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女王》瑪利亞·斯圖亞特的傳奇一生

瑪利亞·斯圖亞特,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蘇格蘭女王,也是歐洲史上第一個在斷頭台殞命的國王。

她的一生充滿傳奇,生來便是蘇格蘭女王,不滿6歲便成為法國的准王太子妃,17歲成為法國王后,18歲寡居後回到蘇格蘭,22歲再婚嫁給英國貴族,隨後捲入可怕的感情糾葛,再後來因為涉嫌參與謀殺她的第二任丈夫,遭到蘇格蘭勛爵們的反對,被逼退位。她逃到英國尋求庇護,卻成為天主教和新教之爭的犧牲品,在被英女王軟禁20年之後,被推上了斷頭台。

1、瑪利亞的性格

縱觀瑪利亞·斯圖亞特的一生,她的榮耀來的太容易,隕落也太快。在我看來,這樣大起大落的人生,除了歸咎於不可抗力的「天命」,瑪利亞本身的性格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瑪利亞天生高貴,靠著上天恩賜,她沒花一點力氣就得到的全世界最高的權勢地位。她不必苦苦奮鬥,不必耍弄心計,生來就頭戴王冠,一開始就是合法的女王。

這樣平順的人生道路,把瑪利亞養成了一個自信,勇敢,富有冒險精神的女王。但正如茨威格在傳記中的評價「瑪利亞·斯圖亞特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地就得到了一切——得來過早了!——由此產生了一種非同尋常的輕鬆感和自信心,形成了大膽冒險的脾性,這既使她出類拔萃,也使她招致厄運。」

在成為女王的道路上,她從未經受過磨難,很容易激動,面對治國問題,她就像一位大膽魯莽的騎士,總是輕率的做出決定,總是指望憑藉單純的勇敢和所謂的「天命」就能跨越一切政治障礙。可惜,女王不是騎士,治國也不是鬥牛,除了勇氣,更多時候需要的是智力。

2、瑪利亞的兩任丈夫

瑪利亞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女王。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權利、榮耀與幸福。她的思想、情感沒有任何蘇格蘭式的東西,她甚至從未談及過蘇格蘭人民的福利,她的生與死都不是為了蘇格蘭,只是為了坐在蘇格蘭女王的寶座上。

但不可否認,瑪利亞是一個果敢的女人。面對愛情,她像其他所有的普通女人一樣,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但一經發現自己愛錯了人,卻又能立馬抽身,不論這種「抽身」是否會給她的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瑪利亞的一生曾有過兩任丈夫。第一任丈夫法蘭西斯二世既是她的丈夫,又是她的少年時期的玩伴,兩個人的感情很好,但介於法蘭西斯二世從小體弱,他去世時,瑪利亞才18歲,茨威格在傳記中並不認為兩個人有多麼深厚的男女愛情,更多的或許是友情。

所以,瑪利亞真正意義上的初戀應該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英國貴族亨利·達恩雷。

從茨威格的描寫中,把瑪利亞對達恩雷的愛,歸結為一定程度的外貌主義,瑪利亞宣稱「達恩雷是她見過的『最可愛的,最俊美的高個小夥子』」。瑪利亞被自己的的幻想所迷惑,她只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達恩雷的樣子。像初高中的女生第一次喜歡上一個男生一樣,瑪利亞看到達恩雷的一切都是優點:英俊瀟洒、優雅浪漫、謙遜友好。所以,她義無反顧的嫁給了達恩雷。

可是,激情消退,理智恢復的時候,瑪利亞發現這個不成熟的、愛慕虛榮的、僅僅只有漂亮外表的男孩身上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她感情泛濫。他心胸狹窄、狂妄自大、忘恩負義,對瑪利亞來說,根本就是災難。

瑪利亞迅速的收回曾給予達恩雷的象徵國王的一切。

茨威格說「雖然沒有人因為恨瑪利亞·斯圖亞特而得到過幸福,但凡是膽敢愛上她的人,都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準確的來說,不管愛上瑪利亞還是瑪利亞愛上的人,都沒有好的結局。達恩雷只是其中一個。

