還被我媽教育不能說別人工人階級怎樣怎樣,可問題是,我們上課的時候,幾乎無法繞開working class,middle class, privilege,lower class 和 upper class。你說人家不對吧,但人家一個正常運轉的資本主義階級社會好像就是應該這樣,簡直不能太對。可你說人家對吧,又實在不可能把這麼多年「有教無類「的思想從胃裡掏出來吐給老祖宗。甚至讀書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到了這個學習程度的書,就是寫給至少是middle class以上的學生看的。看多了這邊的書,我現在甚至可以從某一方面理解為什麼西歐國家對難民問題如此之寬容:因為「他們」和「我們」,只是人格意義平等,而並不是現實意義上平等的人,是有差別的人。「他們」的條件生來就不如「我們」,因此「我們要包容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但不是把他們變成我們」。

所以在國內的教育資源還沒有嚴重集中化,形成不可打破的壁壘的時候,好好養小朋友,真的是挺值得的一件事情。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剛寫完一個,關於階級壁壘與道德教育的關係的draft。在這裡呆得越長,越感到自己受惠於父母的投入和祖國教育體系的栽培。想起來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 the best and the most convincing liars believe their own lies. 忍不住想,那些四處在國內鼓吹,小孩子就是要幸福快樂隨便玩耍發展天性的精英,到底是真的best liar,還是在為構築階級壁壘添磚加瓦,從一開始就幫自己的孩子把可能的對手清除地一乾二淨。

想想就覺得可怕。總有人打著看似光明的,先進的旗幟,做著自私而虛偽的事情。我自己,就僅僅有宗教信仰這一條,可以說是一個,相對於知乎三觀非常政治不正確的人了。但是,我從不會像很多看起來無比正確的人一樣,因為想要我的孩子有光明坦途,而去堵塞別人家孩子的前程,去做一個只有益於自己,有害於國家人民的雪片。我們的國家至今還有一股勃勃生氣,和無數的的爸爸媽媽還願意,還能夠把自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在培養小孩上密不可分。我並不是在虛偽地講「要為國家養小朋友」,而是如果每一個家庭都認認真真地培養自己家的小朋友,不僅孩子可以受益,父母可以受益,國家的人口素質不斷提高,自然也可以受益。對於任何一方而言,都是非常經典的共贏。並且養小朋友並不只是花錢買學區房上補習班,題主自己也提到了時間,還有陪伴,還有對小朋友人格的塑造。可難受的事情是,恢復高考不過四十年,就又不間斷地能看到摧毀我們國家重視教育的傳統的企圖,非常讓人難過了。

跑題了跑題了~

最後。

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是我絕不忍心看到我的小孩為生活所絆住手腳,更不忍心自己在小朋友很小的時候拋下他,讓他成為野生小朋友,長成危害社會的歪瓜裂棗。並不是因為要拿自己的小孩出去攀比炫耀什麼的,只是同日後努力的辛苦,乃至於被社會教育相比,小的時候多花點時間精力金錢好好培養一個孩子,算得了什麼呢。我如果實在做不到有錢養他一輩子,至少讓他大學能隨心所欲選自己想學的專業吧。

我爸爸上大學的時候想學哲學,別人都跟他講,學哲學沒有飯吃不能養家。於是,他沒有學。我上大學的時候想學哲學,所有的人都跟我講,學哲學沒有飯吃不能養活自己。於是,我也沒有學。我現在最大的期望之一,就是等我的小孩上大學的時候,是一個人格健全,有自己的三觀思想,能把自己的生活差不多調理清楚的好孩子。以及,我還有那麼二十幾年好好賺錢,到時候不論他想學什麼,老娘都能大手一揮~學!


隨著中國的發展,既得利益者實現階級固化的有效手段就是控制教育資源,愚化底層百姓。美國此現象比中國更嚴重。

在其他資源不可控情況下,實現跨越自身階級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獲取良好教育。根據已有信息分析局勢風險,做出最有利的人生選擇。

權貴一般靠三種方式壓制下層人民,資源控制,信息不對稱,麻痹大腦。


換腦,隨手答

這是個沒有固定答案的提問

站在個人主義立場上看,這種重度培養,不值。但站在繼承規律上看,不存在值與不值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曾經讓無數人淚流滿面的記錄片,含淚活著

這個紀錄片中的父母,對下一代的培養,到了燃燒自己不惜一切的地步,徹底犧牲家庭生活,夫妻長年分居二國,一個在日本拚命掙錢省錢寄錢,一個在國內竭力輔導女兒努力學習

好在他們迎來了一個美滿的結局,女兒去了美國,做了醫生

但是,回過頭來,站在個人角度看一看這對夫妻,他們自己的一生,又在哪裡?

本應該享受的花前月下與喜怒哀樂,都成了含淚而生的時光泡影

培養下一代,是父母的責任之一,但根本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子女降生之後,所有一切,都要讓路,這種風氣,日甚一日

