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父為何可使曾國藩用心研讀

酈波老師講《曾國藩家訓》時提到一件事情:曾國藩兩次沒考中進士後,心情鬱悶,在旅行散心途中,買了一套《二十三史》,欠下巨額債務,而當時的曾家一盆如洗,支持他參加考試已力不從心,曾國藩此舉,無異於雪上加霜。但曾父並沒有責怪他,而是輕輕說了句:用心研讀,不忘記買書的初衷。曾國藩此後就如打了雞血一樣,不但做到了「用心研讀」,還做到了「每天」,並認真做讀書筆記,花了短短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這項浩大的工程。不但順利中了進士,而且從此一輩子專註於文史,成為一代大家,而這部《二十三史》,他視若珍寶,連弟弟借閱都不捨得,最後送給了他當時非常器重的一個將領。

對於成功人士,我心嚮往之,但卻感覺太遙遠,各種條件都相距太遠,模仿不力。只有曾國藩,資質不高,起點很低,而成就卻非常大,具備非常強的可模仿性。雖然我非常清楚,只要自己不斷地學習、進步,就肯定會變成很厲害的人,但卻終因缺乏動力,擱淺了一個又一個宏偉的計劃。我一直在「探尋」這種神奇的動力,卻遍尋不著,這個困擾了我很多個4km越野跑歸途。而曾國藩的動力來自哪裡?曾父教誨讀史這件事情,讓我看出了一絲端倪。

為什麼曾父的教誨如此有效,竟然激發出如此強勁的學習動力?那100兩銀子的「投資」回報驚人啊,曾國藩後來成為晚清四大中興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廣總督,湘軍的創建和統率者。

經過思考後,我認為,關鍵取決於曾國藩自身,曾父只是順勢利導。根本原因是:在曾父的引導下,「用心研讀」《二十三史》成為曾國藩的「剛需」。

記得李笑來老師講過,如果你計劃做某事,卻一直「懶」得做,那是因為那件事情不是你的「剛需」。比如計劃大三通過英語四級考試,結果到年底了,才發現又玩了一年。那是因為,「過四級」壓根就不是你的「剛需」,如果是你的剛需,那這件事情就是必須完成的!唯一的選擇就是「完成」!不完成是不行的!在完成之前,就一直是懸在心頭的一塊石頭,每天盡最大的努力還嫌少!怕完不成!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會「玩」一年?怎麼會過不了一個小四級?

而「用心研讀」《二十三史》是如何成為曾國藩的「剛需」的?

按因果關係梳理一下,就會非常清晰、明朗。

首先,毫無疑問,「考中進士」和「理解、支持其買書欠巨債」是曾國藩的兩大剛需。「考中進士」需要家庭的支持(不但不為家庭幹活做貢獻,還要拿出錢來供其考試),需要自己修鍊提升自己。「理解、支持其買書欠巨債」需要家庭的支持,不但承擔這個遠超當時曾家能力的巨額債務,而且還繼續支持其考進士。曾父,不但從經濟上支持(承擔買書欠下的巨額債務和繼續參加進士考試需要的資金),而且從精神上支持(鼓勵其不要灰心,並提醒其不要放棄)。曾父的行為,直接滿足了曾國藩的剛需。

而曾父的行為,是曾國藩自己無法掌控的,唯一的選擇,就是「抓住」父親所給的滿足自己「剛需」的機會。人的內心,是追求「公平交換」的,當別人滿足了自己沒有能力滿足的剛需時,不但會感激,而且為了不辜負幫助自己的人,會生出很大的動力來!

因此,曾國藩唯恐辜負父親,只有用心研讀花重金買來的書!

用兩個困擾自己的反面例子理解一下「剛需」:

1.XX連招呼都沒有打就佔用了我的院子蓋房子,卻不但不感激,甚至一如既往地鄙視。他想蓋房子,卻沒有院子,我提供了一座理想的院子,難道,不是滿足了他的剛需嗎?後來,我想通了,其實,我並沒有滿足他的任何剛需。因為,「得到院子」他自己完全可以輕鬆搞定,壓根就不需要得到我的許可,何謂「滿足」?因此,他無需感激我。

2.強姦。強姦者也不會感激被強姦者,因為「發泄性慾」是強姦者自己滿足的。而追求女神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因為女神的行為,追求者無法掌控,因此,女神的任何一個認可的表示,都會令其欣喜若狂。

要想達到目標,就要先選擇正確的事情,再正確地做事。是否能夠成功,取決於是否有動力,而動力取決於是否將這件事情轉化為剛需。

做事時,要先思考,如何將這件事轉化為自己的剛需,需要他人做某事時,也要思考,如何使這件事轉化為那人的剛需。

推薦閱讀:

馮慶:傻逼小老闆的標準配置 | 語文社
高階銷售團隊管理之破解團隊執行力低下的難題
如何做好一個部門的管理者?
如何處理不去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
生活中或歷史上你知道哪些無論貧富都讓人追隨的人?他們怎麼做到?

TAG:管理 | 剛需 | 個人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