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恩恩怨怨——無聲的衝突與教訓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建交 65 年來,兩國關係大起大落,幾經波折。從素無往來到親密兄弟,從海內知己到勢同水火,中阿關係的曲折大多不為人知。

一、建交初期(1949-1954 年)

繼1949年中阿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之後,1954年兩國又在雙方首都互建大使館,此後,兩國關係迅速發展、政治互訪、經濟往來和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進展順利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高層訪問中國工廠

阿爾巴尼亞委派留學生來華勞動學習

1954一1956年間中阿雙方分別派出了較高級別的政治官員進行政治互訪和交流,並在此期間簽訂了一些合作協定。1954年阿外長什圖拉訪華期間,兩國政府簽訂了《技術與技術科學合作協定》。

中國人民郵政髮型的紀念阿爾巴尼亞獨立郵票,象徵著蜜月期的中阿關係

建交後 , 獲取中國援助成為阿對華外交的重中之重。徐以新大使赴任後, 霍查幾乎每個月都要與他會一次面。就在第一次會見中 , 霍查就直截了當地向中國請求援助 。

作為對霍查求援的回應 , 1954年 11月 ,李先念副總理訪阿時宣布 ,中國政府無償贈給阿方價值 1000萬盧布的小麥 、大米、糖 、絲織品等。此外 , 李先念還與謝胡簽署了中國政府給予阿 5年期 5000萬盧布長期低息貸款的協定。

霍查與周恩來總理會談

中國政府認為, 「由於阿爾巴尼亞的特殊情況, 我們還應該給予特殊照顧, 因為阿爾巴尼亞本身的發展也就是我們和平民主陣營力量的加強, 阿爾巴尼亞的存在 , 對我們就是一個支持和幫助, 它牽制著帝國主義 」

阿爾巴尼亞人民軍裝備大量的中國援助的「56式」

阿爾巴尼亞人民軍女兵裝肩背中國援助的「56式」

阿爾巴尼亞人民軍山地師閱兵展示的中國援助「56式」

同年11月,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主席謝胡致函周恩來總理,緊急請求中國政府援助小麥、大米和食用油,並希望能於年第一季度運到。陳雲代總理致函謝胡根據中國經濟情況,供給阿小麥5萬噸、大米2千噸、食用油2500噸。

中方宣傳中阿友誼的海報

二、暗潮湧動下的中阿關係:南斯拉夫「第三者」

中阿兩國領導人在南斯拉夫問題上的碰撞 ,根源於兩國與南斯拉夫各自不同的關係 。在整個 50年代,中國對南斯拉夫的政策基本上跟著蘇聯走。

在「一邊倒」政策下,意識形態成為中國建國外交的核心

早在 1949年 10月 5日 ,南斯拉夫就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但為了照顧蘇共的態度 ,中國政府對南採取避而不答的 「擱置」態度。

鐵托訪華,中國與南斯拉夫關係正常化

直到1954年 ,赫魯曉夫派特使赴北京向中國領導人通報蘇聯準備與南斯拉夫重歸於好後 , 中國才在1955年 1月同南建立了外交關係

70年代鐵托訪華

毛主席認為 , 阿南不和, 「不是阿爾巴尼亞的責任, 也不是南斯拉夫的責任, 責任在於(共產黨與工人黨)情報局」。

右圖為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左)與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右)

1946年 7月 ,阿爾巴尼亞與南斯拉夫簽訂了 《友好、合作與互助條約 》,兩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盟友。此後 ,阿 、南還簽署了一系列強化兩國經濟一體化的協定 ,如統一貨幣、統一價格以及合併海關 。

阿爾巴尼亞建國初期閱兵

根據這些條約和協定 ,南斯拉夫加快了把阿爾巴尼亞納入其主導的巴爾幹聯邦的進程:阿政府和軍隊中一些重要位置由南斯拉夫人把持 ;阿的部分經濟部門也被南斯拉夫控制 ;甚至連本該由阿爾巴尼亞共產党參加的 「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會議也由南斯拉夫共產黨代勞。

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大會上批駁南斯拉夫企圖吞併阿爾巴尼亞的野心。

南斯拉夫的這些措施引起霍查等阿爾巴尼亞領導人的不滿。時任阿部長會議副主席凱萊齊在 1960年 10月 20日曾對毛澤東說過 , 「我們有很多事實證明 , 從 1943年起, 鐵托就想變阿爾巴尼亞為南斯拉夫的第七共和國」。