藝術青年放下裝逼的心思,去鍋碗瓢盆

二貨青年放下傻冒的想法,去油鹽醬醋

普通青年放下隨便的打算,去縫補洗涮

生活的全部,被子女佔滿空間,三代人如同供菩薩一樣,把下一代人,當成祖宗

這種畸形的中國家庭培養觀念,看起來十分荒唐,但又十分正常,個人天性與興趣普遍性的壓抑,按部就班的生活追求,至少,在眼下這一代父母之中,仍然還是主流

但對下一代,又寄託了過多的希望

高度競爭下,這種希望,其實來自於社會恐懼,這是個繞不過去的壓力,這種壓力,最終反饋到父母的身上,形成了一個詭異的繼承閉環

一代又一代,如同接力棒,對下一代的瘋狂培養,是為了還清自己身上,對上一代人的欠債

因為上一代,同樣是這樣培養了你

生下孩子,等於哨聲驟響,你只能放下自己,全力以赴去培養,去還兒女債

當債務終於能夠一筆勾銷之日,一抬頭

黃土將拱,死期已近

人的一生,不自私,其實也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完全沒有。

可以說除非你的孩子能飛躍好幾個階級,否則你投入基本是穩賠不賺。

作為投資品的孩子,投入巨大,產出隨機,回報年限長,風險無法對沖,可以說是一無是處。

這還是建立在社會形態不進一步變化的前提上,按照現在變化的趨勢,0產出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已經看了太多花了上百萬刀和數不清的時間在孩子上,換來一個個空蕩蕩的冰冷大宅的家庭。除非你是真的愛孩子,否則真的別生。


我上一個問題都還沒弄清楚呢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不願意生,不敢生了;

但是傳統、習慣這種東西,非常非常滯後,

別說生孩子有沒有性價比這一條了;

就像那麼多生化環材專業,那麼明顯的局勢,

反應都可以滯後幾十年,

更別提起生孩子這種事情了;

而且這和選專業還不一樣,選專業大家其實沒法攻擊你,只是說你慘而已;

但是生孩子,不管是長者,還是道德婊,都可以對你指指點點...

我是 @賤賤 匿了

小館家已分類收藏:

硬貨······軟貨······飈車······觀點······其他


題主問出這個問題,有個隱含的前提:孩子是負擔。

學區房本身是個投資品,投資給了孩子,也給了自己。

另外,眼中只盯著一線富豪,是很狹隘的心胸。

那個所謂微信群的炫富父母,假設處於5%的社會頂層,你為啥要替95%的其他大多數人做主呢。

作為8線小縣城的農村考出來的鳳凰男,我深深知道下一代對於整個家族意味著什麼。

我是農二代,父母即使拚命賺錢,眼光獨到,做了一些投資,也僅僅只能把我培養到大學畢業,別說北上廣深的天價房價,連武漢這種二線城市,對他們也是遙不可及。

我們縣城的平均工資在兩三千,農村每家平均兩三畝地,純種地一年三千收入算光景好的,所以現在青壯年全出去打工了,農村只剩一些留守老人。

如果不能讀書考出去留在北上廣深,在本地是生存很艱難的。

除了房價,縣城的菜價,糧價,出行等等一切生活成本,跟北京相當,甚至略高。因為縣城的人際交往,送禮也是一個高投入。

一個北京碼農,2萬/月只能說普普通通,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天價。

現在他們可以揚起笑臉,幻想一下多少年可以付得起武漢的首付。

而假如他們沒有後代,別說其他的,養老都是一個困境。

我想再一次強調,北上廣深不代表中國,知乎平均水平也不代表中國平均水平。


明顯不值得。

如果生小孩養小孩是為了投資回報的話,勸你還是別生了。一來小孩遭罪,二來投資回報比絕對不合適。

見過那麼多帶孩子的親戚,對生活滿意的很少,因為得需要她們對婚姻滿意,對愛人滿意,對家庭里的自我價值滿意,對孩子的成就滿意----------都滿意了,人們才覺得這要孩子比不要孩子好。在旁觀者看來,真是好好的日子不過,沒事自找煩惱。

沒有什麼是比出讓自我,栓定大把時間更折磨人的了,除非你心甘情願,甘之如飴。

況且,投資他人也是不可控的,只有投資自己,回報與否和回報多少才最靠譜。

生娃養娃是一個正無窮的投資,只有"不圖回報的快樂"才能填平這個回報。其他的什麼都彌補不了。

而且,你讓他獨立ta可能覺得寒冷,你給他回護他可能嫌自己沒有環境鍛煉導致性格軟弱,你讓他聽你的話他嫌被干涉人生,你讓他自主他又嫌你沒給設計好方向...

小孩子還是真的只是我口說我心,不是故意指責,只要他覺得無力,總會找理由。你指責他越多,這種指責總有一天他是要還回去的。你只要存了刻意雕琢的目的,好像怎麼樣都不落好。很可能人家最後還抑鬱症想離世而不得,因為你們非拿責任感束縛人家。

當爹媽是一個技術難度賊高,投資回報大多為負的活。除了非理性因素,無論男人女人,下決心養孩子都是個很浪漫但愚蠢的決定。


我感覺大多數回答可能沒有理解題主的意思。

題主看了那麼多增加中產階級焦慮的爆文,Ta知道一般父母從感情上,都願意為孩子掏心掏肺,提供最好的教育和陪伴。Ta想知道的是從理性上說,投入的金錢、時間有沒有最優解,是不是一定越多越好,是不是投入過了一定階段後,其實沒有那麼值得了。

舉個例子。

女兒高考考上了北大,家裡支持學費、生活費綽綽有餘。可孩子也同時試著申請了Stanford,給了錄取但沒獎,需要家裡唯一的房子抵押貸款300萬才行,家裡生活就很困難了。(實際上要不了這麼多,只是一個例子。)

父母該如何選擇?

女兒體諒父母,說不要緊,我本科在北大也可以找到喜歡的專業領域世界一流的導師,之後可以再申請去Stanford讀PhD,那個時候家裡面一分錢都不用出啦!

父母該如何選擇?

有個同事聽說了,說你女兒真厲害,不過孩子真正學了專業之後,可能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本科階段還是學校重要啊,這樣的機會換做我,肯定砸鍋賣鐵也讓孩子去了!

父母該如何選擇?

etc...

