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國生涯系列(二十三)——德國人和古漢語-呂律

一段生活總會留下些痕迹。尤其是異國他鄉的生活。 我反覆地敘說著我那七年的德國留學工作生活。就想把這痕迹用筆觸的方式寫下來。1998年到1999年,2000年到2006年。 我的一段青春時光就留在了德國這個異國他鄉,隨之而生的還有美好或者有趣或者不有趣的回憶。記錄自己的生活,就是記錄不同的時代。

每當我書寫的時候,我寫下的文字都是現代漢語,其中會夾雜著一些文言文的表達,比如成語。我寫的簡化字,都是由繁體字演化而來。每一門語言都生動活潑,不斷地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並且遵循著簡化(Vereinfachung)的趨勢。但是每一門語言的發展與都與它的曾經無法割裂。我也寫過,現代漢語就是在古漢語的基礎上,發展,躍遷,進化,簡化。

德語也是如此,我寫過關於古德語和現代德語的文章, [德國生活]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十九)—— 我的德國老師(六)還會再寫點。對於我們外國人而言,這簡直就是兩種語言。但沒有古代德語,哪裡會有現代德語?並且隨著網路語言的發展,德國甚至現在還出現了自成一體的VongSprache。參見我之前的相關文章(以下均是): [德語語言] 我們時刻在語言的框架里說話——你知道德語中「語言」這個單詞的常見表達

我們漢語也是如此,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很多鮮活的網路語言的出現,讓我這個已過不惑之年的中年婦女也必須要與時俱進,時刻保持與時代語言的同步,否則出現喜大普奔,或者不明覺厲,細思極恐的表述,無法看懂啊。

我在慕尼黑大學(2001年到2006年)上學時,碩士課程階段主專業是德國文學,副專業是漢學和日耳曼語言學,博士階段課程時主專業轉為漢學研究,副專業是德國文學和語言學。所以我經常在漢學系的圖書館看書,查資料。因為按照德國老師的上課要求,有很多古代文獻需要看,尤其到了寫學期論文的時候,更是忙碌。

有一天,我正在慕尼黑大學漢學系查資料。一位同樣在圖書館忙碌的德國學生要給漢學系寫一份宣傳文章,有幾句話向我諮詢。我解釋了一下。那位德國學生詢問:「是不是用文言文比較好?」我一愣,在21世紀的德國大學漢學系,寫一份簡單的宣傳文章,需要用文言文嗎?我委婉地表達了我的想法。那位德國學生不置可否地離開了。

這僅是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小插曲。德國漢學系隸屬於文化科學學院,和我們國家的中文系還是無法比較的。但有些地方可以借鑒。在我在德國上大學的年代,德國漢學系的漢語教學,比起我們國家的德語教學而言(同樣都是外語教學),對古代語言的重視是超乎我們想像的。應課程要求,漢學系的二十多歲的年輕學生,必須要看很多很多古漢語資料。而且他們看的古漢語資料很多都是不帶標點符號,沒有斷句的繁體古刻本。至於德國教授的古漢語造詣,在我這個外國人眼中,是很厲害了。我也輔導過幾位德國學生的古漢語文章閱讀,就是幫他們講解,將古漢語文章逐句翻譯成德文。讓他們了解其大意。這是我在蒂賓根大學和慕尼黑大學讀書的時候。

在1998年到1999年,我在海德堡大學學習工作時,在漢學系教過一年簡單的現代漢語。那裡也一樣,漢學系對古漢語的重視度很高。但在課下,因為有統一規定,我和其他去教漢語的中國老師是不允許在課外教授學生漢語或者德語的。可惜更多情況不了解。[德國生活]我的德國生涯系列(十四)——我的德國漢學學生(一) [德國生活]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十六)——我教過的學生(二)

不論在哪所德國大學的漢學系,至少在我學習工作過的上述三所德國大學,留給我的一致的明顯感覺是,他們對現代漢語,對現代漢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視。每個德國學生都幾乎在上大學期間有到我們中國留學交流的機會。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現在應該這樣的機會更多。

所以這種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並舉的學外語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漢語對他們而言,是一門很難的外語。學現代表達,同時閱讀古代文獻經典。什麼都沒耽誤。一言以蔽之,研究性很強,也不脫離時代性。這是給我的感覺。

德語對我而言是外語。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門很難的外語。我在北京上大學學德語專業的時候, [德國語言] 專才和通才——你知道"德語專業"的表達嗎? 在我那個年代,從1993年到2000年,德語系選文學,語言學為專業方向的學生很少。學生本身就少,有些課都開不起來。更何況古德語這種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的課呢? 現在不知道怎樣。我就想表達,我們那時的學生,對德語這門外語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有點遺憾。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掙更多錢,學習更為實用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是更重要的。對這一點,我在步入中年以後,也有所感觸。包括在歐美,終生致力於純文學乃至古文或者哲學研究這些專業的人,通常不是家境優越就是甘於清貧。

