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章《道德經》(16)

致虛守靜觀復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何為道

觀復為何

本章講的是什麼呢?老子給了許許多多的名詞,歸根、靜、復命、明,這些究竟是用來闡述什麼的呢。

如果我們從傳統的道家思想上來看,這一章講的便是老子如何對宇宙道理進行觀察。而進行觀察老子給了我們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虛」是道家思想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思想或者說狀態,單單「虛」是不能觀察到道理的存在的,只有「虛極」。在道德經的世界裡,除了最根本的道理之外都是對立統一的存在。有虛必有實,二者互根互用。「虛極」之所,便是「實」生之地。

所以老子說「虛極」,便是不虛不實,亦虛亦實,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要明確這點,「虛極」並非是只虛無實。

「守靜篤」處在虛虛實實之處,靜靜地觀察萬物生長的機理。「觀復」,何為復?復便是回,回到根源之處,生命之初。回到生命本源,靜中藏動,故曰靜。靜之長,則為復命。生命便是生命,不摻雜其餘的意義,單純的存在,便接近了道理。

而「常」,則是極高的境界。常與無常,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守常,必須要只無常為何物。佛家說「色身無常」,無常便是這個世界的實際運行。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好像是我們把一杯水攪渾,水中隨著漩渦浮動的塵土,永遠也不知道自己下一秒在哪裡,命運如何。這就是無常。而站在旁邊的我們便是常,因為我們不隨它動,反而知道為何。

我們將自己化作塵土,宇宙化為杯子,那知常之人,自然就可以用明來形容。

而下一段基本上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依法治國」。中國在向著法治社會努力,但是差的很遠,中國現在就處在半法制半人治社會。人治則又不公,則不能長久。不過自古以來就是人情社會,又豈是某一家某一黨能用幾十年時間就改變的。

至於現在法制什麼的,我下篇寫個小故事吧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六爻尋夢

weixin.qq.com/r/8Srz63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書籍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