子女教育過程中大大小小的選擇無窮無盡,我相信對於受各種各樣約束的普通人,選擇的時候一定會考慮性價比,但這個所謂的性價比個體差異太大,完全沒有橫向可比性。在不同的價值觀、經濟條件、家庭背景,你覺得毫無性價比的選擇,他人覺得實在是很划算了。

拋去父母個人的感情因素,這些行為有沒有性價比,是無法評價的主觀問題。我倒覺得父母可以簡單問問自己幾個問題,檢驗一下選擇:

是不是孩子真心喜歡的?

會不會是父母自己喜歡的?

對孩子長遠發展有沒有幫助?

是不是為了父母自己臉面好看?

很多父母,根本不敢正面面對這幾個問題,忽略孩子的想法,這也是親子矛盾的根源。


沒有。喂娃是嚴重虧本的。

我娃5歲,在她身上花費的金錢、人力成本已經大幾十萬了。按我和老婆算,現在賣已經嚴重虧本。時間成本就不算了。因娃失去的機會也不算了。

沒想著要什麼財禮,因為要回本不知道應該要多少。將來可能還要再掏個嫁妝。(豬或豬的長輩看到,我是不會承認的,而且到時一定要嚇嚇豬。)

至於以後娃會怎樣?我和老婆只想讓她可以靠自己活下去就行。當然好了更好。


有孩子和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曾經花錢燒過改裝車,電腦,白酒,紫砂壺,這些愛好都很花錢。我覺得我並不是很敗家,大家看看是不是身邊有玩音箱的,養狗的,玩串的,玩核桃的,哪個不燒錢啊……

我一直覺得養孩子也跟玩玩串玩核桃養狗一個道理,並且也不一定比玩串花錢多。至於說,有沒有用,難道你養狗的時候是指望它給你養老送終,還是過年拿它加個菜?都不是吧……都是為了一個人生經歷,為了享受這個過程。

這些事兒都費錢,但值啊!賺了錢不花,老了也帶不走,說不定一糊塗交給賣保健品的孫子了,拿這人生妥妥的一敗塗地了。

我覺得,給孩子吃好點,讓他見識多點,這錢,還是值的。


人生的變數比較多

如果無病無災,自然死亡,而且快速嗝屁,生孩子就無所謂

如果,前期富足,老年多病又無積蓄,那麼有孩子,大概率可以獲得照顧

如果,一生富足,多生幾個,就當養寵物,成長多樣性多姿多彩。長成敗家子哈哈一笑,碰見人中龍鳳,正好滿足心理需求


成為父母是怎樣的感覺,我沒想過,在我看來那是件無比神聖的事,需要更多的責任感與甘於付出的耐心,還有更好的品質。

之所以說父母偉大,或許就是因為亘古以來這個角色都在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中使人類衍息,說句不恰當的就像你佔了你父母的便宜,你的孩子又來占你的,微妙的平衡。

想有一個可愛的寶寶,如同加入一個長久的養成計劃,最大的意義就是與其一起成長,如果顧慮著"我本可以",過於計較自己的機會成本,人算得太清楚反而沒什麼意思了。

想擼貓養狗卻嫌棄它們掉毛,或希望如果只把玩不排泄就好了。這些不是養孩子養寵物,是嫖孩子嫖寵物,經過權衡的嫖確實等價,所收穫的都是已知的心甘情願的。

本來就不是划算的事,執著於值不值得,成為父母的過程就是不快樂的,在我看來,不能享受這個過程的人,就是不值得的。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自己努力,讓孩子努力


這個問題拿我的故事來解答吧。

我家有四口人,父母,哥哥,我。

在我模糊的記憶里1-3年級那會兒我都是早上6:30起床,洗漱,吃飯,趕巴士,上學。來了學校後經常感覺犯困睡眠不夠,趴在桌子上一副沒睡夠的樣子。老師告知了父母我上課睡覺的事。父母才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沒過多久,我們搬家了。新家距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於是我每天可以睡到早上7:30起床吃飯,走路去上學。

從小到大我哥就是爸媽嘴裡的乖孩子。我?是從外面撿來的孩子。調皮,搗蛋,惡作劇,沒大沒小。哈哈哈,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是這麼騙小孩的。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父母每天都很忙的樣子。我放學了他們也就在家一會兒,有時還看不到蹤影。所以經常就我跟我哥在家。也許是父母疏於陪伴,小姑娘那會兒有什麼心裡話都跟我哥說,他成為我傾訴依賴的對象。從小到大他都很照顧我。讓我感覺有一個哥哥真好。

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我上高中了。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哥哥在父母的要求下外出打工。對,打工。做什麼呢?我一開始不知道,只知道他出去打工了。 他工作的內容是什麼也不知道,直到某天他回來了。他是這麼跟我說的:「我在一家中餐廳找了一份打雜的工作,第一天上班那天店老闆把我叫到了廚房。」老闆:「小弟,來坐下」。哦,坐下了。過了一會兒老闆提著一籮筐的包菜到他面前。老闆:「小弟,把這些菜都切了。」看著眼前一籮筐的包菜他一臉的懵逼:「WTF「。他工作了大概一個月,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錢。而代價是?滿手的刀傷。我記得我媽當時看到他的手後自己一個人躲起來抹眼淚。他回來後沒多久就是他16歲的生日。我爸送了部車給他當生日禮物(他自己開的舊車)。於是我們每天到處跑,一起去吃好吃的。從小到大,他去買零食都會分我一半。他覺得他花錢跟我一起分享零食。他很開心,我也開心。而我有了零花錢則通通存起來很少拿出來買糖。因為我是個小財迷來著。

