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該怎麼活

寒冬已過

今天我們該怎麼活--榮寶齋電視劇心得

01 兩個強盜的勝利

秋季的斜陽在泥濘地上揮灑著長長的陰影, 數百隻長劍出鞘的摩擦聲劃破了北京清晨凍結的空氣。

時值 1860 年。想像您統馭 60000 名清國士兵對抗英法兩國的入侵者。敵方的 10000 名士兵離鄉背井, 因為遠渡重洋而感到疲倦。相對的,您的部隊早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先前在大沽口戰役的勝利讓您對這個已經屹立兩百多年的帝國軍隊重燃信心。滿蒙的鐵騎似乎還能再縱橫一個世紀。

進犯的敵軍在通往北京的八里橋 300 碼外停了下來,舉起了步槍, 點燃了火炮,對您駐守的部隊開火,此時天空毫無預警的昏暗了下來。您只聞到了煙硝味, 只聽到了慘叫聲。憤怒, 使您想要榨乾敵人的每一滴血, 遂下令蒙古騎兵發動突擊。不過, 進攻的步調不如預期中順利。馬匹在炮火中倒下, 炮彈的呼嘯聲與騎兵墜落的哀嚎聲, 不絕於耳。

看著騎兵部隊的撤退, 您的憤怒轉為驚訝。在絕望中, 下達了全面攻擊的命令。您的步兵奮勇衝鋒, 敵方的大炮持續擊發。

炮彈於清國步兵的左右飛馳, 他們終於在炮火中倒下, 不斷痛苦掙扎。但炮火沒停下, 一波接著一波襲來。恐懼, 成為您心中的唯一念頭。

八里橋之戰, 將在現代戰爭歷史上寫下壯烈的一頁。您的部隊完全被擊潰。

此時, 一個悲哀想法回蕩在您的腦海中:

『我們應該隨時代而組織變形』

02 老而不死,是為賊

八里橋之敗, 衝擊了中國千年傳統的騎兵戰術, 血肉之軀終歸抵擋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槍炮。『東方冷兵器近戰』與『西方工業革命後以炮兵為核心的火力戰』兩個時代的對決在北京八里橋一役中,高下立判。

不改變,就等著被淘汰。

子曰:『老而不死, 是為賊』。以現代的世界重新詮釋: 整體世界是一個生態的、有機的、不可控制的。任何朝代接近暮年, 總是動蕩; 任何產業接近飽和, 總是衰退; 時間不會停滯, 只會向前流動, 盛衰榮枯不斷轉換。如何在新時代站穩腳步,不被越來越快速的變化淘汰, 必須以不確定性對抗不確定性。

丹麥科學家巴克提出的沙堆理論正可以解釋世界所處的不確定性, 當沙粒堆成一定的規模之後, 再往上去, 每掉落一粒新沙, 原來沙堆內部結構的複雜度,每一秒鐘提升一百萬倍,每個點崩塌的概率都一樣。當整個社會由這些像沙粒一樣的人和小組織組成的時候,沙堆理論當中所呈現的邏輯── 下一刻發生什麼, 你根本不可能知道。

一個企業要生生不息必須學習如何在變動中順勢而為或逆勢操作, 把自己變成一個生態系統。松鶴齋能屹立百年之久, 靠的就是不斷的「變」,隨著時局的變遷,一再調整經營方向,找到自己的獨門生意,最後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

03 以文會友, 榮名為寶

滿清末年正值多事之秋, 內亂外患嚴重啃食了整個帝國的根基, 北京琉璃廠的百年老店松竹齋,隨著老東家的離世也陷入了危機,資金周轉不順,原本獨佔的皇城生意也面臨對手的瓜分。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媳婦張李氏臨危受命,知悉要成功讓老店度過這場大風暴必須要一名好的掌舵者,用比業界更好的待遇延攬了庄虎臣,他運用謀略: 向銀行借款、策略性倒閉、老店更名(改名松鶴齋) 另起爐灶,挽救了一次危機。

接著,秉著商鋪的精神── 以文會友,榮名為寶的方向前進。以文會友, 創造需求:

松鶴齋初始設定目標客群鎖定常用筆墨紙硯的官員, 庄虎臣並沒

有急於展開推銷,而是做了營銷,圍繞目標顧客而做了一系列看似和銷售無關的事, 主意為經營與用戶的關係,透過走進目標用戶, 關心官場的生活方式, 解決他們擔心和關心的事, 逐步贏得了信任。兩步驟到位。

