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們這些活在城市裡的"窮人"們

對於你來講,不管你是學生、白領、高管、企業主或者自由職業者,亦或是全職媽媽,是否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工作中有這樣的感受:

1. 如果你是學生,你是否感覺腳步匆匆,奔波於學校的各個角落:忙碌的社團、奮筆疾書的自習室、靜靜的圖書館、喧鬧的運動場、浪漫清風拂面的熱戀海灘。但是當你回首四顧,你發現這一切好像都是如流沙般從指間流走,抓不住,握不住。你所有的努力仍然讓你覺得學業無成,未來茫然無措的境地?

2. 如果你是打工一族,你是否過著2小時奔波在路上的風塵僕僕,8小時甚至10小時在企業的謹小慎微、察言觀色亦或是無所事事、流連忘返於網路的世界裡。生活中用著廉價的口紅、化妝品,偶爾去個星巴克、吃個馬迭爾,看場明星的演唱會都要在「微信圈」一番美圖秀秀之後朋友圈炫耀,實則「屌絲」的生活。但是當你拿著微薄的工資,在一切夜幕繁華過後,住進一間不屬於自己的狹小出租屋,內心的失落感是否會逐漸吞噬你或年輕或青春年華逐漸將逝的熱血和激情?

3. 如果你是全職媽媽,當你一天用1小時接送孩子,用2個小時準備早、午、晚三餐,然後又花2小時收拾殘羹冷炙,再花1小時打掃房屋清洗衣物之後。你終於一天有了難得的20分鐘坐下來喝杯熱水的時間,你孤寂的內心是否有過韶華易逝,芳華不再,人生何去何從的無助感和失落感?

其實以上就是大部分人在過的生活,在不同階段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在不同的事情上。時間慢慢的流逝,我們慢慢的老去,但是我們卻感覺生活走入了一個怪圈:時間變得越來越局促,緊張不夠我們揮霍。我們變得越來越忙碌、奔波,可是手裡薄薄的收入卻並不足以支撐起我們內心想要的生活。冬天都快過去了,那件你去試穿了幾次的羊絨大衣卻仍沒有足夠的錢去購買;下周就是你畢業論文答辯了,你的論文卻是剛剛寫了開題報告;是什麼讓你在雙十一凌晨前瞪大血紅雙眼就為了屯下一整年可以節省30塊的化妝棉?

以上所有的所有背後只有一個原因:稀缺。不管是金錢的稀缺或者時間的稀缺,背後是「稀缺心態」在有意識或者潛意識的主導著你的行為。

稀缺會俘獲你的大腦,它對人類大腦產生的影響,存在於潛意識之中:我們的思想會自動而強有力地轉向未得到滿足的需要: 對於飢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食物;對於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亟待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對於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想辦法支付每個月的房租;而對於孤獨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他人的陪伴。稀缺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無論大腦的主人是否願意,稀缺都會牢牢地俘獲他的注意。稀缺會降低大腦主人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控制力,其影響力非常大。

這裡引出兩個概念:什麼是稀缺心態?什麼是帶寬?

稀缺心態:貧窮是金錢的稀缺,忙碌是時間的稀缺。稀缺心態就是因為事物稀缺(例如金錢或者時間)形成的一種心態。例如,走在街上聽到促銷「再不買就吃虧了」,頭腦一熱就掏了錢,結果買回去根本沒用;畢業多年一事無成,突然在網上看到「三個月賺一百萬」的廣告,就立馬買火車票去應聘,結果陷入傳銷組織;大齡未婚,怕歲數再大就更沒人要了,結果第一次相親就迫不及待答應了,可是不到三個月就因性格不合「閃離」。

有這樣經歷的人,不乏頭腦精明者。如此犯糊塗,其實是「稀缺心態」在作怪。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缺錢,就會被一些促銷信息干擾,買回沒用的東西;覺得自己缺事業,急於一飛衝天,便被假廣告迷惑;覺得自己缺感情,急於嫁出去,就會陷入失敗婚姻……再比如,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會熬夜學習或工作,導致第二天精神不好,反而影響效率;內心寂寞的人渴望交朋友,卻因此變得敏感,事事察言觀色,反而影響了正常的交際能力。

帶寬:或者說心智帶寬,是指人的大腦在固定的時間內能夠處理信息的總量。我們大腦的認知能力、專註程度、控制能力同樣有一個「帶寬」的最大值。如果超過了大腦同時處理信息總量的最大值,我們大腦同樣會出現帶寬不足的問題,工作、生活、學習效率也會嚴重的下降。而稀缺和帶寬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如果出現稀缺心態,那麼它會降低我們帶寬的容量,導致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而發過來,如果你的帶寬足夠寬,容量最夠大,那麼它也會發過來解決稀缺的心態。

