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國生涯系列(十八)——我在德國對水的記憶-呂律

我在德國七年,分別在三個城市生活學習過。1998到1999年在位於德國黑森州的海德堡(Heidelberg),在海德堡大學學習工作,2000年到2001年位於巴登-符騰堡州的蒂賓根(Tuebingen), 在蒂賓根大學學習,2001年到2006年在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Muenchen),在慕尼黑大學學習。這三個地方,我待的最久的就是慕尼黑大學了。但是另外兩個大學,也是我很難忘的學習聖地。

海德堡是美麗的山城,坐落在內卡河畔,內卡河穿城而過,由陡峭的奧登山(Odenwald)山谷流向萊茵河河谷,並與萊茵河在海德堡附近的曼海姆城市交匯。

蒂賓根也是山城,位於內卡河,阿默河和施泰因拉克河的交匯處,幾條美麗的河流穿城而過。

而慕尼黑這座城市,是德國南部的第一大城市,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位於阿爾卑斯山冰川前緣地。

慕尼黑也有河流穿城而過,著名的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Isar)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

前一陣,我看到新聞報道,說慕尼黑有個居民,為了防止每天上下班被堵在路上,於是下決心,每天游泳上下班,就是游伊薩爾河。佩服。德國人對自己城市河流的水質是非常有信心的。由此可見一斑。

在我在德國讀書的時候,為了省錢,我一直喝自來水,德國的自來水可以直飲。這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我看新聞,說是德國目前的自來水也需要過濾飲用了,因為地下水受到化肥等一定污染。所以要愛惜水資源。這一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是談及喝的水。

自古人類都是依水而居。有了水源,才有了生命存在和延續的基礎。河水,湖水,地下水,泉水等構成了德國人的飲用水。水源,除了飲用,還構成食物來源和嬉戲場所。其中,河水和湖水還提供給百姓嬉戲,釣魚,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和場地。

德國人愛吃魚,周五必吃魚。這淡水魚可能就來自周邊的河湖——所以這是食物寶庫。說起嬉戲,那就更多了:游泳,衝浪等等。每當我看到電視和網路里,衝浪也好,游泳也好,人與水嬉戲的畫面,就很羨慕很羨慕。

所以我一直對我不會游泳耿耿於懷。不會就學啊。但是作為從小從西北地區遷移到江蘇的我而言,自從十七歲到北京上大學,二十二歲第一次去德國,幾乎就沒有什麼學游泳的機會。偶爾在游泳館裡撲騰幾下,除了喝幾口水,沒有系統地學過。

提起去學游泳,我就怕了,怕淹死,怕喝了不潔凈的水。怕這怕那。有這種心態,我怎麼會學會游泳呢。學游泳,如果不把自己的頭埋在水裡,怎麼會更好地前進。可我怕水裡臟,別說河湖不敢去。也擔心游泳館裡的水池清潔力度不夠,就會不幹凈。

所以在德國,我除了偶爾坐船在河裡遊盪一會兒。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在河水湖水裡游過泳。不會,更是害怕。但我知道,我們人類喝進嘴裡的每一滴水,都是來自這些河水和湖水,將來也有可能來自海水。要好好珍惜這些水資源。

在慕尼黑讀書時,我走過伊薩爾河畔,就會發現:流經慕尼黑的伊薩爾河沒有河堤。這是城市規劃中特意留出來的大片的灘涂和綠地,對汛期的洪水起到了緩衝的作用。

另外,慕尼黑的發達的地下蓄水庫對防洪起到了關鍵作用。有利於蓄洪。

這巨大的地下水城,真是令人羨慕。因為在我小時候,具體點說是在中學階段,我家居住的江蘇城市經常發洪水,包括後來1998年的大洪水。我們國家還沒有這樣的地下蓄水庫。但是現在國內很多鄰水而建的大城市也在打造「海綿城市」,用各種方式讓地面不再全部鋼筋水泥化,而是提高城市的地表蓄水能力。這是人在與洪水的戰爭中變得聰明並善於管理調控水了。

在慕尼黑讀書時,我經常想一個問題:這個巨大城市的生活用水等都排放到哪裡去了?請看:這是遍布慕尼黑全城的地下管道。生活廢水等被輸往慕尼黑的水處理中心,等到這些廢水被排放進伊薩爾河時,已經不是「廢水」,很潔凈了。夏天,經常能看到德國人在伊薩爾河畔休憩。河邊景色怡人。河裡水質良好。

說完了河水和湖水。再說說海水。我一直很嚮往海邊。談不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情懷,只是嚮往更為潔凈的空氣和水。追根到底,是想長壽!