為擺脫對南斯拉夫的依賴 , 霍查尋求蘇聯的幫助 。

霍查在建國初期是忠實的蘇阿關係捍衛者,也是斯大林主義的追隨者。

1947年霍查訪問蘇聯 , 與莫斯科建立直接的合作關係。

1947年霍查訪問蘇聯

1948年蘇南交惡給了阿爾巴尼亞擺脫南斯拉夫的絕好機會。

1948年蘇南衝突爆發

當南斯拉夫被斯大林從情報局開除時 , 阿爾巴尼亞成為第一個公開響應蘇聯的東歐國家。阿政府一鼓作氣把所有的南斯拉夫援阿專家、顧問請回了國 。阿還單方面切斷了與貝爾格萊德的經濟和軍事聯繫 。

毛主席在阿爾巴尼亞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和稀泥」的態度使霍查極為失望。霍查抱怨道 , 「從和毛的會談中,我們沒有學到任何積極的、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對毛有關情報局、斯大林和南斯拉夫的講話極為失望」。

三、親密期(1955-1971 年)

1955 年 5 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問南斯拉夫,蘇南兩國關係趨於正常化,蘇阿關係初顯裂痕。

1955年,蘇南衝突爆發後幾年赫魯曉夫訪問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標誌著蘇南關係的緩和

赫魯曉夫會見鐵托

此後蘇聯大國沙文主義傾向日趨嚴重,頻繁對阿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指手畫腳阿勞動黨擔心喪失經濟獨立、淪為蘇聯附庸,對蘇疑懼加深,為此後阿蘇決裂埋下伏筆。

與此同時,中蘇兩國關係也趨於惡化。蘇共在處理兄弟黨、兄弟國家之間關係時所表現出的「大國沙文主義」更引發了中方的不滿。1958 年後,接連發生的「長波電台」、「聯合艦隊」等事件,致使中蘇矛盾升級。

1960 年 6 月布加勒斯特會議上,中蘇兩黨代表團激烈交鋒,阿爾巴尼亞代表團力排眾議,表態支持中國。

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世界共產黨與工人黨會議上,蘇共以教條主義攻擊中共。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上台演講力排蘇聯攻擊,力挺中共。

在意識形態領域相互認同的基礎上,中阿兩黨迅速走到了一起。此後在多次國際共運會議上,中阿兩黨團結一致,與蘇共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也因此徹底激怒了赫魯曉夫。

「中阿兩黨、兩國人民革命的戰鬥的友誼萬歲!」

1960 年至1961 年,蘇聯先後單方面撕毀對中、對阿經濟、軍事援助合同,撤回全部援中、援阿蘇聯專家。1961 年底,蘇聯中斷了同阿爾巴尼亞的外交關係。

霍查在勞動黨大會上

當中蘇關係、阿蘇關係跌入冰點時,中阿關係迅速升溫。中國在自身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數目驚人的物資和貸款,使阿得以順利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

此後兩國高層互訪不斷,且禮遇規格極高。周恩來總理先後於 1964、1965、1966 年三次訪問阿爾巴尼亞,受到阿方領導人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

周恩來總理訪問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霍查在地拉那機場熱情迎接。

周恩來總理訪問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霍查在地拉那機場熱情迎接

周恩來總理與霍查出席地拉那文娛活動。

阿方宣傳中阿兩黨友誼

阿國高層也頻繁訪華,阿總理穆罕默德·謝胡 1966 年訪華時,中方安排首都北京百萬群眾夾道歡迎,盛況空前。

1966 年 5 月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成為世界上唯一對「文革」表示支持的執政黨。

霍查與紅衛兵

1967年文革初期,霍查接見訪問地拉那的中國紅衛兵歌舞團。

四、中阿親密關係破裂期

1972 年 2 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兩國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此事在阿爾巴尼亞引發強烈「地震」,阿勞動黨表示強烈反對,中阿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1973 年後,兩國雙邊來往大幅減少,訪問規格不斷降低。1974 年 10 月,阿總理謝胡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強烈要求已處於經濟崩潰邊緣的中國,在阿爾巴尼亞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繼續提供高達 50 億人民幣的貸款。

1978 年 7 月,中國政府正式照會阿爾巴尼亞當局,停止對阿經濟、軍事援助,停止支付現金援款並撤回所有專家,中阿關係徹底跌入冰點。1979年起,阿爾巴尼亞中斷了同中國的一切交往,雙方勉強維持著一種「表面的外交」。

五、深刻經驗教訓:對外援助不應以意識形態為標準,不應打腫臉充胖子,應量力而行。

中國為阿爾巴尼亞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 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通訊和廣播等部門的項目, 大大提高了阿的工業化水平。

1)應當強調指出的是, 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的大量援助, 正是在中國「三年困難時期」, 以及後來在粉碎「四人幫」和遭受唐山地震, 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中國盡了最大的努力, 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設備、機械、拖拉機、車輛等提供給阿, 僅糧食就達 180 萬噸。

