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到底該不該給寶寶喝水???

「寶寶發燒,要多喝水!」「寶寶腹瀉,要多喝水!」「寶寶便秘,要多喝水!」「寶寶口臭,要多喝水!」……醫生、家長經常督促寶寶喝水,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喝水有益於身體健康,那對於嬰幼兒這個特殊群體來說,水又有哪些特別的作用呢?嬰幼兒一定要多喝水才健康嗎?到底每天該讓寶寶喝多少水?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約佔兒童體重的70~80%,高於成人。水可以幫助運送體內養分、參與細胞的代謝反應、維持血壓穩定、調節體溫以及移除體內廢物等。

寶寶喝水少,會給健康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消化和排泄上,容易導致皮膚缺水、上火、便秘等,同時不利於寶寶體內的排毒,抵抗力也會受影響,所以爸媽要重視寶寶喝水這個問題。

對於寶寶喝水,家長有很多疑問,甚至是誤區,寶寶要怎樣健康的喝水呢?今天我就深扒了微信公眾號育果孕育助手,並且諮詢了專業醫生,之後整理出來這篇文章,跟大家說一下到底該怎麼給寶寶喝水

1、 多大的寶寶可以開始喝水

在臨床中,筆者碰到很多媽媽,尤其是看了很多育兒書籍的媽媽,寶媽會說「書上/網上說了,母乳餵養的寶寶6個月前不能喝水,容易水中毒。」的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建議是,在一般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寶寶在6個月內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飲料,包括水在內。請注意,是「一般情況下」而不是「所有情況下」,是「不必添加水」而不是「不能添加水」。

母乳成分中絕大部分是水,而且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素也是根據寶寶不同發育年齡段的需要而分泌的,只要媽媽奶水的質和量供應充足,的確不用補充水分。但也不用嚴格到一口水都不能喝。有時候喝完奶,給寶寶喝10~20ml的水,幫寶貝漱漱口,清潔口腔也是可以的。

如果一直不讓寶寶接觸水瓶,到六個月以後要給寶寶喝水,很多寶寶不認奶瓶,導致喂水困難。另外,也需要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適當做些改變。比如,在現在這種比較寒冷的天氣里,很多家裡都會開空調,有的農村會睡火坑,這樣就會比較干,需要適當給寶寶喂點水。在悶熱的夏天,寶寶出汗多,也是需要補充點水分的。

奶粉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需要額外補充水。因為喝奶粉的寶寶容易「上火」,建議一天補充2~3次水,一次20~30ml,在幫寶寶祛火的同時,還能加快腸道的蠕動,讓寶寶大便變得通暢。

水中毒的狀況一般好發於6個月以下嬰幼兒,癥狀包括嗜睡、不安、厭食、嘔吐、體溫降低等,甚至出現全身性痙攣、昏迷的現象。之所以出現水中毒的情形,主要因為嬰幼兒的腎臟功能要到1歲以後才能到達成人正常的標準。因此,一旦寶寶喝水太多,腎臟將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過多水分,而水分積聚過分稀釋血液鈉離子,造成低血鈉,引起水中毒。現實生活中沒有哪個媽媽會粗心大意給寶寶大量喂水,甚至用水代替奶,所以不至於達到水中毒的程度,因此不必過分擔心。

到了半歲以後,寶寶開始添加輔食,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的水分來參與機體的運作,於是需要額外喝水,無論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的寶寶。

2、寶寶每天要喝多少水?

無論任何餵養方式,是否需要額外增加水量主要看尿量。每天正常小便次數6~8次以上,且小便顏色也是透明清澈,像水一樣的顏色。如果一天沒有到這個次數或尿液顏色比較黃,就表示有水分不足的現象,這種情形下就要增加飲水量。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來粗略判斷喝水量,在正常情況下,每公斤體重一天的水分需要量約150毫升。除去奶中及食物中的水分,幼兒每天需要喝水600ml以上,學齡前兒(4~6歲)每天需要喝水1000ml以上,學齡兒需要喝水1500ml左右。但不能用牛奶或配方奶完全代替水,容易造成寶寶營養失衡。遇上特別情況如發熱、腹瀉、運動後等,需水量會相應上升(會在下面討論到)。

適宜的喝水時間:少量多次補充

? 兩頓奶/飯之間

? 運動時、運動後

? 外出玩耍時

? 劇烈哭鬧後

? 洗澡後

不適宜的喝水時間

? 飯前、飯時給寶寶喝水:可使胃液稀釋,不利於食物消化,也影響食慾。

? 入睡前。但對於睡前需要喝奶的小寶寶,建議在喝奶後少量喝水,清潔口腔。

? 極渴暴飲:在短時間內喝下太多的水,會使體內的血液濃度急劇下降,從而增加心臟的工作負擔,甚至可能會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應該先讓寶寶喝少量的水,休息會兒等身體狀況逐漸穩定再喝。

3、在什麼情況下要增加喝水量,即身體顯示缺水信息?

