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章《道德經》(13)

大道綱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名道紀。

何為道

綱紀為何

本章所言,可謂之提綱掣領。前面道祖對於道的闡述,大多運用比喻的手法來進行講解,或者直接對道強行進行直觀描述。而在本章之中,道祖卻用了另一種手法來對道進行講解,那就是提出概念,並否定概念。

視、不見;聽、不聞;博、不得。運用三個最基本的元素並否定之來進行概念的描畫。所產生的三個字「夷、希、微」。為極其抽象的道的特性做了基本闡述。

「致詰」有質問的意思,也有「思」的意思。這裡可以理解為「不可思」,三者既屬於存在,又屬於不存在。也許用佛家說法中的「無量虛空」大概相類。

其上不多亮光,其下也不晦暗,所存在的就是存在,不加以任何修飾,也沒辦法修飾。混混沌沌,不可名狀,既然既有如無,那麼便歸於虛無之處。虛中存實,實中存虛,也呼應上幾章。所以道祖稱之為「無狀之狀,無象之象」。不見首尾,則不見終始。道者,無始無終,這是超越時空的概念。

道者,為萬事萬物的綱領,所以執道可以御今。都說世事無常,白雲蒼狗,但如果一個人活的夠長,將一概興衰變化,成敗塵土都看在眼中,那麼世界對他來說,也非是無常。從無常之中,見有常的道理,正是修道之道。

這邊是了解了「道」的性。

下面一段可以不看

為什麼要用,聽,視,博(觸摸)三者來進行描述呢。這邊是更深一層的含義。心開竅於目,目藏神;腎開竅於耳,耳藏精;脾通竅與四肢,脾屬土,土生萬物,為眾精之所存。聽之可聞,為後天之水性,聽之不聞,為先天金性;視之可見,為後天火性,視之不見,為先天木性;博之可得為後天土,博之不得為先天意土。

《悟真篇》中有云:「女子著青衣(火生木),郎君被素練(水生金);見之不可用(後天水火土),用之不可見(先天水金土)。恍惚里相逢(混沌唯一),杳冥中有變。霎時火焰飛,真人自出現」。所言即是本章的發揮(其實我感覺更加晦澀了)。

此三者則是修道之根,為身之中本來修鍊便是真元一氣,後天成形不可成道,必要逆流而上。從先天達道。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六爻尋夢

weixin.qq.com/r/8Srz63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日常小知識:

《西遊記》之中,孫悟空稱為金公,豬八戒稱為木母,沙僧稱為黃婆(土),孫悟空又為「心猿」,白龍馬為「意馬」,這邊是運用先天金木土,制住意馬心猿。

誰說《西遊記》之中沒有道家的大智慧呢!


推薦閱讀:

TAG:道德經書籍 | 道家 | 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