青少年有沒有叛逆期?有。在15歲那年我擁有了一部筆記本電腦。自從有了它之後。我開始不想去上課了,經常早上出門後沒有去學校。躲在麥當勞里,買一杯咖啡,一個雞蛋三明治看著電子書。直到父母去上班了我再悄悄的溜回家。我一共翹課36天,在我翹課的第7天,老師給我父母打了電話。這事導致的結果是我跟我爸吵了一架,有史以來最凶的一次(13歲後幾乎一兩個禮拜吵一次)。他氣的把我的電腦砸了:「你翅膀硬了是不是,在你眼裡還有沒有我?」我用鎚子把他的魚缸砸了:「你幹嘛砸我的電腦」。」你給我滾,滾越遠越好「。哥哥跟媽媽在一旁勸架,並帶我離開事發現場。我抱著電腦蹲在後院生悶氣。哥哥安慰我一會兒,被我要求到父母的房門外聽牆角。再把聽到的話轉達給我。他們對話的大概內容(你沒發現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你的爆脾氣不要衝著孩子發,大的那一頭彎彎腸子我倒是不擔心,小的那一頭跟你的倔脾氣一摸一樣,你再不對她好一點過兩年她跟老鷹一樣飛走了不會回來了。。。。。)這件事發生後我們開始了冷戰,整整一個月時間不說話。而我在這一個月里每天準時到學校報到並抽時間參加了SAT。拿到了成績單後我擺在爸爸面前示威。(心裡暗爽)從那天起,他還真的不管我到底去沒去學校(我自由了)並且在我16歲時也送了我一部車。

家庭教育

家庭會議,舉行家庭會議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談判。爸媽一個陣營,兄妹一個陣營。

談判的內容大概如下

爸是發言人,媽是決策者兼法官,公證人。

你們達到了合法打工的年齡,下個月開始balabala

1:你們住我的房子,每人每個月上交200房租。

2:車的日常開銷,保險你們自己負責支付。

3:每月的醫療保險你們自己負責支付。

哥,我不是在做夢吧?

老妹,這回我們要慘了!

你爸什麼時候變聰明了?

他背後不是還有他老婆嗎?別說跟你媽沒關係。

我要抗議,我要民主,我們還是小孩。

談判的結果大概如下

妹妹是發言人,哥哥是談判軍師。

1:xxx和xxx同意支付200房租。如果有幫忙割草,打掃,做家務可以各免50。

2:同意自己養車,不過有個前提條件。由老媽替我們保管的私房錢必須提現1000給我們作為啟動資金。

3:等我們找到工作後才由自己支付醫療保險費用。

這有一個答案:你們有沒有危機感,它來自哪裡?

過了一個禮拜我有了第一份工作,麥當勞的收銀員。

第一筆收入235.20(一個禮拜的工資)當時拿到這份工資時興奮的一晚上沒睡好。也因為這事,我體會到了賺錢的不容易。

漸漸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消費觀念。

在小的開銷上,有需要就買。

在大的開銷上,比如超過100的商品就會猶豫。猶豫到什麼地步呢?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款叫Beat的耳機風靡整個校園那會兒。學校里很多同學都有,我也好想要一個。當時Beat標價是299,它讓我退縮了。我就想現在299,以後總會降價吧?於是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等啊等,一直在等,等它哪天降價。結果等到了我高中畢業。

也許會有人不理解為什麼買得起卻不買。

這有一個答案:不從事勞動的人會理解賺錢的人對理財方面的看法嗎?

日常娛樂活動

我們家每人一台電腦

某天某人

哎呀,老婆我被套牢了。這些都是騙錢的

某日某人

老婆,漲了漲了。我早就知道會漲叫你不聽我的。

老媽:瞧你那點出息,一驚一乍的,沉住氣。

聽到這話

哥哥與我相視一笑笑聲道:瞧你那點出息。

哎呀!哥,快來gank。誰來救救我

哥哥:「老妹別怕,德瑪西亞來了」。

有一次,趁著父母不在場。我們兄妹兩像猴子一樣摸到他們的座位上霸佔了他們的電腦。

你弄清楚這遊戲怎麼玩了嗎?

哥哥:很簡單的、來,我教你。

父母要學會放手

高中畢業後我空降到了離家很遠的北方開始緊張的大學生活。在美國高中跟大學的學習壓力不在一個層次。感覺?一年都在緊張跟充實中度過。在這一年裡(2010)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兄妹兩用存在老媽那邊的私房錢投資了。當時政府要印鈔,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外匯,股票都震動很大。我們入場了,並以受益者的身份出場。(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二老一開始不知道我們之間的小秘密。直到某天我要買的學區房因為貨款問題,需要找一個擔保人才敗露的。隨後二老親臨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批評教育方式翻篇。(估計他們發現事情會變成這樣跟他們的「教育」脫不開關係,這是事實。)

這有一個答案:為人父母的你們是孩子很好的學習對象哦。

房產貨款問題解決後,我需要一個租客。一個好的租客來代替我還錢。租客是誰呢?這時男主角出場了(好吧,它是另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剛來的留學生,一個不靠譜的富二代。見面的第一天就感覺他貌似抱有不純的目的。從他的說辭了解到、一開始他是住在校舍的,然後跟舍友和不來,想搬出來一個人住。他不會開車,搬遠了不行。只能選擇學區房,而我當時滿意的租客找不到。不滿意的又擔心租了不交房租。就這樣,在種種的巧合之下他變成了我的租客,我變成了包租婆。(他剛來沒多久,沒有任何信用基礎)一開始我是不想租給他的。他呢,看過房子後很滿意。二話不說直接給了一年的租金。

這有一個答案:我是那麼容易向金錢屈服的人嗎?這小子實在直接給了一年的房租,把我樂的。

租客與房東的惡劣關係

房東,你今天帶我去一趟超市唄。

房東,你帶我去吃一頓。我請客

最初出於交際和禮貌給予的幫助到後來演變成?