3、瑪利亞的感情糾葛

瑪利亞遠逃英國是因為涉嫌參與殺害達恩雷,這個她曾經深愛,卻迅速厭倦的第二任丈夫。

達恩雷因為瑪利亞的冷淡和對李喬(有人說李喬是瑪利亞的情人)的嫉妒,聽信陰謀分子的挑唆,把懷孕的瑪利亞拉入了提前布置好的陷阱。當著瑪利亞的面,陰謀分子把寵臣李喬殺害分屍,瑪麗亞也險些殞命槍下,一切都拜達恩雷的愚蠢所賜。

如果說瑪利亞一開始對達恩雷只是厭倦,只是不想讓他繼續參與國政,在謀殺事件之後,瑪利亞對達恩雷的厭惡就上升到了憎恨的高度。

謀殺事件之後,瑪利亞被囚禁,後在博斯維爾幫助下,重新奪回政權,開啟了新的感情糾葛。

茨威格把瑪利亞對博斯維爾的愛情定義成「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愛情之一,強烈程度和瘋狂程度不亞於古今傳頌的其他著名愛情傳奇」。

如果說瑪利亞對達恩雷的愛是愛他的外表,那麼瑪利亞對博斯維爾的愛就是愛他的男子漢氣概。她是女王,不論在法蘭西斯二世還是達恩雷面前,她都是主宰,可在博斯維爾面前,她是被征服者。

為了取得博斯維爾的歡心,瑪利亞寫了一封又一封情書,這些情書最後全部成為她致命的證據;為了取得博斯維爾的歡心,瑪利亞甘願為他付出一切,包括權利、王位;為了取得博斯維爾的歡心,瑪利亞甚至不惜充當幫凶,幫助博斯維爾謀殺自己當時的丈夫達恩雷。

達恩雷死後,瑪利亞迫不及待的偷偷摸摸和博斯維爾舉行了婚禮。不過,因為謀殺事件敗露,瑪利亞和博斯維爾的蜜月只維持了3個星期就宣告結束了。

自此,瑪利亞的情感糾葛結束了。她的輝煌歲月也結束了。那時,她25歲。

「愛上她的人命赴黃泉,她愛上的人嘗盡苦果。想為她送去幸福的人,送去的卻是災難;想為她出力的人,付出的卻是自己的生命。」這便是瑪利亞的愛情最真實的寫照。

4、瑪利亞的終結

瑪利亞不是一個偉大的君主,她的聞名是因為她的個人傳奇,而她的傳奇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她的感情歸屬。所以,女王最轟轟烈烈的幾段感情結束了,後世人眼中的女王的人生也就結束了。

雖然茨威格的傳記里描繪了瑪利亞遠逃英國的那20年,試圖東山再起,試圖攪起歐洲的動蕩,但我並不認為那是屬於她的時代。那20年,就瑪利亞的整個人生而言,是不足為後人道的,那20年,是伊麗莎白的20年,那20年,她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她只是一個配角。正如茨威格在傳記中寫道「無論是誰,一旦把她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自己的命運就要看別人是否願意恩賜,那就再沒有什麼言辭、什麼懇請能夠補救,能夠幫上忙了。公理掌握在勝利者的手中,而對於失敗者而言,永遠不會有公理可言,勝者為王。」

所以,瑪利亞最終的死才是她榮耀的開始。作為第一位在斷頭台殞命的王,她以最悲壯的方式結束了一生(雖然這不是她能主導的),這份悲壯,補償了她在後世人眼中的她青年時代的罪過,這份悲壯,美化了她的錯誤,這份悲壯讓她成為一個歷史悲劇永不衰竭。


推薦閱讀:

瞎子阿炳丨二泉依舊在,月色卻無常
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四妖之一」的妺喜?
影響中國歷史100名人:原來他們都來自這些地方
聽趣聞:知府審石頭判案情,巧助夫婦解困境
清末首富,當了冤大頭還要當背鍋俠。

TAG:世界歷史 | 讀書會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