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案例分析:方舟畢業於2013年,畢業後進入一家韓資汽車製造業。他總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早上6點鐘起床,花1個半小時時間擠公交車才到公司,在公司一直加班到7點鐘,晚上8點半鐘才回到臨時租住的小屋裡,等吃完晚飯已經是10點了,想看書、和女朋友聊天的時間都不夠,有時就看著電視昏昏然的睡去。這樣的時間一晃就是4年,他的職位也從車間主任升到了車間主管的位置,錢雖然漲了一點,但是仍然過著拮据的日子,時間仍然是忙忙碌碌。每年總會在年初做一些規劃,例如一年要存下1萬塊,要學習自己喜歡的吉他,要開始理財。但是在規劃實施的時候,感覺一年好像很遙遠,於是時間一拖再拖,結果一轉眼又是年底,於是開始緊張。本來計劃年底的旅遊取消了,要看的電影取消,要買的一件風衣可以再放到明年春天打折再考慮,平時外出就餐也轉向了自己的小廚房。沒想到年底2個月下來,竟然也有了8千塊的存款。為什麼在過去的2017年前10個月他幾乎剩不下存款,但是在最後的2個月卻能剩下8千塊。其實當時間變得稀缺的時候,只剩下2個月,會迫使人做出選擇,所有抽象的事物都會變得具體起來。

稀缺有益的一面在於,資源(時間或者金錢)稀缺換來了專註與回報。當我們感到缺少某種東西時,思維會集中在眼前的迫切需要上,能全面調動起熱情和能力,做事更專心,促使問題解決;還會令人更敏銳地感覺到一塊錢、一分鐘、一卡熱量、一個微笑的價值。研究顯示,孤獨的人更擅長解讀表情,窮人更善於控制成本。無論是有關工作還是娛樂,只要時間有限,我們都會盡量將其利用得淋漓盡致。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專註紅利」也就是稀缺俘獲大腦時所產生的積極成果。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稀缺會產生更強的不利作用。當專註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事物。例如上面講的方舟,在最後的幾個月里,由於專註於節省開支,他們公司在每年年底都會組織一次優秀主管自願赴韓國與韓國總部領導的見面會(其中一部分費用需要個人支付),結果方舟只盯著省錢,同時也認為去韓國對他個人後續發展沒有太大的推動作用,回絕了這次赴韓見面會。而在隨後的年底晉陞時,他的直接上級以這個事情為例,認為方舟的上進心不強,駁回了他的晉陞申請。想必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沉浸在一本書或一部電視劇中時,身旁朋友提出的問題我們往往會充耳不聞。可見,專註同時也會將其他事物排除在外。所以,我們可以說稀缺令人「專註」,也可以說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只能一門心思地專註於管理手頭的稀缺。

「管窺」這一詞語指的是人們的視野會因稀缺問題變得狹窄,形成管窺之見,即只能透過「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

我們專註、管窺、著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於同樣的原因:那些存在於「管子」視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稀缺將我們的大腦俘獲時,我們不會通過對得失利弊的謹慎思考來進行權衡。我們用管窺的方式來應對稀缺。管窺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我們會因此做出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決定。我們可能會在學校里「聽著」教授授課的同時,一邊看著下一堂課就要抽查的英文單詞;或者在一邊看著公司的郵件,一邊打開淘寶考慮最近需要購買的商品。這樣做的確能夠節省出一些時間,但是卻要付出代價。我們很可能會錯過教授授課時的重要信息或者錯誤理解郵件中某個詞語的信息。而開車時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就更有可能會釀下災難了。每次想到有人開車時在做別的事情,我們首先就會聯想到邊開車邊打電話的司機。管窺會令人們想要同時做幾件事情,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這是在「管子」視野之內獲得的收益;而節省時間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則處在「管子」視野之外。

帶寬負擔會降低人的智商

試想你正在用筆記本電腦上網。在速度較快的電腦上,你可以輕鬆地從一頁跳轉到另一頁。但電腦現在同時運行著好幾個程序:你邊播放音樂,邊下載文件,還同時開著好幾個瀏覽器窗口。突然間你意識到,自己不是在網上衝浪,而是在網上蠕動。這些同時運轉的程序佔據了處理器的大量空間,而瀏覽器的速度也因此變得極其緩慢。對於我們的心智處理器來說,稀缺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應。稀缺會不斷地給大腦裝載其他處理內容,而留給處理當前任務的「心智」就沒有那麼多了:稀缺會直接減少帶寬——不是減少某人與生俱來的帶寬容量,而是減少其當下能用得上的容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有的時候感覺整個人突然「當機」了,在學校里偶遇你喜歡的女生跟你打招呼,你本來舌如蟬黃的嘴巴突然笨手笨腳,腦袋一片空空;在公司的年會上,你被公司的高層突然點名發言,原來邏輯清晰思維敏捷的你嗯嗯啊啊的話都說不通順,讓高層對你直搖頭。這都是你的帶寬在瞬間被急劇減少帶來的結果,帶寬的負擔讓你的智商在這一刻變成了小學生。