在這裡解釋一下,在我那個年代,在當時,德國的學科設置沒有本科學位,只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而且,我們中國學生在國內完成的德語語言文學碩士文憑,德國大學是不承認的,不認可的。也就是不認為能等同於德國的德語文學專業大學畢業水平,而德國的大學畢業指的就是碩士畢業。

所以在沒換專業的前提下,我等於又把碩士課程學了一遍。所以,我們那個年代的學德語專業的學生挺悲催的。當時,2000年,我第二次出國,到德國繼續學習德國語言文學專業,我在國內那麼多年的德語專業學習,在我到德國之後,就能折算成四個學期。我的留德回國的中國德語老師們,曾經在德國也是這麼學過來的。這對於中國學生而言,真是挺鬱悶的。

德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直到2002年,才簽署了互相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議,即學歷互認。從那以後,中國畢業的德語專業碩士可以直接申請德國的同專業博士。在我們那個年代是不行的。我真是沒趕上好時候。

不提了。還是回到古漢語。德國人對古漢語很重視,還體現在另一點。在德國學習德國文學語言學專業,必須要有拉丁語基礎。而我一個中國學生,沒學過拉丁語,臨時抱佛腳也很難。幸好,當時,在德國大學有個規定,古漢語就等同與拉丁語的地位,到德國學習德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中國學生只要通過了一次將古漢語文章翻譯成德文的考試,就等同於歐洲學生通過拉丁語考試。

於是,我在2000年第二次去德國,到了蒂賓根大學後(2000年到2001年在那裡讀書),折算完學分後,就去參加了古漢語譯文考試,印象深刻。就在蒂賓根大學的漢學系,考試時間很久。不過,按要求,可以帶字典。內容其實挺簡單,考試題目我現在還記得,就是將屈原的《離騷》翻譯成了德語。我成績還可以,最後得了個2分。的確是不容易的考試啊。由此也可看出,學好自己國家的古老的語言,是非常必要的。

再補充一點,德國的成績計算和我們國家不一致,1分是優秀,2分是良好,3分是中,4分是及格。

現在,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北京從事基礎德語教學,同時翻譯編輯寫作同步進行。掙的真是不多。我其實也挺甘於清貧。但是有時心有不甘。畢竟念了這麼多年的書。還是希望能夠多掙些錢,擺脫窮困的讀書人的形象。

有時,我在家裡,或者去圖書館翻翻那些古代經典,比如《二十四史》,《四庫全書》等各類史書,還有很多很多的詩經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及各類《通志》,《廣記》,類書。就會想,說真的,這些文章在現代生活中還有用嗎?在現代生活中,它們的確顯得落伍了些。無用之用即為大用。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寫的每一個字,眾多的生活工作智慧,是不是都源自此?只不過潛移默化,不自知罷了。從語言形式上而言,只不過由繁入簡。那既然如此,我們大家為什麼不多看看呢?即使不從事這些專業,即使看這些文章暫時沒有「效益」。


歡迎大家來到我的這個小小的律一德語學習室,希望我的努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喜歡,歡迎掃碼關注,謝謝!

weixin.qq.com/r/mzqUjD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需轉載分享,請標明出處:呂律:律一德語學習室。謝謝!

有任何問題,請聯繫我:

電話:18101072751

電子郵件:lillylu0321@sina.com

微信號:nickel0321(呂律)

我的個人網路平台:

個人微信公眾號:律一德語學習室(lvlvgerman) (我2016年申請,2017年2月開始寫文章,每日更新,以前漏過幾次)

個人簡書賬號:呂律:我是呂律 (我2018年2月申請,寫寫我的前半生,不定期更新)

以下是我的其他個人平台,我都是用來轉載我微信公眾號:律一德語學習室,的部分文章。也歡迎關注!

個人微信公眾號備用號:呂律德語老師 (我2018年2月申請,備用號,不定期更新)

個人喜馬拉雅電台:律一德語學習室 (我2017年3月申請,音頻會話)

個人微博號:呂律德語老師 (我2017年8月申請)

個人頭條號:呂律德語老師 (我2017年8月申請)

個人知乎賬號:呂律 (我2017年10月申請)

個人知乎專欄:呂律:律一德語學習室 (我2017年10月申請)

個人豆瓣閱讀專欄:呂律:我的德國生涯系列 (我2018年1月申請)

歡迎關注,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多提意見!


推薦閱讀:

A Germans view on the recent immigration and the peoples reaction
斯圖加特汽車產業集群
看看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過去一周都忙了些什麼 ? ( Die letzte Woche der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
三個德國男人,三部DMC,一個地球
今天,他們都是「希特勒」

TAG:古漢語 | 德語 | 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