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句話叫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就是說祖上積德後代會有福報,可佛家說的又是各人因果各人自付,怎麼理解正確?


謝謝題主的邀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並非佛教所宣揚的業力因果說,不同的宗教對於「因果」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佛教對因果的認識和理解與儒家以血緣家族關係為中心所宣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和道教的子孫承受先人罪業的「承負」、基督教人類皆負有人祖的「原罪」說,頗有不同。

佛法中的業力說,強調一切業報皆自作自受,只能由造業的個體及從其身心相續而生的個體所承當,不能由別人代替或轉移於別人,就是至親如父母子女,也不能互相承受業報。

《正法念處經》卷三三佛言:

「自作之業,決定受報,無有他作我受其果,無有自作他受其報。」

《佛般涅槃經》載佛言:

「父有過惡,子不獲殃,子有過惡,父不獲殃。各自之死,善惡殃咎,各隨其身。」

《佛說泥犁經》載佛言:

「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言:若造了惡業,

「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無量壽經》佛告誡世人: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楞嚴經》卷八:

「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來自受。」

佛法中明確指出:三界一切,業力所造,人生諸苦,以業為因。因果業報皆是自作自受,不由於他,眾生的一切受用、貧富、貴賤、美醜、壽夭、愚智等,都是自己所造業的果報。因此《中阿含經》卷四四佛言:

「眾生因自行業,因業得報,緣業依業,業處眾生,隨其高下,處妙不妙。」

自己的境遇好壞,唯有自己所造的業決定,非由神意,非關命運,非出無因偶然。

比如父母貧困,然後出生子女貧困,佛教認為本質上不是因為父母或者家庭導致的,是因為子女前世宿業導致他/她生在這樣的家庭,還是屬於自作自受。

關於業力因果相對詳細的闡述,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回答中的內容:

命運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改變?


能投胎到積善之家,也是自己的因果,也是自己的福報啊……

不矛盾嘛~


前人栽樹,後人乘蔭的道理。這點不懂?古代還有誅九族呢?承負是實際道理,看很多家庭父親母親脾氣不好,生下來的兒子一樣很少好過,而且窮是越來越窮。又猶如我們今人造成的空氣污染咋就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後代?萬事萬物互相皆有聯繫,這個聯繫我叫做因果。佛教那種宣稱父錯子不受,恕我直言,太狹窄了,而且不實際。

南京大屠殺到底是招了什麼因果呢?我認為大致是因為清朝統治者的愚蠢與惡導致後期的因果鏈,然後由日本的惡,影響我們。歷史上各種屠殺是佛教因果解釋不清的。


九品芝麻官里 李公公曰 你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你用儒家的經典來問佛教的教義?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與因果沒有矛盾。「積善」含義應該是「祖上積德,有福報的後代會生到他們家」。積德是因,有福報的後代會生到他們家是果。而且餘慶也不局限於後代,例如袁了凡先生舉家積善,全家現生就長壽、快樂和睦。


這個問題就跟「為什麼壞人總是活得長 而好人活得短」是一個道理。決定你今生的 不僅僅是你今生做的事,還有你的前幾世。而你此時此刻所做的事,將會影響你的以後,即所謂「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和各人因果各人自付並不矛盾。舉個例子,因為你祖上積德,所以你出生便在一個小康之家,可由於你在今世做了壞事,那你也將會受到報應。但這個報應顯現的時間不一定,有可能很快 有可能很慢,有可能在今世,有可能在下一世。由於你祖上有餘陰,可能保你今世平安,但下一世可能就得看你自己的造化。這兩句話不僅不矛盾 而且很契合,總的來說都是 「因果不虛」。


一個家庭的後人福德的確和「積善」有關。要是想發達甚至位極王侯,需要對德一世或者累世的積累,如同人們說「大秦帝國」的崛起和「秦孝公」到「秦始皇」以來的奮鬥分不開(答主認為用了凡四訓那幾個例子比較好解釋)。當然,秦世家對秦朝基業的積累是建立在不公正的,血腥的制度上的,也就是極度缺少德的,所以就殃及後人了。一個家庭的後代福報的表現說明他必須為家庭的前人做的事情,以及是否有德無德所負責。他可以享受前人累積的善,也必須承擔惡。

不從道德來說,家族在資本/權力積累的過程中恐怕在每次的積累和積累中環節中堆積善與惡。答主假定善業是維持以及推動家族發展的基石,而惡業在不斷滲透進入基石。(佛教不認為善惡可抵)假定家庭的資本/權力積累在不斷的上升,而其中基石堆積越高,恐怕其中惡的流淌和反覆也越多。家族在質變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權力後,當家人的積累資本權力(為善為惡)能力也越強大。無論是否到達頂峰,當惡的滲透終於推翻了基石,那就可能出現最不好的是家庭絕後/嫡系絕後(武田信玄,崇禎皇帝,清朝後三個皇帝,西夏王室)的局面,次好的是重新回到較低的權力/資本層次,而家族的積累也會部分或全部被外人重新分配。如果祖先善的力量太強大/後人也積累善,那就會一直持續積累。馬克思,諾齊克都指出了這些積累中正義性的問題,答主看來,積累正義性導致的結果無非就是延續基於善惡使積累重新分配的過程就是歷史循環更迭的過程。

