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宰治的短篇《叮噹叮噹》怎麼理解?


太宰治通過以第一人稱書信體的方式講述「我」在人生重要時刻突然的熱情消散,不僅闡述了他的頹廢主義和虛無主義人生哲學在個人生活中的映照,實質上作品最後也在試圖探索這種影響他一生的思想產生的對世界的認識根源。

醉心於為軍國主義慷慨赴死……

叮噹,叮噹……

悲壯和嚴肅頓時煙消雲散

興奮地為一百多頁作品構思最後一章

叮噹,叮噹……

普希金和果戈里讓人覺得乏味

拖著多日疲憊的身軀終於迎來貨幣轉換最後一天……

叮噹,叮噹……

我又變成了一個無精打采、悶悶不樂的普通職員

多想吻一下花江啊……

叮噹,叮噹……

我看見在靠近花江身後的地方,有很多狗糞,真想提醒她一下

為遊行欣喜若狂,眼淚痛快地流過臉頰

叮噹,叮噹……

一切很快消失了

當我打開報紙,想一條一條地熟讀新憲法的時候,叮噹叮噹;

當舅舅邀我商量有關郵局的人事,獲得最佳方案的時候,叮噹叮噹;

正想讀你的小說的時候,叮噹叮噹;

日前這裡的村落著火,正要起身趕往火災現場的時候,叮噹叮噹;

陪舅舅喝酒吃晚飯,想再稍微添一點的時候,叮噹叮噹;

感覺自己幾欲發瘋的時候,也叮噹叮噹;

想到自殺的時候,又叮噹叮噹……

每一次在「我」意識到「我」的存在,準備張揚自我意識的時候,就會被猝不及防的「叮噹」聲刺激得興緻全無。這是一種正在興頭上甚至初露興緻的時候突然被迎頭潑涼水的感覺。

「叮噹」「叮噹」,這是清脆幹練的鈴聲,是警醒人生無意義的聲音,是引向毀滅的聲音。

世事無常,萬般虛空。人們永遠不知道未來或者就是下一秒什麼會降臨到自己和與自己相關的人身上,龐大而複雜的社會體系,人們必須遊刃有餘,卻永遠不知道還要經歷多少挫折尷尬。擁有總是短暫,百年之後仍是逃不開寂滅。看著人們此刻還樂於停歇在目前的暫時安定的環境里,彷彿這一刻便是永恆,看著人們或是盡情揮霍生命,或是用心經營人生,彷彿自己的生命永不凋零,看著一對對情侶愛得痴纏,看著蠅營狗苟,追名逐利,為了碗里的一碗飯和鍋里的一鍋肉而遊盪於社會夾層中殘喘,這一切都讓人深感人類的愚昧悲哀。

一貫批判太宰治文學及其人品的三島由紀夫在文章中自我剖析,討厭太宰治的原因也許恐怕是太宰治暴露了自己不願暴露的心情所致,奧野健男評價太宰治:「無論是喜歡太宰治還是討厭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總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宰治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

這種人生虛無,一切毫無意義的感覺絕對不是太宰治一個人所有,但他足夠敏感,足夠有勇氣深入體悟,慢慢用文字勾勒出腦海中的這種充滿悲劇的世界。

我們可能總是這樣糾正自己,你看到的是他們生活的艱難與為此的「屈辱」,但正因如此,你也應該看到人性的偉大,他們為蠅頭小利而趨之若鶩,是因為他們為了在人類有限的生命里讓自己,讓所愛的讓過得好,這種重壓之下所展現的是恰恰是人性的力量。生命的意義是需要我們自己賦予的。《叮噹叮噹》中「我」提到青年馬拉松項目:「……多半是虛無的熱情,這正符合了當時我的那顆空虛的心。」 「我」在被虛無逼到角落時,只能為虛無開脫,感受到虛無本身的樂趣和所謂的意義。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在《懺悔錄》中提到的

如果一個人活著,他肯定堅信著某些東西。如果他不相信人是為了某些東西而活,那麼他就活不下去。如果他看不到,也不明白這種有限的虛無縹緲,他就會相信這種有限。如果他明白了這種有限的虛無,那麼他就會去信仰無限。沒有信仰,就不能生存。

然而人類逃不開生與死,現在與未來,人生充滿不確定和隨時讓人尷尬局促的時候,人類的掙扎依然悲哀的。

這到底是什麼聲音呢?似乎無法簡單歸結為虛無,因為這幻聽般的叮叮噹噹聲,就連虛無也能敲碎!

