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珠海發展有希望能新增哪些產業?
瀉藥,查了下資料,珠海經濟質量十分不好,直接指標就是財政總收入只有GDP的一成左右,作為對比,深圳、廈門都超過三成,北京上海都過了四成......以此財政能力,珠海尋求爆髮式發展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沒錢。以上是區域發展研究基本套路,大橋修了反而更糟,非要說能幹點啥,大概就是以下實際上跟大橋無關的項目:1、航空航天及尖端裝備製造與服務,利用中航通飛的基礎,政府老老實實每天掏15億連續爬八年,把中航工業貴州系統的民品和大部分軍品搬遷到珠海,帶來的新增稅源超過10億、優質產業人口超過4萬。以此為基礎,把國家級無人機交付基地、檢驗檢測基地、作業基地落在珠海,解決數千人就業?又一個十億級稅源。
2、下大力氣建設國際科教園,引進國際一流大學的各路華裔教授落地生根。
同意「大學」這個產業。或者更深入的:以高校帶動的科研產業一體化產業群。理由有三:1、珠海環境優美、城市節奏相對較慢,人的焦慮情緒沒那沒嚴重。這是相對舒適的外部環境,個人認為這非常適合學術科研的前期。2、珠海的土地使用成本比廣州、深圳都低。某些科研成果在應用到企業中時是需要大面積的實驗場地的。留著人才也需要解決其居住問題。在珠海這部分的費用可以有效控制。3、當然是珠海的高校群已經形成啦!不需要從零開始。 但認識珠海30多年,一直都過於內斂。想鄰家女孩的特性。在珠三角的城市角逐中,總會甘心當老二。這種氛圍可能不利於向中央爭取政策優惠。另外珠海的創新型企業較少,叫得響的大型企業就那麼幾個。企業的集聚效應不大。這些也都是珠海的挑戰。 對珠海的認識比較粗淺。只能想到這個方向了。
中介
瀉藥
作為一個給港珠澳 搬磚頭的草根說說個人看法吧,如果哪裡有錯誤還煩請大牛指正(低端行業,認知比較淺顯)。1. 相比於國內,現在香港的經濟發展動力和部分技術水平其實感覺並沒有好太多。
大橋建設完成之後,個人感覺珠海主要的發展動力還是源自國內。相比於大橋經濟,城市自身的規劃(經濟,政府職能,教育以及相關的配套)以及具體執行階段的落實程度更為重要。2. 老生常談的「產學研」,如果能把這點處理好,充分利用香港高校資源或者借鑒其發展模式,感覺對實體經濟的促進還是有的。畢竟香港教育的質量以及某些管理、教育理念還是比較領先的。3. 旅遊經濟,這個就不懂啦。其實有沒有大橋差別大么? 4. 個人揣測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高的意義可能是加強兩地人民的紐帶關係。 具體經濟上的成效還是交給時間來證明啦。5. 特大工程的建設本身就能加強自身的技術以及管理水平。建設期的工作人員的關聯性消費在某些方面也能推動經濟的發展。大橋本身的建設就大大促進了兩地的發展好么?手動滑稽不求求得更多的點贊數,但求拋磚引玉,幫題主獲得更多更好的回復。謝謝各位看我嘮叨,順附一張大橋建設期的照片。瀉藥,利益相關,珠海某工程類行政機構的中層,珠海本地人
我給出的回答是——總體趨勢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近些年不一定有成效了解珠海行政領域的人也很清楚,珠海這兩年來高層變動非常大。
市長換了四任,各區行政高層都有變動。這種頻繁變動的後遺症是工程項目決策會有明顯的糾紛,珠海的工程項目投資金額有非常多大項目,作為建設部門眼中幾千萬幾千萬的工程真的是常態。一般流程都是立項-發改批-可研-發改批-概算-發改批-初步設計-住建局批-預算-財審或財政批-招投標-中標-施工許可證-開工-審計局查-完工-審計局查-結算-決算-審計局查-移交。前期流程真的很多,包括環保局,海洋農業水務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財神中心等各種部門打交道查,一個項目從立項到正式開工往往經過三個月到半年甚至一兩年都有不少。高層變動大很容易導致工程決策方面變動很大,有時候聘來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做好各類文件突然說不搞了,有時候某領導大力推行某項目在建設單位準備得差不多又突然變成財政預算不允許工程滯後,林林統統。要知道,很多工程都是大項目,不少在我看來對珠海建設影響很大的項目,變動太大對發展不是什麼好事。至於為什麼我說總體朝著好方向發展,因為近幾年珠海的黨風廉政做的真的很不錯。
很多吃瓜群眾都不知道,最近這幾年多少人進去了,這些不用問我,我是不會說的。珠海的審計局和監察局都很不錯,我和審計打交道比較多,毫不客氣的說,珠海市審計局的實力在全省也能排上前幾的。
監察局也是非常靠譜,很多事情以前有人敢做的,現在都不敢了感覺我說了一些不該說的,還是匿名了去年秋天學校正好承辦了廣東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珠海分會「大橋時代與粵港澳發展」,將新聞稿分享如下,希望文中提及的相關論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港珠澳大橋通了,三地應怎麼做?_珠海新聞_南方網
(原文如下)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面今日將貫通,這預示著珠海將迎來「大橋時代」。它將給粵港澳的互動發展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對文化交流和高等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三地又該如何制定通關政策以及發展周邊配套,以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的價值?
26日,2016廣東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珠海分會於9月26日在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舉行。本場學術年會圍繞著「大橋時代與粵港澳發展」為主題,對以上大家關切的問題進行了研討。本次年會由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珠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UIC承辦,共徵集到43篇論文,來自內地和港澳的8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議題建言獻策。
本次學術年會共有五位主講嘉賓在會議上發言。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及前院長李焯芬以《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為題,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副會長陳錫僑以《港珠澳大橋與澳門經濟發展》為題,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以《發展「大橋經濟」,引領珠澳發展》為題,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以《港珠澳大橋為粵港澳三地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為題,畢馬威南中國區諮詢服務主管合伙人黃文楷以《「十三五」規划下粵港澳的財務及管理諮詢行業發展》,分別作了精彩的主題學術報告。
當天下午,專家學者們圍繞「基於『十三五』規划下的粵港澳互動發展」、「港珠澳大橋與區域創新發展」、「基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提下的粵港澳新興業態與經濟增長新動力」、「港珠澳大橋與現代服務業區域協調發展」、「大橋時代對粵港澳高等教育與產業提升的影響」、「互聯網時代粵港澳文化交流發展」等議題,繼續展開了深入的互動交流。
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是廣東社科聯著力打造的學術品牌,是全省性的大型學術活動,是繁榮和發展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的高端平台,一直以來對全省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培育有著重要影響。本次在UIC舉行的學術年會是廣東社科年會十二個專題分會場的其中之一。來自廣東省社科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珠海市社科聯、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發改局、珠海市政協以及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和代表也參加了此次學術會議。
可以吸引人才的大學!
推薦閱讀:
※有什麼關於珠海的冷知識?
※二線城市的你過得怎麼樣?
※珠海橫琴新區發展前景怎麼樣?
※有哪些建議給初到珠海的知友?
※共享冰箱終於來到了珠海,願我們的城市能因此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