人體缺水的信號是口渴,嬰幼兒口渴大多不會表達出來,全靠媽媽或其他護理人員觀察寶寶所發出的缺水信號,及時給予補充水。

(1)舌頭嘴唇:寶寶不斷用舌頭舔嘴唇、口唇乾燥常提示寶寶水分不足,這一點是寶寶缺水的首要表現;

(2)小便:排尿次數一天下來小於6~8次,尿味重,尿的顏色很黃。;

(3)大便:大便變得乾燥,硬結;

(4)食慾:水分不足,胃腸道分泌的胃液減少,影響寶寶食慾;

(5)劇烈運動或大量流汗後;

(6)發熱:發燒會大量流汗,水分需求量高;

(7)腸胃炎:上吐下瀉時隨著水分流失時,身體的電解質也會丟失。因此,在腸胃炎時需要補充電解水,如口服補液鹽。經常在寶寶患腸炎時提及的脫水,是指在大量丟失液體同時沒有及時補充液體,導致寶寶出現脫水貌:皮膚黏膜乾燥、彈性差,前囟、眼窩凹陷,哭時淚少或無淚,尿量明顯減少。輕度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中重度脫水要用靜脈補液。

4、寶寶要喝什麼水?

一般情況下,最佳選擇仍然是新鮮的白開水。白開水最易於解渴,進入體內後最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輸送養分,清理身體內部的「垃圾」。

嬰兒專用水:一般是天然山泉水,純凈安全,不含雜質。各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更適合寶寶的身體,能呵護寶寶腎臟。缺點是價格比較貴。

礦泉水是對來自地下水源的完全沒有污染的天然礦泉水進行加工處理的飲用水。嬰幼兒腸胃、腎臟功能發育不全,礦泉水中的過多微量元素、礦物質會加重寶寶的腎臟及腸胃負擔。所以,長期飲用礦泉水不適合小寶寶。

有些家長說:「我們小區自來水有味,大人喝了都不舒服,不敢給寶寶喝白開水。」如果的確家中自來水不合格,可以考慮輪換用不同種類、不同品牌的水給寶寶喝。

不建議寶寶喝的水

純凈水/蒸餾水:進過多次凈化,水中的細菌等污染物被除去,同時也除去了鉀、鈣、鎂、鐵、鍶、鋅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這樣一來,寶寶在喝水的時候就不能像飲用自來水一樣得到人體一些必需的礦物質,長期喝這樣的水,對寶寶的健康不利。許多歐洲國家都規定純凈水不能直接作為飲用水。

以飲料代替飲水是不可取的。因為飲料中含有糖精、合成色素、香精、咖啡因等,長期喝飲料可引起寶寶食慾下降、影響維生素吸收、肥胖、失眠、記憶力降低等。

電解質水:只有當寶寶腸胃炎、腹瀉、嘔吐或有脫水狀況時才需要。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給寶寶補充過多的電解質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一般退燒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僅需要多給寶寶喝開水即可。所以單純的發燒不需要補充電解質水。

1歲以下寶寶禁用的水

蜂蜜水:因為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喝蜂蜜水有可能出現肉毒桿菌中毒,造成對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傷。所以蜂蜜水最早要在寶寶1歲以後再考慮嘗試。

純牛奶:容易引起寶寶牛奶過敏,1歲前寶寶如母乳不足,只能添加嬰兒用配方奶。

純果汁:同樣容易引起寶寶過敏,所以只建議喝稀釋的鮮榨果汁(而且不要經常喝)。

5、如何培養寶寶愛上喝水

有的寶寶一直吃母乳,沒有額外補充水分,等到6個月以後開始喝水時,發現寶寶不認奶瓶,造成喝水費勁。所以如上文所述,母乳餵養的寶寶偶爾給寶寶用奶瓶喂喂少量水,會讓寶寶不拒絕奶瓶,為以後喝水打下基礎。

寶寶的味覺在三個月以後就會慢慢建立,嬰兒時期是寶寶味蕾發育和口味偏好形成的關鍵期。有些媽媽在給寶寶補鈣時,口味選擇不當,過早地給寶寶品嘗多種口味和較濃郁的甜味,就會影響味蕾正常發育,寶寶就不願意再喝無味的白開水。所以淡淡奶味的鈣劑最適宜;在一歲之前不要添加鹽、糖等調味品,重口味食物同樣會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

6、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應採取漸進的方法,讓寶寶「接受水、習慣喝水並喜歡喝水」。無須強迫寶寶喝,避免讓寶寶對水產生反感、抗拒。讓孩子喝白開水比給灌藥容易多了,主要是媽媽們要「智取」。

每個寶寶的喜好與個性都不同,無論用湯匙喂、用吸管喝水,用學飲杯還是用奶瓶,都建議讓寶寶多多嘗試,找出所喜歡的喝水方式。對於大一些的寶寶,挑選可愛的顏色艷麗的卡通杯子吸引寶寶喝水。

家長多鼓勵並稱讚寶寶喝水的行為,同時以身作則,自己喝白開水,少喝飲料。家裡最好不要出現甜飲料。

讓孩子隨時都有白開水喝,經常提醒孩子喝水,出門養成帶白開水,在寶寶運動、玩耍時少量多次喝水。

總之,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打開寶寶喝水方式,讓寶寶愛上喝水!


推薦閱讀:

父母必讀!「乖孩子」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好習慣: 每年、月、日、時都在計劃
北大留學生12年不歸,拉黑父母6年——中國式孩子的絕地反擊(文末有萬字原文)
收藏!聰明的猶太父母都是這樣教孩子面對「挫折」的!
好習慣: 你的孩子知道明天該做什麼嗎?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