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戰爭?

美伊,朝鮮戰爭等小規模戰爭不算。具體指一戰,二戰和蒙古西征等大規模戰爭,期間科技爆發,智慧爆發。站在人類文明的角度上,不談單獨的文明,不談人道,戰爭是讓人類進步還是退步了?


謝邀!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優秀的問題,我正好最近也在閱讀大量的關於戰爭類的書籍。剛好有一點點總結出來的東西,之前我都喜歡寫長答案,力求一次性把問題剖析到徹底的清晰和明白,最近發現這樣的追求導致留下幾個大坑,一直都無力把它們一一整理完結,所以這次我先講我的觀點。然後慢慢補充這些觀點。不力求一次性解決。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首先說,題主的前提設置得比較客觀而且便於討論,關鍵在於剔除了戰爭中對人道的思考,只考慮結果是進步還是退步,這樣就除去了思考人道因素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沒法展開的枷鎖。

柏拉圖說:從來沒有一個好戰爭或壞和平。

從人道角度和短期對人類的社會的進步性來看,這句話幾乎是沒有破綻的,但是把這一切放在上帝視角和人類歷史以千年或者萬年為單位的時間緯度里來看,可能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我通過閱讀和觀察,把戰爭分成了三類,因為不做細分的話,籠統的混為一談的話,就不能對戰爭的意義有一個全面,公正,客觀的總結。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我個人不是非常同意。因為有的時候政治講求手段和算計,但是戰爭往往是人類非理性因素爆發的結果,和政治有很高的關聯度但是不是一種範疇內的東西,如果一定要歸結到一個大類里,那麼說戰爭,政治,貿易都是人類逐利性這一個母親生下的三個面目不同的孩子的話,我覺得可能相對合理些。

人類這一種群和人類社會都是一步步向前發展的,戰爭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極端情況,那麼它也受到這種發展影響,最早期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對資源和土地的爭奪到了不能商量和調節的地步而爆發的,簡單和直接。例如中華文明傳說中黃帝和蚩尤的戰爭可能就是為了爭奪河東鹽池這種古代戰略級資源而爆發的。而後來逐步開始越來越多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資源和土地,對統治權爭奪的戰爭越來越多,後來為了制度,為了意識形態等等因素而爆發的戰爭也加入到這個行列。

那麼分析戰爭對社會的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分類戰爭膩?我個人覺得在這個問題下,戰爭間的對手方水平是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區分為,

一,落後文明為了生存和財富對先進文明進行的劫掠性戰爭或是和入侵。

二,同等級文明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而爆發的控制權和主動權之爭的戰爭。

三,先進文明為了擴大生存空間或者是出於對落後文明的歧視爆發的侵略戰爭。

這樣分類之後我們會發現,第二類戰爭往往對人類的歷史進程在長期來看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典型的就是中國的春秋戰國系列戰,一戰和二戰。而隨後的是第三類戰爭,典型的就是英國對北美,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侵略引發的系列戰爭。效果最差的就是第一類,典型的就是蒙古對中國和西方的入侵,蠻族對古羅馬的入侵。

首先我們看第一類,我們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代,隨著周王室的衰微,周天子已經無力協調和控制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擴張和吞併慾望,於是戰爭開始打響,這不僅僅是一場戰爭,這也是一場激烈和極端的淘汰賽,勝利者可以建立新的秩序,淘汰者只能留在歷史書中成為一個名稱和勝利者的背景。一開始這場戰爭的參與國的差別在於土地和人口多寡這種硬性指標上,但是隨著戰爭的擴大和劇烈程度的加深,為了勝利,各國開始了一系列對於制度的改革,誰更能通過制度提高國力,士兵的數量和質量,誰才能贏,於是中國在那段時間變成一個瘋狂的大實驗場。最早的改革是魯國的兵甲制和作田賦。取消了只有貴族才能從軍的限制,目的是為了擴大兵源。當時,我們都知道,在那個年代自耕農的地方急需提升,社會已經有了需要變革的種子。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戰爭,這種自耕農地位的提升將會非常緩慢,但是戰爭加速了這一切。隨後齊國開始為了稅源進行了鹽鐵官營和最早的貿易戰,再有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將國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同時通過法律確定下層人民通過軍功晉陞的道路,重建社會上下層之間的流動機制,而且除了這些比較著名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鄭國的「鑄刑書」,意義不亞於漢莫拉比法典的公布,尤其是在周朝這樣以禮樂控制社會,以宗族為紐帶的制度設計中,如果不是戰爭的刺激,法是不會有機會公然以獨立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的。

而這一系列戰爭的結果就是促成了中華文明的早熟,在戰爭競賽的作用下,中華文明早早告別了奴隸製為基礎分封制社會,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再輝煌也都因為沒能替換掉奴隸制這一根基,在努力集權和擴張中維持了幾百年之後就轟然倒地了。這邊中華文明因為戰國淘汰賽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保證了文明的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比如說漢朝就是在剔除了秦制的戰時制度在和平時期對民眾過於苛刻的基礎上建立的。土地制度在中國從秦以後直到今天還有慣性,上下層流動制度從秦的軍官制演變成漢晉的推進位,再到隋唐之後的科舉制一直保證了民眾的上下層流動性。使得中華文明沒有遇到羅馬普發公民權之後上下層流動機制僵死的困境。而且這些變革也是這王朝更替戰爭中被一點點總結,發現和建立的。

