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的音樂話題那麼冷?
02-25
因為音樂式微了。
因為大多數時候對於自己喜好的音樂是不用跟人討論的。上 Spotify Pandora 就夠了。
對於通俗音樂來說,大部分人停留在聽聽唱唱的層次,除了少部分以音樂為生的人,是不會去深入探討的。而對於古典音樂或者其他不是廣泛傳播的音樂,高山流水,知音難尋,只是在一些少數人群里流傳,相對來說就比較冷淡了
主要是,研究音樂的人相對少啊,總不能不懂裝懂,賣弄風雅吧= =
知音難尋
本人回答的基本都是音樂話題,有興趣可以看看啊,專輯,EP,單曲的區別是什麼?無損壓縮和有損壓縮音樂有何區別?這兩個話題中,本人有做科普式回答,有興趣可以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豐富一下我自己的知識點,呵呵。
任何門類的知識都有互通和可學習的地方吧。只是現在情況下的音樂磁場還不適合。
音樂這種東西不管怎麼說,還是主觀感受性太強。而且音樂容易調動情緒,討論問題的時候帶入各種情緒就不好了,會對客觀理性造成干擾。
一般我們看字啃書記東西的時候不放音樂也是這個道理。
但是不是說音樂就沒有討論價值了呢?不是。
音樂本身很有價值,只是很遺憾喜歡音樂的大多都是粉絲。
關注者一旦淪落為粉絲,容易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走路不長眼睛,說話不分對象,言論不分輕重,交流不分緩急——失去理智,情緒奴隸,盲目主觀。
真正在研究音樂的知識分子不多。而且就算是他們,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拿去感受音樂了,吸收知識的時間就會被壓縮。所以在討論知識的地方就冷了。
但我還是相信,知識,都是互通的。事物,都是不斷進步的。世界,會越來越聯繫。
希望以後這種現象能變好吧,如果因為音樂話題冷,就排斥得認為音樂沒必要出現在知乎,是一種不聰明的行為。
因為無論在哪個平台,哪個世界。音樂始終還是全人類的好朋友。
(順便一說:聽莫扎特能夠提高智商)知乎這種產品形態,比較適合對新興領域,即所有人信息都比較貧瘠,急需跟別人交換相關知識的領域。
像音樂這種大眾話題,多數人其實已經討論疲勞,不會刻意去問或答。
如果十多年前,姚大鈞等人剛開始在互聯網上紹介相關信息時,知乎恐怕就是絕佳平台了。音樂這個互聯網曾經的熱門話題,已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重點的轉移沒落了。 10年前的互聯網最大應用,就是音樂,很多的人通過網路搜音樂,下載音樂,但是現在帶寬好了,直接在線看視頻的都很多了,加上對音樂的版權越來越重視了,互聯網上很多音樂只有在線聽沒有下載。大家對這個的重視也越來越低了, 最新的搜索統計,單獨的音樂,已經不是互聯網熱門詞了,影視這個包括了音樂的概念逐漸替代了這個詞。 這是進步而已。
- 大部分喜歡音樂的人基本都是IT白痴(很多人都還用著ie),他們可以在現實中高談闊論,但確很少會在互聯網上討論彼此的想法。
- 知乎的信息流設計,過於嘈雜,無法引導出足夠的反饋。
- 缺乏種子人手。
據我觀察,生活、哲學、金融、時事、工科、小清新文藝范,還有些沒頭沒腦,無法定義的問題在知乎上比較受歡迎?然後,音樂只好說一句: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上述話題)的錯!
音樂有國界
因為享受音樂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不需要他人的參與。
挺好的
就像佳肴一樣,會吃的多於會做的,
音樂不是去蝦米么
簡單搜了下,大部分問題是 「哪裡有xxx的音樂」 「怎麼唱好歌」 前者主觀性太強,後者說不清。兩者都不太能調動人的積極性。
因為一,音樂相對太感性,知乎的氣氛就不適合討論這個。二,現代人越來越浮躁,音樂也越來越浮躁,,好音樂越來越少。三,大家更熱衷於討論直接和物質有關的東西,偏形式或者精神層面的東西沒那麼直觀。 四,挺悲哀。
沒見到身邊哪些「喜歡音樂,懂音樂」的在上知乎,貌似豆瓣在這些「文藝」項目比較火;也有可能是音樂不在於討論,更在於分享吧·······
真正搞音樂的都沒空玩知乎......
推薦閱讀:
※2016網路電台「知了個乎」精彩預告
※如何評價「自從上了知乎以後,我再也不去草榴了」這句話?
※你更喜歡 Google 問答還是更喜歡知乎?為什麼?
※Steemit 會顛覆 Quora/知乎 甚至 Facebook 嗎?
※為什麼知乎的答案不能段首空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