包租婆(混熟後)你再不來你的地毯要換了。

包租婆(看了功夫才知道)別這麼小氣嘛

他總有想像不到的煩人借口,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

某天給他帶了一本駕駛手冊:送給你,凡事要靠自己。誰知道那傢伙英文基礎是有,語法卻不行。也是在那天我做了個決定又刷新了對自己的認識。他每天抽空學習駕駛手冊,不懂的地方就問我。學習了將近兩個禮拜終於過了考試,得到學車許可證。許可證有了有了有了。那誰來教呢?同學,你學費交了么!

這是一個答案:朋友對朋友的影響。

這件事了,我自己的生活回到了原點。把他也忘的乾乾淨淨。過了兩個月,學校放假了。我在披薩店找了一份送外賣的工作。他不知道從哪得知我在披薩店打工。哎!知道那種去送外賣,送到自己租客的手裡,還面帶笑容是種什麼心情嗎?從那之後,我就經常往給他送外賣。我們漸漸也熟悉了,有時也一起去走走

有一次,我們去一個公園散步。看到一個老人站在路邊拉小提琴,我們坐在一邊看著。偶爾會有路過的人把零錢放到琴盒裡。等我們走了,路過老人身邊時我留下了幾塊零錢。他在我身後默默跟著看到了。然後有了如下的對話

你為什麼給老人錢?

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什麼意思?

你現在所有的一切都父母勞動成果換來的

好像是我說的這句話傷了他的自尊心。

那天,我們聊了很久。他向我傾訴了並不快樂的家庭和青梅竹馬的初戀。因為家庭原因,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好在有一個女孩一直陪著他。哎!

隨著接觸越來越多,我的二次初戀來了。(一次初戀在高中時期)我們來往的也更加頻繁。

「我們交往吧?可以。不過你得加把勁兒學習」。他非常贊同我的觀點,就這樣我們開始勤奮學習。可事實證明,(容爆個粗口)都TM的是我在學習他的專業課程,然後我再用他能理解的解釋。為什麼呢?語言基礎對學習知識的幫助很重要。

這有一個答案:為什麼香港的國小就有教兩文,三語?中文/英文。普通話,廣東話,英語。(我記得以前有人跟我說過:很羨慕你們這些會雙語的人。怎麼說?會雙語有哪些好處?它大概可以是,我聽的懂、你聽不懂。呸呸呸!就目前看來,以後中英文會是比較普遍的語言。更好的溝通能力可以擴展自己的發展空間!)

從認識-在一起-到大學畢業,我們相伴了兩年。畢業沒多久,他選擇了回國。雖然他有很多壞毛病,自尊心也強,明明是很脆弱的一個人,卻老是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可我還是想當照顧他一輩子的人。誰甘心自己培育的男人將來會是別人的呀。可故事的結局像似上天早已安排好的一樣。我們誰也沒有說分手,在沉默中他飛走了。就像我媽說的:「老鷹飛走了也就走了」。心空了,癮還在,留下的,只有一段回憶。

結束語

堅持學習,今天的努力是為了更好的明天。


我媽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我爸更慘,小學都沒上過。

我目前是大三,充分遺傳了他們不愛學習的缺點,小學生先學過畫畫,學了兩年不學了,因為畫的不好,後來查出來我是色弱…………還學了古箏,所以我高中畢業開了琴行~~~目前正常營業~~~~我對我的收入很滿足,也很喜歡我的工作,學古箏真的是沒少花錢,我小學生時課時費大概是60塊45分鐘,後來一百,一百五,二百…………換了兩把琴,第一把,兩千塊,第二把一萬五,後來的琴都是我琴行的了。這些事興趣班的花費~

下面是補課的花費,小學補過英語,60塊兩個小時,高三初三都是一對一,臨時抱佛腳,對成績提高還是挺明顯的~~~~不然我也不可能考上大學

總而言之,非常感謝我爸媽給我提供了學習環境,雖然他們沒怎麼上過學,可是給了我很好的環境~~~


底層屁民自言自語的流水賬,沒有邏輯慎入:

首先,問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不是那種真正的有錢人

真正的有錢人都是希望生的越多越好

還專挑漂亮的女人給他們改良基因

因為不差錢,所以怎麼培養孩子都無所謂

更不需要去計較投入的錢多少,是否值得

時間?

有錢人可以用錢來換時間,所以時間也不是問題。

舉個例子,我親戚里的婦女,她們生完孩子都是要自己帶

因為她們本身的時間不值錢,她們也沒有請保姆的這種意識和需要

去年我在健身房,算是接觸了不少有錢人

有很多有錢的女性為了備孕專門去買私教課鍛煉身體

當然了,錢肯定是老公出的

還有很多女性生完孩子以後去買產後修複課程專門恢復身材

據我了解,她們的家裡都是有月嫂還有保姆的

看到了嗎?

有錢人的孩子跟屌絲(對不起其實我很不想用這個詞,但是我又不得不用這個詞因為簡單粗暴反正我無所謂)的孩子從娘胎里就不是一條起跑線了

或者說,從受孕的那一刻起註定就已經輸了......

好了,這個暫且說到這裡

要說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在培養下一代上面是否值得?

