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服務顧客之前,要先服務好員工?
「編者按:
員工對待顧客的樣子,其實就是你對待他們的樣子。
作者|希凌
編輯|東青
對餐廳而言,什麼是好的服務?
亨利·福特曾經這麼描述過:把自己的腳放入他人的鞋子里,進而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事物,服務就是這樣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場去看整個世界。
也就是,換位思考,想對方所需。
日本吉野家創始人之一上垣清澄說,老闆與一線的距離越短的企業,越長久。很多企業做著做著沒了,因為老闆不知道現場發生什麼。
一家餐廳的「服務」絕不只是讓服務員去服務好顧客,更重要的一點是,公司先服務好員工。這不是割裂的兩件事,而是一件事的兩面——員工對待顧客的樣子,其實就是你對待他們的樣子。
我們曾經寫過多篇文章,對「服務」的探討,主題包括員工需要的是什麼服務,顧客需要的又是什麼樣的服務。
老闆服務員工:從一雙舒適的鞋開始
餐飲老闆希望向服務員要一個「服務結果」時,是在驗收自己對「員工服務」的結果。
一個在西貝門店工作過的朋友說,在員工區的牆上會掛著公司高管的聯繫方式,包括賈國龍的。每個普通的員工都可以直接聯繫到老闆,無形中給了他們一種尊重感。
西貝莜麵村總裁賈國慧經常做一些便訪,她問員工做好這份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支持?至少有三個人同時提到,鞋不舒服,從早到晚在店裡走動,腳疼。
一雙鞋,是一份關愛
這讓賈國慧感到羞愧:一雙舒服的鞋對員工來講,真正代表公司是不是在乎他,是不是支持他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鍵直達:《西貝的信條:連員工都服務不好,談什麼服務顧客!》)
巴奴的員工說起宿舍時,一臉滿足,「不論多晚下班回到宿舍,都能洗上熱水澡。」
這些充滿人情味的關心,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在規章制度上做到,靠的是,用心。
木屋燒烤的一位店長說,各種節假日,其實不只是對消費者做營銷,更要關注員工。如果一個男孩人生中的第一把刮鬍刀,一個女孩的第一支口紅,是你送給他們的,他們難道不感動?
細節,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一線員工的生活無非是門店、宿舍,圍繞幾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影響著員工的穩定性。比如員工餐合不合口味,工服好不好看,工鞋是否舒適......
員工服務顧客:從一個恰當的稱呼開始
當 90 ,95 後走進餐廳,該怎麼稱呼?
一個大忌——管她們,叫「姐」。
不是人人都喜歡被叫姐
女性消費者對年齡尤為敏感,她們又是各大平台評論的「中堅力量」。但凡遇到需要進行「年齡判斷」的時候,萬能的方法是,往小了叫。比如把「姐」改成「小姐姐」,畫風立刻逆轉。
勺子諮詢把前廳的服務流程切割成七個部分:取號領位、領號入座、點餐、上菜、餐間服務、結賬/開票和翻台。我們從點餐、上菜和結賬來聊聊好的服務細節。
點餐:別讓消費者點多了
掃碼點餐普遍,不意味著服務員不重要。尤其聚餐場景,消費者需要一個「參謀」,在他們下不定主意時給推薦幾道菜;點菜結構不合理時(比如幾乎都點了冷盤),適當提醒;點太多時,善意「制止」。
對於菜品的最終消耗,用戶體驗是這樣的:剛剛好 >不夠再點 >點太多。點少了還能補救,而點太多則是一個不可逆的浪費。
上菜:給一個可預期的上菜時間
為什麼要強調時間?未知,是焦慮的開始。比起時間的絕對值本身,消費者更在意的是明確的心理預期。
西貝用一個沙漏承諾 25 分鐘上齊菜,喜家德的服務員會在你點餐後告訴你「餃子現包現煮才好吃,需等待 10 分鐘左右」......
讓等待變得可預期
結賬:告訴消費者如何佔便宜
我的微信加了很多群,絕大部分都被屏蔽了,只有一個群我會不厭其煩的打開,然後耐心點開每一個鏈接,這個群叫做:互聯網紅包共享群。
教消費者佔便宜
消費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佔便宜」,紅包共享群的活躍,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這在就餐結賬環節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樣吃一頓飯,一樣的菜品、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服務,能打 9 折,我為什麼要支付原價?(完整版攻略請點擊《服務細節決定成敗!比如:我們該如何稱呼95後?》)
服務的最高境界:成就人
馬斯洛需求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金字塔頂端的是:自我實現。
成就人
西貝內部有一句名言:成就給你們,我只要成就感。2017 年,西貝提出「好漢工程」,一個人如果能帶領 1000 人的隊伍,他收入一定不會差,也會受到尊重。
越大的企業,有越紮實的企業文化和越完善的晉陞機制,這些其實都是在幫助員工,在這裡走得更遠,直到變成歸屬。
推薦閱讀:
※為什麼海底撈沒有被一隻老鼠打敗?
※小餐館懂得這樣經營,何愁生意不好?
※餐飲乾貨21:餐飲公司成功的本質不是收入,也不是業務,是團隊嗎?
※論文字對餐飲品牌重要性:我想和你一起睏覺VS我想與你一起看日出
TAG:餐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