稀缺會形成帶寬負擔,而這就意味著,稀缺不僅會短時間降低智力水平,而且會降低自我控制力。這就是為什麼滿腦子想著第二天公司重要演講的主管會因為女兒的一點小錯誤就大發雷霆,因為工資低而心事重重的員工會怠慢客戶。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餘閒

窮人往往會盯著他手裡的每一分錢,記錄下每一毛的花費和去向。但即便是如此,生活仍舊過的緊緊巴巴,監控手裡並不充足的錢的流向能對於防止無所節制的花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並不能解決脫離貧窮的問題。而反觀富人,並不會對每一筆錢的流向嚴格監控,他更關注大額的花銷流向,在此之外留有一定數額的錢應對日常的花銷,即便是偶爾隨意的花銷也並不會對他的財務狀況產生大的影響。

以上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富人有足夠的「餘閒」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花銷,而窮人卻沒有,如果這裡額外支出了,往往在另一方面就需要節省。許多富人會十分享受金錢上的餘閒。研究顯示,高收入購物者不記賬的比例是普通人的兩倍多,因為他們「沒有必要記錄,根本不差錢」。這裡的餘閒(slack) 就是我們在擁有很大空間,不存在稀缺心態時的產物,也是我們在資源豐富時進行資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餘閒能讓我們輕鬆地避免選擇負擔。 你之所以必須在公司加班和電影之間做選擇,是因為你可以利用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你有餘閑,就可以兩件事情都做。當你逛街買衣服時,同時看到兩件你喜歡的衣服,如果口袋裡的錢有限,你就不得不二選一。無論是金錢餘閒、時間餘閒,都會給予你不去做選擇的權利。此時,你就可以說:「我兩個都要。」與米爾頓·弗里德曼「自由選擇」的理想相反,餘閒給了我們無須做選擇的自由。

沒有餘閑時犯的錯,往往很嚴重。對於月收入2000元和5000元的兩個人,花費500元買一件衣服造成的後果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前者,可能因為這筆額外的支出而導致無法支付下月的房租,而為了支付房租不得不從信用卡透支,而這又產生另一筆費用。而對於後者,可能僅僅是少下兩次館子而已。再例如,裝修房子的窮人和富人,窮人為了節省費用在廚房和衛生間的一些部件例如龍頭、閥門上利用了質量一般的零件。雖然當時省錢,但是使用幾年後,因為質量不好而導致水龍頭爆裂結果不僅僅把自己的房子淹了,還把樓下的鄰居也淹了,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了裝修上節省的費用。而反觀富人,雖然在裝修之初的一次性投入超過窮人,但是後期的維護成本、突發事件的沉沒成本都小於窮人,反而更省錢。

窮人之所以窮,即便是給予一次性的財務補助,也會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原來的貧窮狀況。這是原有的稀缺心態影響了他的行為方式,除非是稀缺心態發生改變,不然仍舊生活在貧窮之中

如何從貧窮和忙碌中逃離出來?

方案一:逃離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訂對未來的計劃。這句話在很多勵志、雞湯的書中都被人多次提起。而實際的情況是在稀缺心態的控制之下,我們很難集中精力去做到這一點。制訂計劃很重要,但並不緊急,而這類事情正是管窺心態導致我們所忽略的事情。

做計劃,需要退後一步來審視自己的生活,而雜耍則會讓我們始終處於當下——將關注點集中在就要落下的球上,使我們很難顧全大局。你也很想停下腳步,不再追趕,但你需要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以至於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停下來。現在,你必須要付房租;現在,你必須要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一項工作。長期計劃看書、健身、修身養性、為未來儲備一筆養老金,肯定是在你的「管子」視野之外的。

最重要的是,對未來進行計劃需要帶寬,而稀缺則是帶寬的沉重負擔。例如企業中的白領,每天都要反覆思考許多事情或者荒廢許多時間:明天的報告還沒有整理,上周就應該制定的計劃還剛剛開頭,馬上就要年底總結、述職報告都沒有眉目,