信的最後,我們才知道,這劇烈的「叮噹叮噹」聲甚還讓「我」強忍著無聊,「寫下滿篇胡話」,根本沒有叫花江的女人,也沒有生命遊行隊伍,「至於其他也都是謊言」,甚至連叮噹叮噹聲也只是「似乎不是謊言」。

虛無只能創造出虛無。

我們還能依靠什麼活下去?

人生,誰知道呢。不過,這世上只有色和欲

我們只能憑藉生物本能活下去。無法忍受虛無,那便不再思考任何人生相關的事物,這是我們全部的求生意志。

這是太宰治借「我」的部分對人生意義的終極思考。

小說的另一部分是某作者的回信。這部分里,太宰治跳出了「我」對人生的思考,用完全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這種苦惱有些裝腔作勢吧,對你我並不同情。那種十指所指、十目所視、任何辯解都難以成立的醜態,你似乎還在迴避。」似乎又意在說明「我」的以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完全都是杞人憂天,對虛無的恐懼不安也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太宰治在作品中以自我解嘲和戲謔的創作手法,描寫充斥著頹廢主義和虛無主義的人生哲學,並希望以這種方法揭示人在道德和情義下隱藏的陰暗面,從而得到真正的人性解放。這種以自謔寫頹廢,以頹廢求解放的思想結構正是太宰文學的內涵之一。

《叮噹叮噹》是太宰治寫作風格典型特色的集中體現。

===================================================================================================================================

推薦剛剛看完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懺悔錄》,托爾斯泰的內心探索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問與太宰治的獨特思考在某種意義上存在共鳴。全書記錄的了列夫·托爾斯泰在人生的某個時期對於生命意義的終極思考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意識到生命的罪惡痛苦→覺悟到有信仰才能有生命→在宗教里找信仰→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辯證地在宗教里尋找信仰。中心觀點還是人要有信仰,無信仰則無生命。恐怕這一思考在古今中外無數次重現,畢竟如所羅門所言:「陽光下無新鮮事。」從作者提出問題到自己解答,這一過程是人類社會對於生命與信仰的深層反思。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一我是憑藉自己已有的感悟和作者並行,不斷找到共鳴,生命是什麼?我們為什麼存在?有什麼是永恆的?我們做的一切有何意義?到三分之二的位置則是完全被作者帶領著前行,作者的論證邏輯非常強大,理智最高,理智造就生命,而理智又是生命的結果,難道現在理智會反對生命?於是自找邏輯里的矛盾點,唯一的解釋就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是無法用理性剖析的,這是理性的局限性。生命本身並無意義,生命的一切意義是信仰賦予的,這是人類這種生物億萬年仍得以生存繁衍之奧秘所在。

這本書對處於迷茫時期的我啟發非常大。作者對於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標與我高度一致——自我完善。在理解生命方面,就如作者的思考結果:「為了得到生命的真諦,首先應該活得光明磊落、踏踏實實,然後理性地理解生命。」這些日子我也在想究竟怎樣的人生態度對自己最好,美其名曰揭示人性與社會的「黑暗雞湯」?一廂情願而已。我們傾向於教導世人,實際上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書中引用作者在《福音書》中找到的真理:相對於光明來講,人們更喜歡黑暗,因為他們所謂的事業就是罪惡。


推薦閱讀:

帶著慵懶倦意的太宰治和沒有特徵的抒情詩
如何理解太宰治的《斜陽》?
太宰治的秋風記如何理解?
太宰治:自殺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評價《人間失格》?

TAG:太宰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