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蘇聯武器(5)米尼米斯基

使用彈鏈/彈匣組合供彈方式的機槍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比利時FN於1970年代初設計生產的Minimi機槍。鮮為人知的是在FN設計這款機槍的同時,蘇聯槍械設計師也產生了同樣的構思。

蘇聯方面對使用彈鏈/彈匣組合供彈的想法起源於1971年秋天,槍械設計師Yu.K. Aleksandrov最早設想這一型機槍的基本構思。這一想法在1972年10月正式立項為Пулемётом с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й подачей(ПУ)」Poplin「。該項目的負責人是由u.K. Aleksandrov擔任,他在參與PU項目的同時也參加了АЛ-7 平衡后座步槍的研製。這個項目的參與人員里有兩位「槍二代」Victor Kalashnikov和Mikhail Dragunov。

1973年完成圖紙繪製並交給試驗部門,由於種種拖延樣槍直到1974年才由П.Ф.Лякасов組裝完成同年春天進行了廠內試射,並為下一步提交TsNIItomash測試做準備。期間GRAU的官員Colonel V.S. Daykin參觀伊熱夫斯克時檢視了該槍並表現出興趣。研製中發現槍械浸水後立即射擊殘留的水會損毀槍機,Yu.K. Aleksandrov更換了新的槍管,槍機,機頭位置前移1.5毫米。然而改進後的機槍無法工作每三發即出現故障,查明原因是槍機和進彈配合的問題。PU機槍的彈鏈進彈口位於機匣左側,彈鼓供彈口在機匣下方。PU機槍可以使用鋁製200發彈鏈盒,另外還可以使用V.V. Kamzolov設計的100發彈鼓,V.N. Paranin設計的75發彈鼓。但蘇聯軍方處於對可靠性和造價的考慮並不看好大容量供彈具。

1974年末樣槍提交給TsNIItomash,測試持續到1975年初。測試中PU機槍表現不如人意,故障率和可靠性都無法達到要求。測試報告卻給了一個中肯的意見,認為該槍尚處於原理機狀態而該槍的彈匣/彈鏈結合的供彈方式可行。機槍後續送交國防部位於列寧格勒的訓練場進行戰術條件下測試。

針對PU機槍的問題,設計人員改進出了PU-1。保留了PU的基本概念,彈鏈受彈口在左側,彈匣口和RPK一樣位於機匣下方。自動和擊髮結構也是直接取自RPK。新的彈鏈改進自NSV機槍,加大了子彈間隔使彈鏈更加柔順。新的機匣結構由P.N. Korolev.負責。1976年PU-1提交給國防部試驗,使用彈鏈和彈匣供彈均正常工作。軍隊對PU-1並無興趣,兩種供彈具增加負擔完全沒有更換RPK必要。

1977年設計團隊決定對機槍進行重新設計。此前的PU機槍的思路是:能夠使用彈鏈供彈的彈匣機槍。設計團隊決定反其道行之,將其改造為能用彈匣的彈鏈機槍。Mikhail Dragunov把彈匣口布置到機匣左側,彈鏈可以雙向輸彈,導氣管移到槍管下方,取消單發,開膛待擊。新的PU-2射速比RPK-74高150發。雙向進彈的設計使得整槍結構十分複雜,可靠性極差,靶場表現甚至不如PU-1。

針對PU-2的悲催表現,1978年設計師改進出了PU計劃中最後一型PU-21機槍,總體結構延續PU-2設計,取消雙向輸彈保證可靠性。

PU-21生產了樣槍並進行了測試但測試結果不得而知。設計小組則被安排了其他工作,PU項目停止發展。在PU-21完成設計後蘇聯方面了解到了比利時FN公司也有一款類似設計的機槍。與PU不同的是米尼米獲得了成功。

PU-21

口徑:5.45毫米

初速:960米/秒

空槍重: 5.7 千克

全槍重(200發彈鏈): 8.5

全長:1060毫米

槍管長:590毫米

射速:750發/分

供彈:30發或45發彈匣,200發彈鏈


推薦閱讀:

如何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購買手槍
【新年賀禮】射速最快的槍誕生 MG42竟然排不上前三名?
【名槍印象】槍械專業學生印象里的以色列烏齊衝鋒槍

TAG:槍械 | 軍事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