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流血事件升級為大規模暴力衝突的定性分析(摘自《世紀》,葉書宗)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中、蘇兩國之間 7600 公里的邊界,一直存在爭議。在兩國關係友好的時期,基本上以實際控制線為界,雙方都本著息事寧人的原則,相互忍讓

中蘇蜜月期中國宣傳中蘇友誼的海報

中蘇蜜月期蘇聯方面宣傳中蘇友誼的海報

隨著兩國關係的急劇惡化,邊界衝突也愈演愈烈。從 1964 年 10 月 15 日到 1969 年 3 月 15日,中國指責蘇聯挑起 4189 起邊境事件

在同期內,蘇聯也指責中國挑起多於上述數字的邊境事件

中蘇東部邊界兩國邊防軍對峙

至於中、蘇邊界的東段,局勢就更為嚴重了。

蘇聯邊防軍水炮船惡意攻擊我作業漁船

從 1967 年 1月 23 日到 1969 年 3 月 2 日,在冰封季節里,蘇聯邊防軍 16 次侵入珍寶島地區,並在入侵中多次打傷正在執行正常巡邏任務的中國邊防軍。

中蘇邊境粉色為武裝衝突頻發段

1967 年秋,中國邊防軍穿著便衣,偕同大量民兵,用棍棒將登上吳八老島的蘇聯邊防軍趕了出去。在此期間,蘇聯軍用飛機頻繁侵入黑龍江省中國領空。所有這些都顯示,公開的武裝衝突已在所難免。

中蘇烏蘇里江邊界,蘇聯軍隊一輛裝載蘇軍步兵的裝甲車與我邊防軍對峙,蘇軍人員拍攝中國邊防軍

我邊防軍與蘇軍對峙

面對現實局勢,中國選定了針鋒相對,後發制人,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要求邊防軍做好充分準備,擬定作戰方案,做到不打則已,打則必勝。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選定 1969 年 3 月初在珍寶島地區,對蘇軍實施軍事打擊。中國做出這樣的選擇是考慮到:

一、選擇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前夕,具有政治意義(中共「九大」於 1969 年 4 月 1-24 日召開);

中蘇邊界我邊防軍嚴陣以待

二、蘇聯還沒有從因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陷於國際孤立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

三、1964 年 6 月邊界談判時,蘇聯已承認珍寶島是中國領土,一旦發生軍事行動,難以和中國拉開架勢大幹。

蘇聯士兵在中蘇邊境

1969 年 1 月 25 日,中國黑龍江省軍區提出了在珍寶島地區對蘇軍實施打擊的方案 :設想投入三個連左右的兵力,以一部上島潛伏,在珍寶島附近的邊防檢查站設指揮所。

蘇聯士兵在中蘇邊界巡邏

1969 年 3 月,中、蘇兩國邊防軍在珍寶島地區的嚴重武裝衝突,就這樣發生了。

我軍軍威:我邊防軍戰士指著越界蘇軍士兵大罵

我邊防軍與蘇軍越界士兵對峙

我邊防軍與蘇軍越界士兵開始鬥毆

我邊防軍與蘇軍越界士兵開始鬥毆推搡

1969 年 2 月,蘇軍遠東邊防軍即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的蘇聯一方烏蘇里江哨所

3 月 2 日上午 9 時許,蘇軍邊防當局出動大批軍人,分乘 4 輛裝甲車、卡車和指揮車,從下米海洛夫卡和庫列比亞克依內,分兩路同時侵入珍寶島,當場打死打傷中國邊防軍人多名。

蘇軍軍官入侵前協同戰鬥計劃

蘇軍鏡頭下我邊防軍反擊情形

中蘇邊界蘇方一側機槍向我方射擊

越界蘇軍裝甲車及步兵

早有準備的中國邊防軍奮起還擊,當場擊斃蘇聯邊防軍 23 人,擊傷 14 人,殘餘部分在後續部隊的支援下敗走。中國邊防軍秉承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沒有乘勝窮追猛打。

我方繳獲的蘇軍越界士兵的頭盔與武器

蘇方繳獲的我邊防軍武器

蘇軍機關報《紅星報》報道 :蘇聯駐遠東部隊已處於戒備狀態。

蘇方一側的蘇軍士兵

在這同時,從 3 月 4 日至 12 日,蘇聯邊防軍幾乎每天出動裝甲車、卡車、指揮車,侵入珍寶島地區。

越界前蘇方士兵與裝甲車合影

3 月 15 日,新的更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終於發生了。

1969年3月15日,康斯坦丁諾夫上校在蘇軍向珍寶島發動攻擊前的情景

3 月 15 日凌晨 4 時許,蘇聯邊防軍約一個加強營,出動幾十輛坦克、裝甲車,在飛機和遠程炮的掩護下,再次向珍寶島地區進攻。

蘇方出動火箭炮轟擊我方哨所與防禦陣地

蘇方使用無後坐力炮轟擊我防禦陣地

蘇聯邊防部隊不斷向守衛的中國邊防部隊發起衝擊,並向中國境內縱深地區猛烈炮擊。

越界前蘇軍軍官部署入侵路線

中國邊防部隊在有意放進了一部分蘇聯邊防軍之後,立即予以更為猛烈的還擊。

中國一側岸炮的猛烈還擊,遮斷了蘇軍支援部隊前進的道路。搶先攻入珍寶島的蘇聯邊防軍,又遭預先埋伏在島上的中國邊防軍的迎擊,陷入了被圍的困境。

我方縱深邊防軍炮兵陣地反擊蘇方越界軍隊

至 8 時,戰鬥更為激烈了。後續的蘇軍想接應被圍的蘇軍撤退,雖然發起三次兇猛的進攻,但未能奏效。被圍的蘇聯邊防軍傷亡慘重。

彼得羅夫,蘇軍伊曼邊防總隊政治處士兵。1969年3月2日,在珍寶島衝突中陣亡

蘇軍越界裝甲車與步兵

其中一輛新式坦克,被擊毀在江中。鏖戰至晚上 7 時,蘇軍無奈,只能全部撤回

中蘇邊境衝突時期的海報

3 月 17 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坦克、步兵,再次進入珍寶島,意在拖回被擊毀的坦克。遭中國一側猛烈炮火的封鎖,也只能撤回。

我方邊防軍反擊

這輛坦克,被中國邊防軍拖回,既作為戰利品,又成了蘇聯邊防軍入侵中國邊境的重要物證之一。

被繳獲的蘇軍坦克

3 月 15 日的嚴重軍事衝突發生後,蘇共中央決策層緊急開會,研究應對的基本方針。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蘇聯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在小範圍的會議上這樣評論 :「總的來說,珍寶島事件對於蘇方是出乎意外的。在一些邊防軍人犧牲之後,如果蘇聯領導沒有休克,那麼也已瀕臨休克狀態。於是痛苦地尋求擺脫這一困境的出路。」

蘇方為陣亡越界蘇軍軍官舉行葬禮

葬禮

中、蘇兩個存在著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係的社會主義大國,開始了一段漫長的僵持。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文字內容作者:

葉書宗(2016).「珍寶島事件」中蘇交鋒回眸.世紀.pp.59-63

編者:小保健(整理文字,整理圖片)

專欄:國際衝突:定性與定量

推薦閱讀:

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的決策動機
智能時代(3):和平實現之後
睡前消息【18-02-17】動蕩不安
《港口城市與入侵者》的譯者小記

TAG:國際關係 | 歷史 | 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