2)據統計,中國對阿援助的近二十年間,經濟、軍事援助項目總值高達100 多億元人民幣,成為當時驅動阿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當時經濟和技術仍比較落後的背景下,很多援阿項目已遠遠超出中國的能力範圍,使得中國國民經濟付出了巨大代價

3)同時,超出國力的外援也難以為繼,當中方援助力不從心時,雙方互相埋怨,最終反目為仇。

中國人節衣縮食、勒緊褲帶, 萬里迢迢, 很不容易運去的大量鋼材、機械設備、精密儀器等, 阿方隨意堆放在露天地里, 常年風吹雨打。

我們的專家看到這樣嚴重糟蹋, 心疼得直掉眼淚。有些援阿專家( 在援阿年代裡, 先後有近 6000 名工程技術人員遠離家鄉, 赴阿爾巴尼亞工作) 對當時對阿的援助不理解, 私下裡說了一句「打腫臉充胖子」, 卻遭到了批判。

當我人員向阿方提醒不要隨便浪費時, 阿國人竟毫不在乎地說: 「沒關係, 壞了, 沒有了, 中國再給嘛。」

阿的胃口越來越大, 什麼都想要, 數額一次比一次加碼, 幾億幾十億的要, 填不滿的無底洞。

以小欺大, 強我所難, 把向我索要援助看做是理所當然, 認為援助是中國天經地義的責任。

1969 年 5 月 16 日, 老資格的外交家耿飈赴阿任中國駐阿大使。

耿大使強調說, 「特別令我感到憂慮的是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問題。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存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從 1954 年以來, 我們給阿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 90 億元人民幣( 協議金額 100 億) , 阿總人口才 200 萬, 平均每人達 4000 多元, 這是個不小的數字。我們援阿的化肥廠, 年產 20 萬噸, 平均一公頃地達 400 公斤, 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而軍援項目之繁多, 數量之大,也超出了阿國防的需要。霍查曾經毫不掩飾地說:『你們有的, 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 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謝胡還說: 『我們不向你們要, 向誰要呢?』李先念副總理訪阿時, 曾問謝胡, 你拿我們那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他說, 根本沒有考慮過還的問題。」

六、遲來的剎車總比墜入大坑要好:鄧小平同志叫停援阿

霍查開足輿論工具的馬力, 他本人甚至不顧帶病的身軀, 親自披掛上陣, 對我國當時的內政外交進行全面攻擊、全盤否定。

霍查對我國主要領導人指名道姓地批評和攻擊說:

1)「中國是最危險的敵人, 比蘇聯更危險, 因為中國打著反修的旗幟, 而實際上是真正的修正主義」,

2)「中國從未建立起無產階級專政, 也沒有建立社會主義」,

3)「中國搞四個現代化是想當超級大國」。

4)說鄧小平 1978 年訪日, 「是為加強日本軍國主義者和中國修正主義者的聯繫服務的, 鄧對中國人民的劊子手提出了友誼的保證」;

5)鄧小平訪問東南亞「是為帝國主義在這一地區的帝國主義戰線服務的」。

6)誣衊我同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發展關係是在巴爾幹和歐洲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7)指責我停止對阿援助是「反革命、反動行徑, 是中國對阿的出賣」。

霍查對中國的攻擊面之廣, 就連我駐阿大使及其他人員都不放過, 胡說什麼中國武官和新華社記者都是「中國間諜」, 居然誣衊中國駐阿大使館的大部分人都是特務部門派過來的, 等等不一而足。至於許多對華友好的人士, 那就更沒說了,統統「定性」為「中國間諜」, 重則被投入監獄, 輕則被解職後下放勞動。

1991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垮台,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不復存在。圖為阿民眾扳倒霍查雕像。

時至今日,中阿關係已經走過 65 個年頭。在這 65 年中,兩國關係經歷了大起大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經驗教訓。。。

文字內容摘自:

葉皓(2014).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發展歷程及其經驗教訓.國際問題研究.pp.41-50.

王洪起(2008).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炎黃春秋. Vol.10. pp.47-52

成曉河(2008).意識形態在中國聯盟外交中的作用:中國—阿爾巴尼亞聯盟剖析.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No.105. pp.40-54

王培(2008).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中的國際主義.復旦大學碩士論文. pp.16-19

編者:小保健

專欄:國際衝突:定性與定量


推薦閱讀:

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的決策動機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強大
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流血事件升級為大規模暴力衝突的定性分析(摘自《世紀》,葉書宗)
各國概況(1979年版) 不完整版,含全書1600餘頁中的第1-1224頁

TAG:國際關係 | 歷史 | 國際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