一個家庭的後代必須能夠承受的起這個家族的福德,不然就不會投胎到這個家。即使是所說來報怨的,轉生為後人也得依靠他自身的福德,不然恐怕只能用鬼神之身來報怨。此外,後代的業必須和家庭的業有所關聯,因此後代來承擔家庭的業就是合情合理的,這不過是業力在家庭上的一種反映而已。

佛經中的許多大阿羅漢轉生也是如此,是憑藉福報投胎的,比如須菩提出生的時候「家裡寶藏忽空」,甚至有找不到福德足夠天人來給積功累德的印度長者當兒子的案例。

中陰理論闡述的投胎是一種「自主」選擇的結果,儘管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稱和心理極度驚慌緊張上的選擇。答主揣測,在中陰得到解脫的中陰身是少的,其他的中陰身必須自己在不利的環境下選擇投胎,而根據業風的牽引,很多很多中陰身只能選擇到不太滿意的結果從而開始新的一生。在業力的決定下,家庭的感召和後代自身的選擇固然是不確定的和不一定情願的。

總而言之,一個家庭的後代的慶和殃是先天/半先天性的業力決定的,後代受的業具有先天性和與祖先的果有所相關的雙重特點。儘管如此,在佛教中,後代通過努力改變命運依舊是可行,十分有效的。


遺傳基因有天賦差別,後天努力可以改變人生


儒,道,或者是中國傳統的意識里,是講「福蔭子孫」這樣的觀點。而佛家的因果更強調個人因果報應。中國自古以來儒釋道三教合一,會讓各家觀點混在一起,現在的我們不深入研究很容易混為一談。


這叫相互幫助啊.

就像,你不高興了,你父母可能也就不高興了.

當然如果,你父親欠債,你還是得還呀.

所以有句話說佛祖是我們每個人的父親.

因此,我們做錯事,佛祖也會心裡難過.同體大悲,大慈.

你看佛家故事裡面,是不是佛祖替很多人做事.布施,傳法,六度等等.

我們中國人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雖然看起來一個是講家(愛老,以及愛人之老),一個是講出家(愛所有的人).

所以佛祖也好,聖賢也好.他們的道理是相通的.

都是講要相互幫助.

從因果關係上講.祖上積德,才有大德投在你家.所以,從本質上講大德行人祖上有德.大德自身亦有功德.

當然,因果複雜得很.

因果自負,這裡說的是,站在佛家得道人的觀察,因果都是一一對應的.很公平的.

其實很簡單.就是分析的對象不同.

一個是以個人來說.

一個是以家族來說.

家族內部(祖先)對外部多做功德,其他人也跟著享福.當然家族內部有人做了虧心事,吃虧的人投胎到你這來敗你的也有.都是有因果的.呈現出來就是敗家子.

跟著享福的人有其因果,可能是上世互相幫助.

總之,都是對的.

其實,認真研究我們祖先說的話.就知道,他們說的很多是真理.

雖然他們可能並沒有修行.

所以我寧願看古代的書,也不願看現代人的書.

太糟糕了.許多人受西方人思想影響.變得膚淺,沒頭腦,只講利益,只會直來直去法,相信人是由動物變的.

所以,這些人可憐啊.明明是天道或人道或菩薩道來的.卻迷失了,受魔忽悠,往畜生道(痴),地獄道(嗔),餓鬼道(貪)跑.


不矛盾.

子女有福報.是自身行善所得.善因善果.

自身投生在善報家庭.亦是自身善果.

佛家因果前後如橫.儒家因果上下如縱.

想想.還是中國人會做思想工作.一個人前生後生.大眾看不見.家族興衰.眾皆可見.高啊.


不矛盾,後代孝順,善良,積極向上,也是這家人的善報,因為家裡積累的財富,不會被不孝子揮霍一空,同時父母也省心愉快。那麼一個孝順善良的後代,按照因果,他自己也肯定衣食無憂,或大富大貴,這樣下去,越來越好,子孫都幸福快樂


佛家的「緣起」表明一個人不是孤立的,他生活的環境必然與其他眾生發生聯繫。

雖然果報自受,完全自己承擔的,與周圍其他眾生毫無關係的果報是不存在的,因為果報需要內因外緣。

如果一個人的家庭因他受益或遭殃,第一,也是其他人的因緣果報如此;第二,其他人與他產生新的業報,在後世輪迴中繼續糾纏。


我覺得是一個家族的因果不是一個人。但是也存在一個人的因果。家族,家庭,個人,逐層影響,看你為善為惡的程度


一樣的道理


推薦閱讀:

真真:啼笑皆非
佛教不是無神論么?怎麼還有神神鬼鬼的?
佛教中的大願能不能發?
我為什麼知道「魚快樂」?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