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山水地圖》遺失的終點,神秘的「魯迷-羅馬」城

今年春晚上有一個特別的環節令我們印象深刻,那就是由張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及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共同見證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的回歸。

《絲路山水地圖》又名《蒙古山水地圖》約繪製於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間,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屬於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但是從《西域土地人物圖》的相關記載來看,保存到今天的這幅《蒙古山水地圖》只是原圖的四分之三,地理範圍從嘉峪關到天方(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共211個西域地名;其餘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範圍從天方到魯迷(時為奧斯曼帝國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原圖長度當在40米左右。

根據《西域土地人物圖》的記載《絲路山水地圖》的終點應該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魯迷」,今伊斯坦布爾。這裡為什麼被當時的中國人成為「魯迷」呢?

眾所周知「伊斯坦布爾」原是東羅馬帝國(新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君士坦丁堡本名乃是羅馬——即ROME。那麼為什麼君士坦丁堡本名是羅馬呢?

公元330年前後,由於匈奴人和蠻族的壓迫,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城衰敗。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乃遷都,在小亞細亞半島(即安納托利亞),也就是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地區建造新城作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所命名仍然叫羅馬(RUM),在波斯、敘利亞語中稱PRUM。小亞細亞語RUM,拉丁文記為Romē,這個Romē,元明以後漢語譯為魯迷、肉迷或者魯模,都是指君士坦丁堡的羅馬城。

建造此城的君士坦丁大帝(272一337年),又稱君士坦丁一世。公元前27年羅馬執政官屋大維稱帝,用帝號為凱撒大帝。君士坦丁是此後的第42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歐亞交界處的小亞細亞半島建立了第二個羅馬城——君士坦丁堡,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羅馬皇帝。

在建城後的一千年中,君士坦丁堡一直都使用「羅馬」為官方正式名稱。歷代的羅馬帝國皇帝包括君士坦丁大帝也一直沿襲羅馬皇帝的稱號而稱自己為「凱撒大帝」,包括後來的俄羅斯沙皇名稱,亦是來自凱撒皇帝之簡稱,即「撒皇」—沙皇。

1453年,奧斯曼突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羅馬—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將奧斯曼突厥帝國首都由土耳其埃迪爾內(阿德里安堡)遷至君士坦丁堡,宣告以此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但是之後的很長時期,此城仍然沿襲其舊名而被稱為「羅馬」,這也就是元代、明代人所傳說的魯迷、魯密或者肉迷城及國的由來。突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也沿襲羅馬皇帝的稱號而自稱為「羅姆凱撒」(突厥語Kaysar-i R?m;即「羅馬凱撒」)。

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帝國的繁盛時代,據說人口曾經達到50萬人(8世紀前後),而在1204年及1453年由於遭遇十字軍和突厥人的多次攻掠及浩劫,極度衰敗,人口下降到僅存1萬人。在建都君士坦丁堡後,穆罕默德試圖復興該城。他號召在圍城期間逃離該城的原住居民回歸,並從安納托利亞其他地區請來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定居。他還邀請歐洲人移居此城。此後的君士坦丁堡成為了一座開放的國際性都市。同時穆罕默德還修繕了該城的基礎設施,建造大巴扎(市場),建造了蘇丹居所託卡比皇宮。穆罕默德二世宣稱奧斯曼突厥帝國乃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和政治延續,自己則是凱撒皇位的合法繼承者。

這也就是此後的奧斯曼突厥時代,君士坦丁堡仍然被稱為羅馬——即明朝人所記載的魯迷、路密或者肉迷的原因。

20世紀后土耳其遷都安卡拉,此城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正式改稱為伊斯坦布爾。

推薦閱讀:

褒獎熱誠的傳統(獎章篇)
這款《COD二戰》里的「國民突擊步槍」,見證了納粹最後的瘋狂
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遷
帝國春夢
文物002.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丨風華絕代的「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和他的組印

TAG:歷史 | 地理 | 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