而一戰和二戰也是在參戰各國水平相近的情況下進行的,最後導致了集權制國家包括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被剔除和壓制,建立了以商業社會為根基的現代世界格局。其中的科技進步更是多得數不清。國聯和聯合國的產生和建立,雖說在後來的運作中問問很多,但是都是人類對戰爭的避免進行的非常有意義的嘗試。可以說冷戰雖然可怕但是沒有真正變成一場世界大戰,和現在相對來說比較和平的世界格局都是一戰和二戰打出來的結果。

而第三類情況,也是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控制和侵略是另一種平衡世界發展局部之間不平均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西班牙和英國對美洲的侵略。我們不能想像出來,今天還都是印第安人的美洲世界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你也可以說如果沒有戰爭,那麼美洲人還是印第安人的樂土,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美好的田園生活。但是,戰爭改變了這片土地的主人,剝奪了印第安人自由選擇是不是加入文明社會,或者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加入文明社會的選擇權。這樣的表述是正確的,我也不想為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那種野蠻血腥的所謂征服洗地。但是我只說一點,題主的問題的前提是對於人類來說是進步還退步。那麼跳出對印第安人這一種群,只看人類這一總體概念來說的話,那麼還是進步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第一類情況,也就是落後文明對先進文明的侵略或者是劫掠。這個情況造成的結果就複雜而多樣了。你說這情況下是破壞多於促進,還是促進多於破壞膩?這個還真很難鑒別。比如說北方游牧民族對中華文明的劫掠和入侵,尤其是蒙元對中華文明的破壞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沒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中華民族的進化腳步會不會比我們現在看到的慢很多膩?尤其是軍事制度和中央集權能力的演進是不是不會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膩?而且除了中華民族由於早熟還是制度建設和這塊土地的高度契合,還有巴比倫和埃及這樣的例子。閃米特人對最早期的巴比倫文明入侵之後這學習和改造原有文明和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以漢莫拉比為代表的新一代文明,而且繼承了原本的楔形文字等等文明特徵,大大的向前邁進了一步。而埃及在歷經無數次入侵之後,終於碰上了希臘——羅馬文明這種水平略高於本地文明的對手,導致了以文字和制度為代表的文明總體滅絕,如果是一直進化還可以被接受,但是隨著阿拉伯人的入侵和控制,這種進步的進程被狠狠打斷,變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埃及。這樣的情況從過程到結果都難言樂觀,尤其是在相對較短未來也看不到太大的進化希望。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戰爭結果是好是壞非常難講。

暫時總結出來的就是以上這些。

總的來說,戰爭,尤其是同等級對手間的戰爭是一場優勝劣汰的社會進步之路。雖然血腥暴力而且不值得提倡,但是對人類社會的總體進步有極大刺激和促進。但是現代社會的競爭和同化手段已經從軍事上的征伐殺戮開始像以商業和貿易手段進行控制和吸收轉變,戰爭對人類的進步作用可能有一個拐點,在拐點之前和促進大於破壞,而在這個拐點之後是破壞大於促進。

而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時間點可能在數百年之後後人書寫歷史的時候就將被視為拐點時期。


叢林法則而已

從個體而言,戰爭肯定是殺戮與犯罪

從總體而言,戰爭則是適者生存,和用狼去保持鹿群體的整體活性類似

所以呢,戰爭就在那裡,不管你喜歡或者不喜歡


《血紅雪白》: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

——我不生產經典句子,我只是張正隆的搬運工。


人肉絞肉機。


戰爭在我理解中是按類比形式來區分的我區分了,生存戰爭,意識形態戰爭,排類式戰爭,

戰爭的形成難以避免以上的形式不能共存,然而以上的形式不被共存的情況是常駐的,只是區分了大小,無論是生存,意識形態,還是自身排類,然而這種東西都是人類的構成基礎,冷兵器,熱軍火,殘殺,只表達的一種方式,只是相對的直接罷了,然而戰爭並沒有消失,因為生存,意識形態,排類的不可共存一直存在,總有一天你對生存,意識形態,排類這種人性本能的知覺逐漸像洪流一樣流向自己,你會發現,屬於你自己的戰爭從來沒放棄離開你,只是你忘記你曾經戰敗.


如果撇開文明,撇開人道,戰爭之後的人類還是人類,沒有進步,沒有後退。

要是談文明,哥懂的太淺,人道主義依哥看來就是戰爭的衍生物。


這個命題很大,很多學者做這個方向研究,出了很多本著作,你可知道?

知乎的這麼丁點的答案能答的完么?

給答題者一輩子時間慢慢答?


推薦閱讀:

舊影瑣憶·雲霧蒸騰銷骨窠
范里米爾?弗克斯科兵人插畫欣賞
給文明以漢字,給漢字以文明

TAG:歷史 | 科技 | 戰爭 |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