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瓦當, 最後的饕餮藝術盛宴
中國古代著名的饕餮紋,從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到夏代都有類似紋樣出現,殷商時期最為盛行,多鑄刻在青銅器,表現出一種神秘獰厲的美。
從動物形態角度分析,長角的動物如牛、羊、鹿等口中不長獠牙,凡是長有獠牙的動物如虎、獅、野豬等,頭上是不長角的,而饕餮是兩者都有。
就像饕餮形象本身的神秘性一樣,這種紋飾背後的原型是什麼,蘊含的精神含義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迷。古代典籍也語焉不詳。
古燕國人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他們不僅在器物上使用饕餮紋,而且大量使用饕餮紋做瓦當,且燕國瓦當饕餮紋飾的藝術性和細緻性不遜色於青銅器。
燕下都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在今河北省易縣。燕下都出土的瓦當以其豐富的紋飾種類、精美的製作工藝和高超的藝術性, 引起廣泛關注。
燕下都城址東西約8公里,南北約4公里,是戰國各諸侯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燕下都及周邊出土的瓦當,年代跨越春秋早期至戰國末年共500餘年。
燕國瓦當按紋飾劃分,有饕餮紋、人面紋、窗欞紋、樹木捲雲紋、幾何凸線紋、棱形紋、龍紋、鳥紋、獸紋、雙龍雙螭紋、山雲紋、山形紋等。
饕餮紋貫穿了燕下都瓦當使用的整個歷史,燕國瓦當紋樣的80%以上都是饕餮紋以及由其演變而來的變形紋飾。饕餮紋在周之後開始漸漸衰落和消失,而燕國瓦當上的饕餮紋消失的最晚,成為這種饕餮藝術最後的繁盛。
從燕國瓦當的饕餮紋傳統可以看出,古燕地與商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根據文獻「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和」燕亳「的記載, 燕、商很可能是同源。商先公王亥就曾經在易水河的有易部落活動。
周滅商後,武王封召公奭為燕侯,有稱為「舉」的商朝貴族遺民服事於燕侯。在北京琉璃河西周遺址出土的商貴族墓葬和青銅器銘文揭示了這段歷史。
周人對先商遺民採用較寬容的措施,商移民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燕文化是在商文化、周文化和燕地文化的互相交融和影響中產生的一種地域文化。其中具有突出的商文化因素,又有獨特地域特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