第一步, 先賦予老舊東西全新的樣貌。縉紳, 看似只是官員官職與籍貫的名冊,實質上可以是官場生存的攻略本,松鶴齋每天更新縉紳,領先業界。這本由松鶴齋製作, 印製精美的攻略本, 成了松鶴齋的主打商品。庄虎臣花錢捐了一個小官, 方便行走於朝堂, 除了抄錄縉紳, 還可以結交更多政府官員, 其中最大的收穫, 就是結識了內務府御用品監管,額爾慶尼。這些都是庄虎臣對傳統中國社會政治與經濟是一體這事實的理解。傳統中國社會,士農工商,官員士子居首位, 也最需要筆墨紙硯等用品,能供應文房用品給皇家御用,更可以使商鋪的名號享譽全國, 這些都是他的商業敏感度。

第二步,設計衣帽間(招待所), 一個隱蔽的空間,方便官員交換情報, 也能換下朝服, 便衣逛琉璃廠, 松鶴齋這三個大字已經深刻印在它們的腦中,下朝 → 松鶴齋更衣,購入新的縉紳 → 逛琉璃廠。從官員士子到皇家內庭,有筆墨的地方就有松鶴齋的影子;有官場新鮮事的地方就有當日最新的縉紳,官場商場的強鏈結就此完成。

技術獨立, 榮名為寶:

張幼林夫婦引進雕版帖套作的工法, 不再委外製作雕版。可以自己製作不同於坊間的雕版,印刷出獨一無二又有質量的詩箋,清末的詩箋不但代表了雕版印刷技術的最高水平,也體現了這個時期典型的繪畫風格,木板水印的技術雛型就此開始。未來松鶴齋的木版水印技藝, 更被遴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揚于海內外。

掌柜和東家( 同時也是師傅和徒弟)的努力之下,老店的招牌再次擦亮,獨步北京琉璃廠。

04 組織變形,因勢變陣

孫子兵法講求勢,『形』影響『勢』,『勢』產生『力』,掌握『形勢』,就非常有力量。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如何掌握環境的『形』, 再利用『形』中變化產生的高低差,來產生有利於己的『勢力』。

大清國傾覆之後, 前朝的王公大臣沒了進項, 往後都得靠賣藏品過日子,宮裡頭的字畫珍寶開始流向民間。庄虎臣了解松鶴齋雖然是一家南紙店, 專營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但風頭變了, 買賣也要跟著轉型,看著形勢的轉變,因勢利導,因此開始了收購名人字畫的業務。民國肇建之後,接著軍閥割據,附庸風雅的新興貴族們為了方便送禮, 對字畫的需求大增,但古代名家字畫的價格對不懂字畫的人來說,根本是漫天要價,而古畫也存在仿畫的疑慮。松鶴齋的超級新秀, 王仁山,提出了: 讓當代書畫名家在店裡掛牌開櫃, 定潤格。依作品尺寸定價格。能號的出名的當代書畫名家字畫作品,賣給對於喜歡附庸風雅的人更有說服力。也避開了古畫曲高和寡與仿畫的問題。

孫子兵法《兵勢篇》:『善戰者, 求之於勢』庄虎臣與王仁山利用形勢, 創造了對買賣有利的環境。回到了開篇的沙堆理論, 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 企業如何生生不息, 不是守舊被大環境淘汰, 而是使自己成為一個生態體系,借勢而為。

05 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最後感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怎能得到勇猛之士, 鎮守中國之四方土地, 鞏固大漢江山?治理國家如是, 經營生意亦如是,怎能得到好的人才,為企業拓展版圖,鎮守四方?

前面提到的超級新秀王仁山, 正是松鶴齋欲得的猛士。如同張李氏禮聘庄虎臣般,張幼林亦以高規格的待遇拔擢王仁山,並答應給予最高的許可權。

東家張幼林答應三個條件:

1. 以後不再叫掌柜, 叫經理。

( 負全權經營管理之責, 而非只是掌管櫃檯)

2. 在王仁山當經理期間,他只對張幼林負責,除張幼林之外,張家的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工作。( 孫子兵法《謀攻篇》: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如果主管很有才幹, 精於權變, 東家不過度干預, 必能帶領整個企業趨於勝利。)

3. 松鶴齋今後的用人, 制定公平的辦法。決定任用與否, 東家不可干預。( 每個人都有公平晉陞的權利與管道)

