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回國真相:能移民的基本不回國,回國的大多都後悔了..

連日來,中國迎來「最大海歸潮」話題再度刷屏。

說到「海歸潮」,有人調侃:年年「最大」,今又「最大」。其實,自本世紀初始,「最大」與「海歸潮」似乎就形成了一對固定搭配,並愈加頻繁地出現在新聞報道中。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56.11萬。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歸國率高達79.4%,共計43.25萬留學人員回國,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

究其根本,為什麼「海歸潮」連年「最大」?

競爭激烈,真的留不下來!

最大「海歸潮」對應的,就是最大「留學潮」。僅2016年,中國家長們總共送出去54.45萬留學生,再次刷新記錄。

而在眾多留學目的國中,美國和英國占的比重最大。

上面說到的54萬留學生中,有近33萬人選擇了美國,英國更有將近15萬人,而自從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移民政策就一直收緊,對於留學生的移民政策,更是如此。

受脫歐的影響,英國的移民政策也在今年再一次緊縮。作為留學生想要通過獲得工作簽證留在英國幾乎成為了想像。

2017年4月中旬,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收緊H-1B 簽證項目。幾周後,兩位議員正式向國會提交了H-1B 簽證改革的議案,其中一項內容要求H-1B申請者的年薪需高於11萬美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第一份工作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數字的。

儘管該議案還沒有被最終確認,但「見風使舵」的各大公司,也開始不願意招收外國員工了,最終導致不少留學生喪失工作機會。

8月份,美國國土安全部起草一份計劃,要求外國留學生每年重新申請居留許可,以加強「國家安全」。此外,H-1B簽證改革及「旅行禁令」也使外國留學生面臨更嚴峻挑戰。

對於申請者來說,獲得工作簽證比在北京搖號還難。

美國如此,另一個留學大國加拿大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加拿大國際教育局2015年的一項調查以及卑詩省的另一項調查都發現,約60%的國際學生認為,移民是他們來加拿大留學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這麼想留下,可真正能留下的有多少人呢?

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2004年至2013年間,留學畢業生中,只有25%獲得了永久居民身份。

中國家長們送了這麼多孩子出去,能留下的畢竟是少數,到頭來,還是要做一員「海歸」,與本土學生一起競爭。

不單單英美澳加這樣的留學熱門國不好留,就連冷門的留學國家也不容易。近些年愛爾蘭由於其純英文的語言環境以及優質的教學質量成為廣大留學生最新的留學目的國。

而畢業後的很多留學生也想通過申請工作簽證而留在這富饒溫馨的小國,但是申請工作簽證何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愛爾蘭屬於歐盟成員國,根據歐盟法律各大僱人單位有義務保護歐盟成員國的求職人員,換句話就是說,如果同是樣的工作面對一個是歐盟成員國求職人、一個是非歐盟成員國的求職者,僱人單位要優先選擇歐盟成員國的求職人員,即使非歐盟成員國的求職者更優秀。

另外,很多愛爾蘭境內的用人單位並不是特別了解所謂的工作簽證申請流程,所以他們都不願意給自己「找麻煩」。

很多留學生即使在愛爾蘭的名校畢業也不得不選擇回國。

能移民的基本都不回國了

眾所周知,美國是公認的博士培養體系最好的,美國大學是寬進嚴出,美國的博士則是嚴進嚴出。尤其是名校的熱門專業,錄取率甚至不到百分之三。所以博士的含金量是被社會認可的。

與在美國讀個本科或者碩士相比,博士通過拿工作簽移民美國的機會就要大多了。

2011年出版的《美國大學外籍博士畢業生的留美率》(Stay Rates of Foreign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報告顯示,在獲取博士學位後的十年時間裡,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外籍博士生仍然留在美國。

其中絕大多數理工科博士在畢業後的五年或更長的時間內都選擇了留在國外。看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對的。

留美的博士畢業生大部分來自中國和印度。在畢業五年後仍然留在美國的博士中,中國人和印度人佔到了66%。

博士們對於留學的意向也更加強烈,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5年針對獲得美國學術機構博士學位的個人進行的普查顯示,2009年到2015年,共有31,218名中國赴美留學生獲得博士學位,其中82%的人想要留在美國。

或者有些經濟實力的家庭,會直接選擇投資移民而獲得綠卡留在國外。

「海歸」後再「歸海」,因為回去後悔了

「海歸」一詞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在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那次熱潮中。近年來,雖然海歸人數並未下降,但是卻有一部分海歸因各種原因再度回到國外就職,這種現象被稱為「歸海」。

事實上,海歸的「歸海」現象早已有跡可循,而最近幾個月內,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馬毅就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就職普林斯頓大學等新聞的接連出現,再度將人們的視野引到了「歸海」問題上。

雖然中國的學區房越來越值錢,但學歷卻越來越不值錢了,洋學歷也不例外。

《2017年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中,留學歸國人員的薪酬待遇,比想像中的還要低。月收入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下的,高達82%,而一萬元至三萬元之間的只有15%。

即使按照國內的生活水平衡量,一萬元的薪水在北京也只能「呵呵」。

「海歸」在國內越來越不吃香了的原因有那些呢?

越來越多的高考失利,甚至無法進入大專的學生通過自費留學來增添一份「洋」砝碼。往往這種學生語言不行,又不能深度學習較精的專業,更何談建立有效的社會關係。往往在中國立足不了,想要維持所謂的優越感,會有相當一大部分歸海,冷暖自知。

往往留學群體的中的精英群體,約佔10%~20%,這種群體基本沒有歸海的想像,因為他們基本不回國工作。

不說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的就業區域留學生也成為了「日常生活化」,甚至也出現在被扔的簡歷裡面,那種失落感只有留過學的人才會懂得多難受。趨同化的留學身份、留學回報降低等等,撕掉留學的模範模樣,都是「見光死」的尷尬。

所以很多人在遇到這種尷尬之後,選擇再次「歸海」繼續深造,或者說是逃避。

留學,把平庸的人變成了似乎不平庸的模樣,但又可以這樣說,留學讓優秀的人更優秀,讓平庸的人更平庸。平庸的人到哪都是平庸,只不過心理上有那麼一絲慰藉。

清朝大詩人龔自珍有句詩:「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傳人可知。」

當一個學校以出了名人學生而自豪,是這個學生加重了學校的名氣,如果一個人如果什麼亮點都沒有,只有一個哈佛大學的名頭,那麼基本也就知道這個人的斤兩了。

我們經常聽到國外的高學歷人員從事著藍領工作,甚至很難找到工作,這是社會整體受教育程度高的體現,當大學畢業生到處都是,除了文憑,更需要你有真才實學。

現在的中國,不也正在向這樣發展嗎?

推薦閱讀:

【馬來求學之一】初來乍到,愛彼迎踩雷
絕!對!炸!裂! 你適合去哪個國家留學?這份榜單足夠亮瞎眼!
這個英國學生的戀愛套路,讓我目瞪狗呆
斬獲金融工程 Dream School的文書原來長這樣!
黃幫主&西瓜波蘭留學西遊記之-物價篇 ?

TAG:移民 | 留學 | 投資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