在德國,我沒去過海邊。真是遺憾。但是幸運的是,2002年在德國時有機會去了一趟美國旅遊,在洛杉磯和舊金山的海岸邊見到了太平洋。可惜印象不深了。

我2006年回到北京,一直忙於工作,買房子,攢錢。北京昌平高教新城的小房子讓我囊中羞澀,也讓我心安。沒有了出去看一看的念頭,也缺乏出去看一看的物質基礎。

所以,雖然我後來,前幾年,北京,在網上買了救生衣,買了釣魚竿,還想買條橡皮船。但是我準備工作這麼多,我還是沒有下河,下海過。

而海呢?回國後,我僅僅2015年春天跟隨看房車去了趟山東海邊,看了一眼黃海。我一直想在海邊買套養老房。再看吧。北京的霧霾治理得這麼不錯,我想買第二套房的心也淡了。但是對海的嚮往還時不時地從心頭湧起。

再說學游泳。我直到2015年夏天才下定決心,去學校游泳館報了個班,學習初級蛙泳,但是很遺憾沒學會。我在水中的感受到的那種無力和失重感,以及由此而來的恐懼感,不是我在身上綁了多少個海綿塊能克服得了的。也許我的確不適合學游泳。

但是像魚一樣在水中暢遊,是人類早就實現的夢想,並且藉助科技的發展利用潛艇深潛海底。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人類無法實現,但也早已藉助科技的力量為自己增添翅膀。像烈馬一樣飛奔,人類也早已實現,飛人的腳步已迅如閃電,並藉助科技的發展,用汽車,火車為自己添上風火輪。

有夢想就有實現的可能,我還是要加油。好好學習游泳。旁觀也是一種選擇。看久了,但不實踐,還是會不了。總之,人離不開水。我要努力。這是一項重要的求生技能。不為樂趣,就為應急求生。今年,我的一個新年計劃就是爭取把游泳學會,還有急救技能。

珍惜水資源,提高凈化標準和禁排標準。處處才會青山綠水。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德國是這樣。我們國家也是這樣。人與水的關係,從古以來,水就是命,就是糧倉。但是太多的水,有時就成了敵人。從我在德國城市的生活經歷, 我發現了,只要人學會如何管理太多的水,水就不會是敵人。但是如何馴服滔天的洪水,還是個世界性難題。


歡迎大家來到這個小小的律一德語學習室,希望我的努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喜歡,歡迎掃碼關注,謝謝!

如需轉載分享,請標明出處:呂律:律一德語學習室。謝謝!

有任何問題,請聯繫我:

電話:18101072751

電子郵件:lillylu0321@sina.com

微信號:nickel0321(呂律)

weixin.qq.com/r/mzqUjD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的個人網路平台:

個人微信公眾號:律一德語學習室(lvlvgerman)

個人喜馬拉雅電台:律一德語學習室

個人微博號:呂律德語老師

個人頭條號:呂律德語老師

個人知乎賬號:呂律

個人知乎專欄:呂律:律一德語學習室

個人豆瓣閱讀專欄:呂律:我的德國生涯系列

個人簡書賬號:呂律:我是呂律

歡迎關注,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多提意見!


推薦閱讀:

看看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過去一周都忙了些什麼 ? ( Die letzte Woche der Bundeskanzlerin Angela Merkel )
工廠參觀:經典萬寶龍,德國製造功
柏林的鎮妖塔
今天,他們都是「希特勒」
鳥山明之德國情節[續篇]

TAG:水資源 | 德國 | 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