那就要看你生孩子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了。

我是一個做什麼都有目的性的人,也是一個計較付出與回報的人。

很多人說,結婚生孩子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做。

大家都做你不做你就有問題

我只想說,呵呵。

(自然規律這一點我倒是承認,我當然知道母性泛濫是什麼感覺)

回想了一下我的成長經歷,我從小就不是一個「隨大流」的人

如果不是因為我親爹親媽還在世,要照顧到他們(的心情),那麼我想我的生活會更精彩一些。

對於結婚生孩子這件事,如果對我來說沒有好處或者不能達到我想達到的預期和目的,那麼我是不會選擇開始的。

好了好了,來說說養孩子的目的

說真的,到現在都沒有出現一個讓我特別想生養孩子的理由

從幾個方面講講吧:

1、跨越階層

對於這個我不抱希望,我不會在乎我死以後的事情,孩子過好過壞我都不知道了。

所謂的跨越階層,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得到結果的。

人家中產跨到上層還有點兒奔頭,我想從底層跨到中產都得需要我奮鬥一輩子,還是那種中產裡面的最底層。

說真的,我都不想玩兒這比賽了。

就算我是第一代人又如何?

人生就這麼幾十年,我不想為別的人活著,我的精神寄託不會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幾年前我的家庭觀念還是「自己努力的動力就是給下一代更高的起點更好的條件」,但是最近幾年我的想法兒變了。

要感謝互聯網啊,要不然作為無知的大眾都不知道階級固化已經這麼嚴重和誇張了。

如果是抱著跨越階層的目的來養孩子,那無非就是把讀書的路子再走一遍,有意思嗎?

即便再走一遍,也還是能看到頭兒的。所以我很絕望。

說到底,這個遊戲我不想玩兒了,這個比賽我不想參與了,這個循環我想跳出來。

2、從女人的完整性的角度講

很多長舌婦就該來說了,你不生孩子你當什麼女人?你不生孩子人家娶你來幹嘛?你不生孩子你不完整,做母親是一種人生體驗blablabla.

這麼說吧,女人的身份就是對我最大的捆綁和束縛,礙於這個身份還有社會期待,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都做不了。

我才不喜歡做女人呢。

男人為了生孩子娶女人我不反對,但要是只為了能生孩子才娶女人,那女人是不是很悲哀?

因為你就是一個工具,你沒有自我,你沒有靈魂,就是一個工具而已。

我周圍的親戚里,有很多女人都這麼說,倆人過日子有啥勁,過日子就是過孩子,然後很多女人都是抱著用孩子來捆住男人的這種想法兒,包括我母親也是。

說真的,聽到這種話,我噁心得想吐,一看到這些女人我就煩,我連話都不想跟她們說,面都不想跟她們見。

我從來沒有想過拿自己的身體去換什麼,沒想過去換錢,去換地位。也沒想過用什麼孩子去拴住男人這種事情,我覺得噁心,深深的噁心。

「過日子就是過孩子」這種,人世間最大的悲哀,沒有之一。

要說到什麼人生體驗,一些女人真的是腦子進水了。

我媽有句話我倒是蠻贊同的,「生孩子就是大命換小命」,雖然我沒生過孩子,但是我能理解。

所以,我也能理解,母親,是真的偉大。

從小到大,我見過很多孕婦產婦,很多弟弟妹妹都是我看著他們長大的,我覺得生孩子就像是去送死,唉,真可怕。

所以,孩子不是隨便生的,至今沒有任何一個男人的出現能讓我為他心甘情願地去「送死」。

我從13歲那年就過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除了我親弟弟,我還哄過很多小孩兒,所以那些照顧嬰兒的流程我全都知道,我的天吶,太考驗人的耐性了。

如果不是出於愛,那真的是想有殺人的衝動。

小孩兒一哭我就緊張我就心疼我就跟著哭,見不得小孩兒哭,對那種聲音我都已經害怕了。

這些事情見多了,真的會把人變的更加母性泛濫的,我很不喜歡這樣。

所以你跟我說什麼人生體驗?

體驗就是很不好,我也不想親身去體驗。

懷孕的整個過程我就不說了,女人的身心都備受摧殘,可怕。

我得喜歡一個男人喜歡到什麼程度才願意給他生個孩子啊,我想像不出來。

因為我是不可能喜歡一個男人喜歡到喪失理智的。

我見著孕婦我都繞著走......

3、關於無條件愛孩子

我覺得我可能是做不到無條件愛孩子的,我說了我計較付出與回報。

我的成長經歷比較孤獨,我內心比較缺愛。

我父母打心眼兒里是愛我的我知道,可是他們的表達方式相當有問題。

在我童年的時候,沒有給我足夠多的關愛呵護與鼓勵,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反饋機制。

等我到20多歲的時候,他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可對我來說早已經晚了。

以至於他們現在無論給我什麼關心我都覺得多餘累贅假惺惺甚至添亂。

或者說,我沒有感受過那種無條件的被愛,在最應該去感受的時候。

這個問題在我談戀愛的過程中得到了彌補和改善,我心中的「小女孩兒」在我20歲的時候重新發育,現在我23了,我不知道她究竟發育到什麼程度了,但我覺得我的內心依舊是個小孩兒,我覺得她可能得「發育」一輩子。

正因為我缺愛,所以我會計較付出與回報。

對朋友,對父母,對戀人,皆是如此。

在我看來,一切的交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愛與關心。

其實事實也是如此,很多人似乎不太願意承認。

如果你對我好,你在乎我,那我就也對你好。

如果你對我不好,你不在乎我,那我就沒有必要再對你好。

我沒有感受過無條件的被愛,所以我也做不到無條件地去付出。

這算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必須保護自己,我知道我很脆弱。

那麼換到孩子身上,我知道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早晚有一天也會有自己的思想,早晚有一天也會離開我。