這種想法會一直逗留在他們的腦海中。這些想法會成為實實在在的重負。在這種環境下,集中精力去制訂逃離稀缺陷阱的計劃確實很難。

最後,就算制訂了計劃,我們真正執行起來也會有難度。我們了解到,美好的意圖總是無法落實。在面對外界非常有吸引力的事件時,我們很難拒絕花費金錢或者時間。按計划行事,需要帶寬和執行控制力,而稀缺會削弱我們在這兩方面的能力。

方案二:給窮人一筆資金,然後他就可以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下去,然後從此脫貧致富,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你信嗎?很多人相信這一點。一筆錢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實際的情況是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下的人,即便偶爾暴富,也會很快變成窮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做過一個調查:最近20年來,歐美彩票頭獎得主,5年之內,破產率高達75%,而7年後破產率接近92%,吸毒、酗酒,紙醉金迷。。

So,那麼到底如何來做呢?改變心態,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窮人會一直貧窮下去,而孤獨者也註定會繼續形單影隻;繁忙之人永遠會日理萬機,而節食者的計劃也總是會以失敗告終。稀缺造就了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會令稀缺長存。

如何逃離稀缺方案一:為未來構建足夠的「餘閒」(時間或者金錢)。

· 存儲「未執行行動基金」。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定下很多的計劃,但絕大部分人最後都會不了了之。與你的朋友、同學或者家人建立「未執行行動計劃基金」,每周或者每個月相互監督雙方計劃執行情況:本周的單詞背過200個了嗎?這個月要做的報告完成了嗎?計劃看的書看了嗎?如有完不成的項目,把一定數額的錢(數額要足夠大)放到基金里,相互監督。

  • 讓「疏忽」等同「默許」我們早已把儲蓄這件事情忘到了九霄雲外。我們的儲蓄賬戶,從退休存款到孩子們的大學教育存款,數額一直在穩步上升。而事實上我們早就沒有主動儲蓄很多年了。那麼,我們是如何在不主動儲蓄的情況下存錢的呢?許多人都在採用這種方法:很早以前,我們兩人就加入了一個儲蓄計劃,它每個月會自動從我們的工資中轉存10%。雖然我們每日的行為似乎是對儲蓄的完全忽略,但存款餘額卻在增長。我們在花錢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儲蓄這個問題。自動轉存功能使得我們可以在完全忽略儲蓄的情況下進行儲蓄。
  • 對於那些被家務勞動束縛住的人來講,買一台掃地機器人、洗碗機每天節省2~3個小時的家務勞動時間,那麼1年下來你就可以有:2.5小時*7*52=910個小時,按照每天8小時的學習時間,你就有113天的時間去學習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那些租賃房屋居住的白領們,把你的租屋調整到距離公司走路不超過20分鐘的範圍,那麼相對於那些每天花費2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的人,你可以節省的時間是:2小時*5*52=520小時,同樣按照每天8小時學習時間,你就有65天的時間去學習。當然你付出的可能是更貴的租房成本。
  • 放下你的手機,關閉你的電視和電腦。找到你曾經內心喜歡的一件事情,不管是看書、健身還是學習一項技能,不顧你現在年齡多少,開始走出第一步。
  • 將有效帶寬最大化,而不是工作時間最大化。每天的工作不要排的太滿,給自己留出30分鐘的餘閒,既是為了緩衝額外事件對時間的需求,也是為了給自己留有回顧思考的時間。
  • 每個人都有一個賺錢的想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還有很多賺錢的念頭。不管別人看來多麼的不靠譜和荒謬,先開始做下去。當你開始做了之後,你會發現更多的方向和門向你打開。你的成功之路也許不是原來的設想,但是堅持下去不斷嘗試,總有一個方向會成功。
  • 只要有可能,就要將警醒型行為轉變成一次性行動。 若不想每次經過廚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購物時保持警醒,乾脆不買零食。許多日常事務都適用於這一原則:保持房間的整潔,需要警醒意識,要麼就一次性地請位清潔工定期打掃(假設你有能力承擔這一費用);每個月支付賬單時需要警醒意識,而設置自動還款只需一次;開車上高速路時提前準備好零錢,需要警醒意識,而辦理ETC速通卡僅需一次。
  • 在帶寬充裕時行動。在你有一定閑錢(例如月初剛發了工資)的時候採取行動,規劃理財基金,而不是等到月底錢花光了再開始行動

推薦閱讀:

AI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永久的)勞動力遷移
張五常:從科學角度看經濟學的災難
經濟學原理|供需
原來北京的小姐只要200?為什麼小姐也降價了?

TAG:生活 | 經濟學 | 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