前面提到, 任何朝代接近暮年,總是動蕩; 任何產業接近飽和, 總是衰退, 守成之主靠的是存量, 霸天下之人靠的是增量。往下闡述之前, 先提及存量與增量的想法。

讓我們先回到 15~ 17 世紀,歐洲的大航海時代, 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帶領著一些罪犯等素質低落的人去航海找尋新的貿易路線和新的貿易夥伴。為什麼是罪犯不是些公子哥或貴族? 因為在當時遠洋航行意味著冒險,無法準確測量經度,木製船殼無法抵抗船蛆的侵蝕, 儲備的食物不適於長期航行,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公子哥有很高的存量(坐擁高資產。生命寶貴,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而罪犯們早已經是一腳踏進棺材的人,幾乎沒什麼存量,就拚死一搏, 獲取增量(透過殖民、戰爭獲取財富,獲取人身自由)賭上性命的結果造就了地理大發現, 白銀、黃金、殖民地。

再拉回到 19 世紀, 超級新秀王仁山一躍成為松鶴齋的執行長的時代。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 官員、文人雅士等主要客戶也往首都遷徙。松鶴齋在北京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有死忠的客戶群(存量夠), 但國家首府的遷徙,讓商業模式進入一個新的航海時代。因為存量會隨北京城經濟活動的盛衰而波動,所以松鶴齋必須尋求新的貿易路線獲取新的增量。

1931 年南京分店的開展, 讓松鶴齋不再只是個老店鋪,而是往企業模式發展, 上海分店、洛陽分店、武漢分店、天津分店相繼開業, 松鶴齋進入了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

如果王仁山還是只想著商鋪的存量, 只想守成百年店鋪的基業而沒有顯著作為,那麼松鶴齋未來就還是北京琉璃廠的一家老商鋪,只能跟著北京的榮枯差不多的活著。如果拓展版圖,就能讓松鶴齋成為一個企業, 跟著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榮枯活著。要怎麼活, 怎樣活著的機會大一些, 很明顯。

商場如戰場,松鶴齋處於新舊經營模式的交界處;正如滿清末年, 新思潮工業化時代衝擊舊社會冷兵器時代。八里橋一役,中國古老的騎兵隊喪生於新式炮火的灰燼中,而松鶴齋卻可以在每個危機點找到新的藍海, 最主要就是開頭所提及的

『我們應該隨時代而組織變形』

松鶴齋在前代墾荒人:庄虎臣、張幼林夫婦等人的努力下,有了存量;在承繼者:王仁山、岳雨春、雲生等生力軍的開拓下,有了增量, 企業得以生生不息, 得猛士兮,守四方。

06 今天,我們該怎麼活?

松鶴齋的百年興衰史是滿清到近代中國的縮影;而松鶴齋的縮影, 我們可以把它想像為「普通人」的奮鬥史,精彩不亮麗,起落是無常。絕大部分的人, 沒有豐足的存量: 既沒有經世之才, 亦沒有豐厚的家底可供揮霍,只能每天汲汲營營, 努力在短短人生數十載之中, 苟全於世。諸葛亮《出師表》提及自身,『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在亂世之中, 能立足就已經很不易了, 遑論追求功成名就、澤披蒼生。

其實不管是否處於戰亂年代,我們所處的任一個時期,都是亂世, 有人的地方就有動蕩,世界處於不確定性的狀態。 松鶴齋( 松竹齋) 處於清末亂世中, 為了存活, 因應時勢而變形, 在亂世中找到了立足點, 最後生存下來, 延續至今。一開始, 出發點就是想活下去, 而非為了名揚四海。在起落無常的世道中,一般商業活動的周期往往短於人類的生命周期,如何永續經營成為百年企業,必須經歷許多浮沉, 先活,而後盛。簡化為單一個體「普通人」, 在這個中產階級消失的社會中就如同 15~ 17 世紀的航員,沒有存量,剩下的只可以有放手一搏的勇氣,獲取增量。在大時代中浮浮沉沉,掙扎著不讓自己滅頂。只要活著, 就有機會。

我們該怎麼活,並且有尊嚴的活下去? 2000 多年前, 孫武提出著名的「五事」 ── 道、天、地、將、法, 希冀在詭譎多變的戰事中取得更高的勝率。如果套用在個體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將軍(將),訂立目標(道), 順應天時(天), 借勢發揮(地),隨機變陣( 法),如此, 在亂世存活的機率將大幅提升。在達成存活的目的之後, 用增量累積了存量, 才有多餘的可能, 自我實現。功成名就往往是非預期性的水到渠成,因為有了改變, 才可開創無限可能。

全文完

【備註】

1 文中的松鶴齋其實就是榮寶齋,編劇將榮寶齋託名為松鶴齋

2 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雅意,此名亦是企業精神

洪崇晏 2018/2/23


推薦閱讀:

可以吹噓一輩子的梁啟超千古妙對張之洞

TAG:榮寶齋書籍 | 中國歷史 | 清代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