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網路輿情的特點是什麼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網路輿情的特點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除了具備輿情的一般特點外,網路輿情還有這自己獨有的特點,蟻坊軟體小編歸納了以下幾點,以供參考。
一、網路輿情載體中心不斷變化,傳播更具即時性
與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相比,網路輿情的信息傳播更加快捷。之前,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雜誌,其信息發布前均要經歷一系列印刷、排版或者錄製剪輯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耗費一定時間,因此無法保證信息的即時性。而網路作為信息傳播媒介,發布信息流程簡單,信息傳播速度快,可提供事件最新動態。此特點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當前網路輿情載體中心快速向微博轉移。當前,微博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輿情源頭,改變了社會輿論傳播格局和生成、演變機制,重塑了社會的輿論生態。
二、網路輿情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內容更具豐富性
憑藉網路媒介強大的傳播功能,網路輿情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由此發出的信息受到社會熱烈討論與關注。同時,因為網路平台的便捷,網路輿情也越來越具豐富性。其豐富性涉及到方方面面,從內容上看,從國家政治、社會新聞到經濟趨勢、娛樂花邊,這些話題的內容多是自發的,往往會根據當前社會發生的事情在網路平台引發討論,且其表達方式也不僅僅局限於文字,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使得信息更加生動,表達更加準確。這些都克服了單純語言傳播、文字傳播的單一性和局限性。網路輿情可以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它的爆發性和毫無徵兆性能夠及時追蹤報道事件,捕捉最新動態。且網路輿情最容易快速形成討論熱點,因為其擴散性傳播特點,使得事件常常被由小放大,由點及面,構建中心漩渦。
三、網路輿情影響大眾立場,信息更具混淆性
網路平台為信息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信息中的價值含量卻並非百分之百,在它所提供的信息中,值得人們思考的很少,部分網民只是為了跟風湊熱鬧,為了傳播而傳播。但人們卻越來越習慣這種傳播方式,導致關注信息的時間和耐性都大大降低。當人們面對一件新聞事件時,它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其被遺忘速度也會非常快。受到這種大眾文化心理的影響,網路新聞傳播的焦點逐漸變得模糊起來。目前新聞網站都是以秒計算來更新新聞信息,這使得人們能接觸到的新聞越來越多,但認知程度卻只限於了解而已,如蜻蜓點水一般。新聞媒體這種只追逐熱門話題的行為導致了人們缺乏對整個事件的了解,致使判斷的非理性化、片面化,這也是媒體公共性缺失的表現。
四、網路輿情信息傳播具有非理性,自主觀念缺失
網路上對一件新聞事件做出報道後,遵行個人主義,只是圍觀而不參與交流互動的群體,我們可稱之為「看客」,網民中的大部分人都屬於這一類;而促進新聞事件在大眾間傳播的,是那些有過相似經歷或相同情感的人們,他們大量聚集並互相感知、互相認同,推動了新聞事件的傳播。在自媒體傳播中,情感是推動新聞傳播的主要因素,而理性卻相對缺乏。一些能夠引起網民迅速圍觀、轉發並激烈評論的新聞事件,往往能激發出網民的各種情感,如同情、憤怒、可憐、嘲諷等。這些情感越強烈,則事件的傳播速度就越快。
五、網路輿情缺少主控力
新媒體事件從剛開始的風起雲湧逐漸變得偃旗息鼓,時間長度很短。網路作為網民的活動空間,雖然促進了人們的交流與辯論,但缺乏引導,過於看重商業利益,只為吸引大眾眼球。因此,一些網民在網路上策劃的長久的集體行為是非常難實現的,這不僅跟新媒體空間有關,也和大眾文化心理有關。網民參與網路信息傳播事件,多數是出於自發性和情緒性,而缺乏控制能力。主流媒體應抓住這一特點,施展其傳播策略,進行更專業、更理性地傳播,設置議程,引導輿論。在這種缺乏思考、快閃文化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其思想和情緒的集聚與形成就好比新媒體傳播一樣,聚集時迅速而強烈,相應的,情緒思想的消散也很迅速。由於這種文化心理背景的形成,自媒體傳播就難免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策劃,雖然會隨著民眾一時的情感激昂而喧囂一時,但傳播的熱度卻難以持久,也難以對新聞傳播進行控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