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茶當中老樅的樅為什麼稱為樅

這個現象看似偶然的,但其實深層次暴露了茶農文化水平的問題,是一種想當然,又想標新立異,而後將錯就錯,一錯到底的現象。武夷岩茶外包裝上,常把「叢」與「樅」混用,有的寫「老叢」,有的寫「老樅」。這個現象與潮州的鳳凰單叢相似,但潮汕人對於文字非常的考究,一直有學者對"樅"提出了異議。所以,經過一番仔細的考證以後,當地政府吸收了學者的意見。現在已經統一用"叢"。

只要讀者查閱一下過去國內出版的有關茶葉的書就會發現,無論是武夷茶還是單叢茶,過去都曾用"樅"字。如華夏出版社《中國茶事大典》,就用「樅」,鳳凰單樅,武夷名樅。 那麼,叢與樅有否不同呢?查閱了《辭海》及有關字典,馬上發現樅與叢完全是兩碼事。 樅,(繁體樅)cōng(讀作蔥)zōng(讀作中);字義:說文解字:松葉柏身,從木從聲。辭海:一義為木名(也叫冷杉,常綠喬木,木材可做傢具或建築材料);二義為聳峙,翹然;三義為姓氏; 叢,cóng (繁體叢),字義:說文解字:聚也;辭海:一義為聚集,也指聚集而生的樹木:二義為細碎,三義為姓氏。 就讀音來說,潮汕方言讀音為"叢",而不能讀"從"。

在字義上,潮汕方言中"叢"是量詞,指聚生在一起的草或樹木,如一叢花,一叢茶,一叢樹。茶樹多為叢生,毫無疑問,準確的應為「老叢」,而不是「老樅」。之所以會用"樅"這千別字,大約是望生義,把樅與叢混同了。如果真用"樅"字,就該讀成"老蔥""名蔥"或者"老宗""名宗"了,茶葉都快變成蔬菜了。

老叢之所以稱老,指的是樹齡老;然而究竟多少年的樹齡才稱得上「老」呢?有的說30年以上,有的說50年以上,有的說至少要100年以上。事實上,所謂的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按50年樹齡計,從2010年逆推上去,只有在上世紀60年以前種植的茶樹,才可算「老叢」 ;如果按100年計,要上世紀初種的茶樹才夠資格。但上世紀初的老茶樹極為罕見,50-60年代種的茶樹也不多;真正有數量的主要是80年代種植的。而這些年老叢常常被作為炒作的對象。概念而己,由頭而己。

真正存活百年以上的茶樹數量非常少,而且那據有關植物學的分析,就像人老了一樣,老茶樹根系的吸收養分的能力也就會下降,其實,真的上了年紀的茶樹就像上了年紀的人一樣,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不少老叢的生產能力的日益衰退,最後到枯死,而它生產的有限的茶葉,想想都知道怎會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崖柏手串有收藏價值嗎?
文玩李師傅教選購文玩核桃只需懂七個字,絕了
車珠子怎麼做的,很難嗎?
榫卯,一種驚艷千年的中國美,明式傢具三十三種榫卯結構(動態圖)
老蜜蠟盤玩紋路會有什麼變化?

TAG:茶葉 | 茶道 | 文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