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扁平化管理和彈性工作的坑
現在很多公司都會在公司福利和特點那一欄標註:扁平化管理或彈性工作。但是其中真實性有待商榷。
扁平化管理定義(百度百科):
"扁平化"管理是相對於"等級式"管理構架的一種管理模式。它較好的解決了等級式管理的"層次重疊、冗員多、組織機構運轉效率低下"等弊端,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決策效率。
第一次了解到這個詞的意思後,我覺得這種管理方式挺好,有點類似於小米最開始做的互聯網營銷:把手機直接從生產廠商賣給消費者,不經過第三方經銷商,去掉中間的環節,很好的提高了效率。但是工作幾年後才發現,現實中真正扁平化管理的公司並不多,有些公司甚至和扁平化完全不沾邊。
我之前的一家公司,管理架構和大部分公司一樣,由員工--主管--經理--總監--總經理組成,甚至中間還有基層主管,副經理和副總監這樣的職位。有一次老闆開會的時候,居然說公司的架構比較扁平化。我當時還挺震驚的,他不可能不了解扁平化的意思,那麼只有可能他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我現在的公司,老闆曾經在媒體面前說過公司的管理機構很簡單:聯合創始人--部門負責人--員工。但是我入職後,發現情況並不是那樣。我所在的部門還是和普通公司一樣,按照員工--主管--經理--總監組成。當然,不排除其他部門架構比較簡單。
扁平化管理的好處顯而易見,那麼為什麼公司不願意實施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職稱對於員工職業發展還是很重要,公司需要給員工有職位升遷的機會。如果員工在公司待久了,受制於公司扁平化的領導結構,發現職位上很難有變動,那麼即使員工的工資增長了,可能還是沒有滿足他的期望。
其次中國還是講究名正則言順。我們理想中的情況是工作中有分歧的時候,誰說的有道理聽誰的。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職位高的人決定了大家聽誰的。如果公司沒有給一個正式的職稱給到某個人,那麼他說話,其他人都不會服從,會覺得他沒有這個資格,即使他說的是對的。
一個公司的管理是否扁平化,在招聘網站上公司的介紹里寫的是完全不可信的。但是可以通過面試大概了解一些。我每次面試前,都會問一下HR,面試官貴姓,負責什麼,間接打聽一下這個崗位的直屬上級的情況,二面和三面的時候,也一樣打聽。這樣差不多可以判斷公司的管理結構情況。
彈性工作定義(百度百科):
彈性工作制是指在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或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的前提下,員工可以靈活地、自主地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安排,以代替統一、固定的上下班時間的制度。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來,這個制度的前提是完成工作或達到固定的工作時長。
完成工作:例如今天我需要完成某個工作,我只花了7個小時完成了,那麼我可以提前回家了,另外1個小時可以不用上班了;當然,如果明天的工作我需要9個小時完成,那麼我需要加班1個小時。
達到固定的工作時長:例如我可以早上10點來上班,晚上8點走,只要中間的工作時長達到了8個小時即可。
定義很簡單,但是很多公司的HR揣著明白裝糊塗。明明公司是固定時間打卡上下班,但是招聘網站上公司福利那裡居然寫彈性工作。我至少見過三四家文不符實的。
一般互聯網大公司和創業型互聯網公司會採取彈性工作制度。
互聯網大公司之所以採取這樣的制度,是因為員工素質相對來說高一些,一般不會出現投機取巧不上班這樣的情況。此外這些大公司員工本來加班就多,所以員工的每周的工作時長,肯定是可以達到每周40小時,即使在彈性工作制度下。
創業型互聯網公司,則一般屬於合伙人制度,大家不會考慮自己花在工作中的時間是多少,一般都是多付出時間,更多的是考慮事情完成的怎麼樣。
彈性工作,更多的像是社會主義理想狀態下的一種工作制度。雖然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目前不適合這種制度,因為中國處於發展階段,老闆迫切需要靠剝奪員工的剩餘價值來增加財富,政府也需要GDP快速增長。歐美國家採取這種制度的企業多一些,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已經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相對來說,適度的工作搭配合理的休息,這樣人性化的制度符合他們的國情。
如果公司在招聘網站上寫到彈性工作,在HR打電話聯繫面試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問一下:我看到你們招聘網站上寫的是彈性工作,請問是指上下班可以不用打卡嗎?
總之一句話,招聘網站上,公司寫的福利,不可信,以實際的為準。
推薦閱讀:
※想在年後的求職中更有競爭力,這個寒假應該該準備些什麼?
※如何寫好一份向工業界求職的簡歷|Physics World專欄
※面試時如何自我推銷才不面紅耳赤?
※年終獎拿到了,是不是該跳槽了?
※麥肯錫那些大牛都是如何畫PPT的?
TAG:求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