但是,我還是希望,我在他身上投入了時間精力與金錢,我希望他能有好的發展和成績。

如果我的種種付出還有精心呵護沒有得到我想要的那種結果,我可能就會憤怒,就會失望,就會難過。

我有點兒完美主義,不喜歡意外的發生,不喜歡錯誤的出現,不喜歡事情的走向超出自己的控制。

連生病這種事情都覺得不應該出現,來擾亂自己的生活,打亂自己的節奏。

那麼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不是一件好事兒了,他得不到無條件的被愛,就又會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

作為一個母親,我的完美主義,有可能會給他造成不好的影響。

我能理解跟完美主義的人相處起來會有些累,可我偏偏很享受自己的這種完美主義傾向。

正是這種傾向在激勵著我前進。

完美主義對自己有要求沒有錯,但是我現在還做不到對別人降低要求,說真的,我很困擾。

再說誇張一點,如果孩子達不到什麼程度,我心裡會有這種不配當我孩子的這種想法兒,這種高壓和期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是災難是什麼?

我覺得做我的孩子應該不會很快樂,可我偏偏又最想給他快樂。

不逼他就會快樂,不逼他可我也沒資本讓他一輩子都快樂。

愛他,卻又不得不逼他,怎麼忍心?顯得自己更加無能了。

4、養孩子是一個「打造藝術品」的過程

我懂一點兒心理學,尤其是兒童心理學。

觀察一些家庭里的親子相處的模式,就會總結出一些規律。

父母自身的一些性格特點,都會對孩子造成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想養出好的孩子,真的要花太多太多心思了。

我知道了一些東西後,就會控制不住地想去規避掉一切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行為。

自己受過的創傷,絕不會想讓他再去經歷。

那這背後的代價是什麼?

就是自我約束,對有些人來說甚至是挫骨斷筋程度般的自我改造,因為你要以身作則。

就算是內心貧瘠沒有多少愛也要硬生生地製造出愛。

不能軟弱,不能亂髮脾氣,不能當著孩子面吵架,哭泣,嘆氣,泄氣......

想想就累......

一個孩子的前10年,是真的需要花很多很多心思和精力的。

很多人不嫌累,就像我的父母,那是因為孩子是他們的希望。

我是他們最大的希望,我是他們的精神寄託。

那麼很多不把孩子當精神寄託的人就肯定不願意去受這份兒罪。

我沒想過要把孩子當精神寄託,所以,我也不太想去受這份兒罪。

完美主義導致我,如果一旦開啟了養孩子這個任務,那我就不可能停下來了。

因為他是我心中的「藝術品」。

得始終對這件藝術品負責任。

我覺得我可能會被「耗」死。

5、關於自我實現和人生價值

不得不說,我父親的教導還有我所接受的教育,在我身上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讓我擁有了絕對的自我

我認為,這算是我父親給我的最大的精神財富。

那麼其實生養孩子這件事就意味著我要出讓甚至犧牲自我

我養孩子不圖他非得養我老,但是我要他出成績。

大把的時間投在他身上 ,我並不心甘情願,我也並不甘之如飴。

倒不是說如果他不優秀,我在同齡人里抬不起頭來,不是這個,我不在乎那些。

別人的孩子是別人的孩子,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出人頭地來為我爭面子,而是我自己本身對他就有高要求。

另外就是,我會盡量做到一件我真正想做的事情,為什麼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自己想去做,想去達成。而不是孩子替我去達成。

就像我有生之年我希望能去美國看看,而不是把孩子送進美國的學校。

我是我,孩子是孩子。

就說工作這事兒吧,所有親戚都在讓我考公務員,我能理解是為什麼。

公務員的工作性質,可以更多的照顧到家庭,什麼上下學接送孩子,還能給他們辦事兒,讓他們能吹噓,有面子。

可是我打心眼兒里厭惡這份工作,我厭惡他們那副嘴臉。

我厭惡這小地方的「鄉土社會」、「人情社會」,在這裡生活,30年後的日子一眼就能看到,這裡容不下我的靈魂。

但是假如是為了什麼孩子,那小城市公務員就是相當好的選擇。

可對我來說,孩子不是隨便生的 ,那個男人我必須喜歡,我才願意給他生孩子。

不喜歡那個男人,我就不喜歡孩子,不喜歡孩子,也就不會對他好。不,是壓根就到不了生孩子這一步。

比如說我喜歡清華北大,由於我前18年的綜合實力不行,輸在了起跑線上,輸在了眼界格局信息不對稱上,那我完全可以想辦法去讀個清華北大的博士,而不是讓孩子去考清華北大。

我就是單純的想完成這件事而已。

我有幾個很優秀的同學,據我觀察,他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跟他們的母親(個別還有父親)的犧牲是分不開的。

從小一路跟著栽培到大,很多母親甚至完全犧牲了自己的事業還有個人愛好,就一心一意想把孩子培養的更優秀一些,不得不說,他們的母親的犧牲確實非常大。

這些人很多都是國內top幾名校生,更優秀的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本科,他們確實很優秀。

可是如果讓我去選,我可能不會像他們的母親一樣。

因為人是不可控的,我更喜歡投資我自己,武裝自己的腦子。

別人能不能回報自己,能不能出成績,那都是未知的,而我自己,是一定會對得起自己的。

我對別人沒有期待。我對我自己有期待。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

我不指望著男人養我,因為沒有話語權,沒有尊嚴。

我也不指望著孩子出人頭地給我長臉,我不需要那些。

我的成就感只來自於我自己。

我只希望我自己可以越變越好。

跟一群同齡的女人曬孩子真的是很無聊的事情。

而不是年紀輕輕就變成每天被瑣事纏身的「老媽子」。

保姆的活兒誰都可以干,我爸這麼多年把我養大成人我覺得我的價值不僅那一點兒。

因為一份工作,因為學區房,然後被捆綁要到50歲才解脫。

50歲?

