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研究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是在研究人類的內心深處。
小夜曲Classical Artists - 深情的大提琴
我坐在我心靈的愛戀者身旁,傾聽者她的訴說。
我默然無語,靜靜地聽著。
我感到在她的聲音里有一股令我心靈為之震撼的力量。
那電擊般的震撼,將我自己與自己分離,於是我的心飛向無垠的太空,在哪裡暢遊。
它看到世界是夢,而軀體是狹窄的囚室。
一種奇異的魔力,匯入我愛人的聲音之中,它隨心所欲地支配我的情感。
因著那讓我滿足於無言的魔力,我竟舒淡了她的語言。
這是詩人紀伯倫在《沙與沫》中一段對音樂的讚歌。字裡行間無不流露中詩人的陶醉,最重要的,她也抒發著他的內心深處想要觸及的。
詩人總是善於發掘內心的真實感受,再用藝術家的視角將它美麗的詮釋出來。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研究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是在研究人類的內心深處。
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詩人的詩句總是能引起詩人的共鳴,經久傳唱。因為,詩人的內心深處,也是世人的內心深處。
最個人的也是最普遍的。
積極心理學教授泰勒在哈佛授課的時候,但凡開課就一定會提及這個觀點。
一個人的心靈需要經歷從簡單-複雜-簡單的過程後會更容易感到快樂。
我們今天所聊的話題是關於怎麼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有哪些有效的辦法?
如何了解自己?
用元認知去認知在不同情境下,我們的情緒反應和思維模式。
什麼是元認知?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類似於覺察,包含自省功能。
我們是如何思考的?
我們是怎麼對外界發生的事件給出解釋的?
當我們捕捉到了我們的情緒變化,和處理事情的辦法,就是元認知在工作了。
元認知就像是我們自己的觀察者,而我們本身是被觀察者。
我們既是觀察者也是被觀察者。
用元認知我們能客觀看待我們的情緒變化,處理事情的方式,以及我們自身的優勢與不足。
為什麼說元認知包含自省功能呢?
因為許多我們真實的想法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沒有遇到特殊的情境我們無法對自己展開思考。如果恰好此刻生活中發生了一件對我們情緒產生很大影響的事情,我們需要捕捉下來進行分析:為什麼我們會在這件事情上面產生這個情緒?當我們使用元認知去了解自己,我們會越來越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的情緒變化的原因。
元認知本質上是一種「內在的智力運作」。就好像認知是外界的智力運作一樣。在元認知的作用下,久而久之,我們便越來越了解自己,最終會達到提升情商、智商和心理免疫力的作用。
雖然我們的出發點僅僅是了解自己,但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越來越有智慧了。
因為我們了解自己對不同的事情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是因為我們的成長模式、思維模式不同、詮釋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也更能理解其他人對不同事情做出不同的反應,無形之中在品質里強化了一份寬容。我們懂了自己,也懂了他人。
最後,依然用紀伯倫的詩句結尾吧:
心靈如明鏡,立於世上各種事件和各個行為者面前,反映出那些幻象的畫面。
推薦閱讀:
※人為災難中的「大夢」:噩夢中的集體創傷
※醫學這麼發達,為什麼依然醫治不了抑鬱症和分裂症
※原來弔橋試驗里,留電話的還有個男主試……
※歡迎參加ACT在昌平的live課程:如何正確的認識、評價自我
※猶太之子(上)|弗洛伊德傳連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