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槍不入的古希臘重裝戰士是吹噓?邁錫尼與殷商盔甲防具大比拼

編者按:一段時間以來,由於一些文章對少數幾件古希臘文明邁錫尼時期青銅甲胄的過分宣傳,給很多人帶來一種印象:古希臘人從公元1600年前的邁錫尼時代開始,在盔甲等防禦裝備方面,遠遠超過了中原地區的殷商文化圈。即古希臘人都是重甲,而殷商軍隊都是輕防護。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先對比一下頭盔。頭盔一直是古代軍事防禦裝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是《斯巴達300》這樣一部「抗波(波斯)神劇」里,斯巴達王家衛隊的戰士雖然都是裸奔,但頭盔卻是必不可少的。那麼,邁錫尼人的頭部防禦水平如何呢?

▲邁錫尼遺址的野豬牙頭盔

其實,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邁錫尼人的頭部防禦都不是依靠青銅或者皮革,而是利用一種非常奇特的資源——野豬的牙齒,或者是象牙以及公羊的尖角。這就是著名的「野豬牙頭盔」。邁錫尼人把這些動物身上的牙齒或者角質製成5-8厘米長度的小片,一般來說頭盔需要的牙角部件從40到140件不等。相對於同一時期或更晚西伯利亞居民所採用的木甲或者骨甲來說,「野豬牙頭盔」因其材料本身的堅實緊密而提供了更好的防禦力,但是也意味著更加高昂的代價。為了製成一件野豬牙頭盔,至少需要獵殺四十到五十隻野豬才可以。這顯然是一種普及不下去的防護裝備。

▲戴野豬牙盔的邁錫尼步兵及戰車手

而相對應的,殷墟中曾經一次性出土了超過140件青銅鑄造的頭盔。顯然,殷商青銅盔要遠比取材麻煩且不是金屬質料的野豬牙盔高端大氣上檔次。值得一提的是,邁錫尼人頭盔上其實也出現過青銅部件。比如在邁錫尼時期的克諾索斯墓葬中,發現過一些青銅碎片,早期的考古專家將超過150份青銅碎片拼接而成,形成了一個看似完整的青銅頭盔。這件頭盔在1952年被考古專家認為是邁錫尼獨立製造完整一體青銅盔工藝的體現,但是在後來的研究專著《Warfare in Ancient Greece——Arms and Armour From the Heroes of Homer to Alexander the Great》和《ARMS AND ARMOR OF THE GREEK》兩書中,這一觀點已經被推翻。

▲克諾索斯遺址發現的青銅-皮革複合頭盔,原物其實是青銅+皮革製成的仿野豬牙頭盔

因為這件頭盔太薄了,全重僅僅700克,自身基本不能提供什麼防護力——除非是作為皮革頭盔的附屬部件,而相關實物和壁畫也證明了這一點,克諾索斯墓葬中一併出土的150件青銅絲,復原頭盔上密布的用來綴連某種織物的圓孔,線性文字B與尼克米亞(Nichoria)墓葬發現的用青銅絲綴連而成的青銅殘片表明,所謂的克諾索斯一體青銅盔,也只不過是仿造野豬牙形狀而製成的複合盔,工藝水平和防禦力最多近似於商代出現的「青銅-皮革複合胄」。而且即便這種水平的頭盔相對於野豬牙頭盔,無論是實物還是在文物繪畫上出現的次數都太過稀少了。其實,直到公元前1150年的邁錫尼遺址上,野豬牙頭盔仍然是古希臘人頭部防禦的主力。

▲商代早期青銅-皮革複合頭盔,克諾索斯遺址出土的邁錫尼青銅皮革複合頭盔並不能提供比之更好的防禦效果

另外,邁錫尼晚期也出土了一些「青銅頭盔」,但無一例外都是青銅+皮革的複合盔,而非一體化的銅盔,波特斯—凱普洛夫森遺址(Portes-Kephalovryson)中出土的一堆帶有浮雕的青銅條可能是皮革為主體的頭盔的組成部分,甚至也可能只是阿里亞(Achaea)與科里尼(Krini)墓葬中那樣的給刀鞘做的裝飾品。公元前1050年出土於梯林斯的頭盔,在1958年的考古報告中也被認為是「真正的青銅頭盔」,然而在專家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件由至少四塊青銅片組成的頭盔也是複合盔,如果不利用青銅片邊緣密布的孔將其附著在織物上,這些金屬部分也是不能獨立成為一件頭盔的。