那什麼都晚了。

我不是自私冷血,我作為一個小白菜兒我比誰都明白該怎麼把一個孩子養好我需要做哪些工作,只是我也有自我啊。

一直激勵著自己的東西,讓你把它扔了,然後把你裝進籠子里,簡直生不如死。

我的人生價值不是繁衍,我的人生價值是要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麼顯然,養出一個精英孩子不是我的優先順序,不是我的人生目標,它反而會阻礙我前進的腳步。

很多人會說了,你賺了錢,死了也帶不走,孩子才是能留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的東西。

這麼說確實沒錯。

但是我就是喜歡那種感覺。

那種即便我起點很低眼界落後「先天殘疾」缺這又缺走遍彎路那但我依然可以慢慢超越和戰勝自己的感覺。

我就是喜歡這種感覺。

我6歲的時候沒有人幫我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我20多歲的時候依然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我的腦子不會丟。

我18歲的時候上不了清華北大,我覺得我28歲的時候去讀一個碩士或者博士也不是沒有可能。

很多人又會說了,你又不當老師。

我確實不當老師,但我就是想在裡面呆一陣子不行嗎?

6、關於養「兒」防老

如果說養孩子有什麼好處,我認為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在快死的時候他可能會救你一把。

人在生病的時候疼痛的時候脆弱的時候意志是最薄弱的,這個時候會對在身邊照顧自己的人格外有好感格外依賴。

也會在這個時候想起自己心中最牽掛的人,因為自己可能會掛掉嘛。

很多人生孩子不就是圖這個嘛,老了以後生病住院了身邊有自己的血脈骨肉照顧自己,至少正常情況下你的孩子不會害你,無論如何都會救你。

你有再多的錢,享受再高級的服務,請最好的護工,他們也都比不上自己一手養起來的孩子,因為你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

說到底,人都怕死,說不怕死的,都是沒受過苦的,沒見過陰暗的,還不到時候而已。

人就是這樣,人性本私。

我的爺爺腦血栓癱瘓在床行動不便好多年了,我爸每次回老家,我爺爺一見到我爸的面就開始哭。

因為他這個大兒子最有出息,他認為他的兒子能救他。

是啊,同村的老人生了病早都死了。

我爺爺至今還活著就是因為我爸還有我叔叔是孝子,條件好壞的,都還能有錢給他治病,用藥。

說他「苟延殘喘」了這麼多年,一點兒都不誇張。

每次看到他因為自己行動不便而痛哭,我知道他是真的不想死。

說到養老的問題,現在的90後也都20多歲了。

說真的,獨生子女的父母的養老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變成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享受了所有的愛,享受了所有的教育資源,全家老少齊上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等著呢。

如果一個人單槍匹馬不能賺來很多的錢,那好戲都在後頭呢。

多生孩子,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是為了分擔風險。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其實多一個兄弟姐妹,養老確實會減輕很多負擔。

別的不說,就單說醫院陪床這事兒。

很多東西,錢還真的買不來。

前提是你得有良心,否則扔下老爸老媽一個人遠走高飛四處闖蕩倒也算是相當瀟洒快活的事情。

有再多的錢,關鍵時刻買不來溫暖陪伴關心照料陪伴。

當然了,對於真正的有錢人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麼。

生養孩子孝敬父母都不是難事。

可是這世界上還是普通人居多。

中國的養老體系,呵呵,不說了。

所以對於窮人來說,永遠都是惡性循環。

時間永遠都不夠用,錢永遠都不夠用。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綜上,有勇氣有決心不在乎死的話,打破這個循環就好了,一生倒也逍遙快活。

這個世界這麼精彩,我還有好幾十年的人生,可是因為某些原因,就可能會被捆住手腳,圈死在一個地方,慢慢變得沒有靈氣。

我不敢生孩子,不是因為我冷血沒有母性沒有人性我自私,而實在是因為我的安全感太差了,很多事情不能兩全啊。

把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對他負責任。我不想製造出悲劇來。

可是身處底層,又怎麼忍心讓孩子來到這世間受苦?性侵,校園暴力,樁樁件件,都在牽動著底層父母的心,我雖然沒當過父母但是我能理解。

我很感激我父母為我做的一切,雖然我有時也會計較多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是真的是能健健康康順順利利地活到這麼大,他們也是跟著揪了23年的心吧,上天庇佑。

真正活的辛苦的人,恰恰是那些有責熱感有所謂道德感的人。

沒錢真的不是因為不努力,只有生在貧窮里的人才會明白,窮,是一個不容易打破的惡循環。

但凡打破了的,都會付出很大代價,比如,必須要犧牲家庭和親情。

總有人要犧牲的,就像過去的那些人。

我即便懂得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我即便有諸多反思,可能到頭來,我依舊還是養不好一個孩子。

有心無力。

這是我所有關於生養孩子的想法兒,一直以來我都很矛盾。

從天性上來講,繁衍是本能,我不否認。

但是當養孩子會嚴重降低自己的生活的質量的時候,我會遲疑。

因為這種選擇是不可逆的。就會變成一生最大的「軟肋」。

除非我有很多很多錢,否則我真的不願意去選擇養育下一代。

也許人會變吧,以後有別的想法兒了再來更新。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