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德川幕府幕蕃制度對政治穩定性的貢獻
江戶時代的日本號稱天下太平。社會穩定如何實現,首先在於政治秩序的穩定。
1603年,德川幕府的建立終結了戰國亂世。
鑒於戰國時代「下剋上」頻頻發生、武家社會秩序混亂的現實,為避免重蹈覆轍,德川家康及其後來的歷代德川幕府將軍依靠強權對大名勢力進行了重組。
在幕藩體制下,依據與德川將軍關係的親疏,把全國近270個藩分為親藩、譜代、外樣三種類型,對其分而治之,以建立德川家族的穩固統治,保證幕府對全國的核心控制力。
但各地大名、尤其是那些外樣大名仍然對幕府具有潛在威脅。因此,對大名進行有效管控,是消除危及幕府統治隱患的重要任務。
頒布法令嚴加約束,通過改易對大名進行懲罰與威懾,令大名參覲交代以強化將軍權威,派軍役削弱大名實力,是保證幕府政治穩定的極具實效的具體措施。
一 、制定法令
首先是針對大名進行嚴格的法律約束,「武家諸法度」因此頻頻出台。
為加強對西日本大名的控制,削弱和孤立豐臣氏勢力,1611年(慶長十六年),德川家康在京都二條城對小倉藩主細川忠興、播磨藩主池田輝政、廣島藩主福島正則、熊本藩主加藤清正等西日本大名下發「誓文」,要求各大名集體簽名。「誓文」由三條組成:遵守自源賴朝以來幕府的法式,不得違背幕府發布的各種政令。
1614至1615年間,德川家康在「大坂冬之陣」、「大坂夏之陣」的兩場大戰中,徹底消滅了關原之戰後苟延殘喘十餘載的豐臣家勢力。
至此,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的大業終告完成,長達近一個半世紀的戰亂時代落下帷幕,史稱「元和偃武」。
1615年閏6月,大阪夏陣結束後不久,幕府針對全國各地大名用於防禦而城堡林立的情況,發布「一國一城令」,即在一個令制國由數個大名分割領有的情況下,各大名只可保留一個城池作為大名的居城;
一個大名家領地跨越數個令制國時,可在各令制國建一城,其餘的城必須全部廢除。
緊接著,在德川家康的幕後策划下,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在京都伏見城召集全國大名,發布「元和令」,是為德川幕府頒布「武家諸法度」之始。
德川幕府頒布的「武家諸法度」,就是武家憲法。
每代將軍更替,便把諸大名集中到江戶,向其發布法令,也成為定例。大名唯有嚴格遵守,如有違犯,則要受到懲處。
二、攤派軍役
幕府在要求大名嚴守法律、通過參覲交代表示臣服的同時,還攤派各種軍役義務。
江戶時期,大名為了拜謁將軍進入江戶城並在城中駐留值勤稱為「參勤」,在此期間,大名要到將軍府邸向將軍行「御禮」
儀式之後在江戶停留一段時間以完成幕府派給的各種任務。外樣大名被幕府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大名交替到江戶值勤稱為「交代」。大名回領地期間,大名的妻子仍然留在江戶作為人質,這一制度就被稱為「參勤交代」。
幕府對於參勤交代過程中每一個細節的監督控制,體現了幕府集權主義的強權意志。
整個江戶參勤交代的過程,從參勤前編製行列所需的物品、人馬的費用,到參勤途中的旅宿費用和他藩領內的通行費用,再到入江戶參勤向各方的獻禮、建造江戶府邸以及為了維持在江戶的奢侈貴族生活的各項支出,這些所有與參勤交代有關的活動都在產生費用。
這些費用的總和佔去了大名藩財政的大半,使得這一制度成為損耗大名財力最多,削弱大名實力最強有力的措施,使幕府不但從政治上,更從經濟上對大名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軍役是臣下對主君承擔的軍事上的夫役,最早起源於鎌倉幕府時期,御家人對幕府平時要承擔番役(警備),非常時期則上戰場參戰。這種制度被繼承下來,德川幕府進一步將軍役制度化,並將其作為提高幕府權威、抑制大名勢力的有效工具。
江戶時代的軍役動員,主要有1614-1615年的大阪之陣;
1637-1638年平定島原之亂;
幕末為防止俄國勢力南下,令東北津軽、南部、秋田、庄內大名於1807年(文化四年)出兵蝦夷地(古時稱蝦夷國,今以北海道為中心,包含庫頁島與千島列島等地);
兩次征討長州藩;等等。
自從1615年消滅了豐臣氏勢力,日本再無大規模戰事,在以和平為主的環境里,正式的軍役並不多,但幕府並未放棄軍役制度.
在以上各種高壓政策之下,江戶時代的大名們不僅消耗了財力,也磨平了擴張意志,只能圍著幕府的指揮棒團團轉,再也無力挑戰幕府與將軍的權威,戰國時代劍拔弩張的緊張空氣因此蕩然無存。
總結:
幕藩體制是一種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二元政治體制,幕府將軍作為實質上的最高統治者,通過領地、祿米對武士進行層層分封,形成「御恩」和「奉公」的君臣、主從關係契約。
另外為了監督、控制諸大名還將他們分為親藩、譜代、外樣,並藉機使各藩領地相互交錯,相互牽制。
而參勤交代制度中規定的定期江戶值勤正是「御恩」和「奉公」這一主從契約的體現。
總之, 日本幕藩封建體制既有東方古代國家典型的特質也有西方近代國家的一些特質,是世界政治過程中的特例。正是這些看似來很鬆散的統治體制奠定了日本近代化的許多基礎。至尊與至強二元分離,阻斷了將軍獨斷政治、精神領導權的格局,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現代民主國家政治的雛形。幕府與藩國的二元政治並存,城市與農村的自治,顯示出了資本主義民主立憲政治集權和分權的體制。
可以說,幕府的大名統治政策奠定了江戶時代天下太平的政治基礎。
主要參考引用搬運材料來源出處:文字摘自:
李卓(2016).日本江戶時代天下太平的政治保證——德川幕府的大名統治政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ol.43 No.1 pp.137-144.
張波(2009).關於德川幕藩體制及其與日本近代化關係研究的文獻綜述.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ol.42 No.6 pp.48-53
秦貝貝(2011).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留守居制與參勤交代制度.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pp.17-34
劉嫻(2011).德川幕藩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 p.37
張波(2014).芻議構建幕藩體制的基本要素.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編者:小保健
專欄:《國際衝突:定性與定量》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許多人認為日語引進大量外來語是負面的,是否和母語是漢語有關係?
※伊藤潤二漩渦魅力在哪?
※家境一般日本留學讀大學和研究生哪個更可行?
※吉澤明步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