▲公元前725年的古希臘阿爾戈斯青銅盔甲,至少有一部分頭盔為鑄造青銅

因此,相對於已經在殷墟晚期大量鑄造一體化青銅盔的商代來說,邁錫尼人的頭盔技術並沒有什麼更出彩的地方,甚至還有所不如。而且,直到公元前725年的希臘阿爾戈斯墓葬中,希臘人的一體化青銅盔,也是以類似商朝青銅盔的工藝進行鑄造的,被西方研究古代兵器技術的專家稱為「笨重且不穩定」。中國此時都已經進入了春秋時期。

頭盔不如了。那麼鎧甲呢?可能有一些讀者都見過這一件盔甲的圖片。這件出土於希臘東南部阿爾戈利斯州丹德拉(Dendra)陵墓中的全身鎧甲,一直被當成是邁錫尼人防禦力巔峰,即後世希臘各種全身包裹在厚重青銅中的重裝步兵的先驅。甚至有人不惜聲稱「邁錫尼存在大量的青銅重防具,出土量也非常大」,然而這也是過度解讀文物的結果。

▲丹德拉式青銅甲以及野豬牙式頭盔

首先,丹德拉式青銅鎧甲的出土量極少,除了完整的一副外,其他地區只出土了過部分肩甲的構件。相對應的,考古學家在克諾索斯遺址中發現了足足190件武器,但防具卻只有青銅皮革盔或者野豬牙式頭盔,並無丹德拉式青銅盔甲。這種披甲率說起來著實有些讓人捉急啊!

▲邁錫尼武士想像圖,但顯然步兵很難裝備如此沉重且數量極其有限的盔甲,而且穿上這套甲的武士甚至不能把手抬起到如圖所示的高度

其次,過於笨重的丹德拉式盔甲幾乎不可能配備給步兵,而只是戰車手的裝備。在一些邁錫尼銘文上,也記載部分戰車會每輛配備一副丹德拉式青銅甲。還有,儘管厚度只有1毫米,丹德拉式青銅鎧甲也過於沉重了,出土完整一套鎧甲就以重達18公斤,要知道後世希波戰爭時期披掛全身甲,手持重達6公斤大盾牌的斯巴達戰士全套負重也不過22公斤。過重的盔甲加不太科學的設計,使得復原專家發現穿上盔甲後,武士的手幾乎不能抬高過肩膀,使其基本不能使用劈砍動作或者過肩的長矛突刺,而只能用劍或者長矛進行力度較弱的水平直刺,這對處於較高位置的戰車武士的攻擊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

▲晚期邁錫尼時期的文物畫,即便是戰車手也基本不披掛青銅鎧甲了

而且,顯然1毫米左右的青銅護甲能夠提供的防禦力是非常有限的,很難抵禦哪怕是40J左右的武器動能。更多的邁錫尼步兵最多只能以類似商周式的皮革綴銅甲作為防禦裝備。到了晚期邁錫尼時代,相關盔甲裝備率則更加撲朔迷離,純金屬製成胸甲只存在於銘文和陶器上的吉光片羽中,而並無任何實物出土,大部分出土文物都是皮革或者亞麻上綴以青銅泡的護甲,或者是近東的鱗甲。像某些刊物上描繪的那樣,大量出現穿戴金屬一體化胸甲的邁錫尼武士,目前來說並無任何考古方面的實物支持。

所以,一些文章里所幻想的可以在殷商軍隊里放無雙的古希臘邁錫尼青銅步兵全身甲並不存在。邁錫尼時代有的,其實不過是一種又笨重又不好用還沒啥防禦力的樣子貨……

編後語: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挑起新一輪的中國與外國大比拼。(不過某些人觀念里只有兩個「國」,即只有中國與一個名為「外國」的國的想法也是蠻搞笑的)也不是為了證明所謂中國最牛逼,其他文明都是渣渣的極端思想。這篇文章其實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很多之前看起來很高大上或超厲害的國外歷史文物,其實可能是國外考古研究和復原工作遠遠領先國內,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而已。所以,有時候看到國外很多看起來高大上的東西,不用著急崇拜與自卑,畢竟隨著國內相關領域的進步,挖出來的好東西越來越多了。而且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不在全部領域都拿第一,就應該批判和自卑的思維其實挺危險的。總之,要有點「文化自信」不是!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魔蛸菲格,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TAG:古希臘 | 盔甲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