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外地人憎恨仇視上海的理由?
經常跟朋友談論這個問題,現在又想到就提出來,國人搞地域攻擊的歷史有很久,近幾年越來越多在報紙上看到,還有罵河南人偷井蓋的,武漢人罵周邊小城市鄉里伢的之類的,還有寢室的一個北方人瞧不起南方的,我覺得無緣無故瞧不起別的地方的人很無知也很無聊,這樣不太好,請有識之士給予回答。
歧視當真是普遍存在,不用刻意掩飾。
歧視不歧視,不體現在嘴上,也不體現在表面嘻嘻哈哈,你好我好上。而是心底的那種優越感,認為自己天生就比人家高貴,不管是錢多一點,還是社會地位高一點,或是國家強大一點,如果以上都不是,至少還覺得比你長得白嫩一點。這是人性,和妒忌心一樣,是人自身就存在的劣根性。普通人,真的很難革命的那麼徹底,把這點歧視革除的乾乾淨淨。
白人歧視亞洲人,老墨和黑人;
中國人歧視印度人緬甸人柬埔寨人還有大多數黑非洲國家的人,黑鬼,阿三這話你覺得不帶歧視?
日本人韓國人歧視中國人,支那人其實還是好聽的。
中國人其實也不太看得起日本韓國人,日本鬼子和韓國棒子你覺得真就是說著玩玩得。
香港人看不起內地人,內地人就瞧得起港台人了?港燦,台巴子也真心是歧視的一種表象
至於國內各個地區之間的人在網路上互相攻擊,取消對方,還是少數么?
歸根結底,歧視別人的人,自心總是認為自己更高貴一點,如果自己真心拿不上檯面,至少我所在的國家,哪怕是所在的區域牛逼一點,也會覺得和自己有莫大關係。於是一個住在上海靜安區的,也會下意識瞧不起住在閘北的,至於住在浦東的,哎呀,那就更不用提了。哪怕人家住浦東的是三室兩廳大房,好像也不如自己住靜安弄堂一間逼仄小房那樣體面。
至於說覺得自己是否被歧視,其實也是自己心態問題。如果你足夠自信,真的不會在這上面過於敏感。我東北人,在北京工作4年,上海工作4年,工作收入自身素質都自信不差,如果你一年繳的個稅比北京或是上海大多數本地人一年的收入還要多很多的時候,你覺得你會在乎弄堂大媽對你不會說上海話或是你不是上海人語氣中帶的那絲不屑么?你會真的在乎網路上那些「外地人滾回老家去」那種無聊有閑的人的惡毒攻擊和言論么?
我覺得真心不會
上海人歧視比自己賺得少的外地人,香港人歧視比自己賺得多的外地人。
排外其實包含兩層底氣,一個是倚賴,一個是優越感排外的情緒基本上也是兩種,一個是歧視,一個是蔑視你拿了上海人作比較,上海人排外底氣只有優越感,情緒上則是蔑視。因為他們清楚上海僅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任何國內的人都可以來這裡觀光或者工作。上海人不可能對地域有倚賴。上海雖然很早開埠,但是,各種洋鬼子太雜了,即使是上海人也難統一哪一種style更拉風。蔑視只是認為外地人沒有上海人見過更多洋市面,比如,上海人最早讓洋人教導穿睡衣睡覺,因此他們會蔑視光著身子鑽被窩的鄉親。如今,上海一部分人還在試圖溫馨舊日比鄉親洋氣的風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有一個小品演員把戴禮帽、拿文明棍、佝僂著身子作為其宣傳的logo。可以看出上海人沒有學到洋人的氣質,只是學到了一些做派的皮毛。香港人則相對於上海人則不同,長久的英國管轄,文化灌輸一致,回歸後又是獨立司法管理,底氣上存在地域倚賴感。文化上的認同更是有英倫色彩,文化上的認同表現了民族特質的叛離,就如同信奉了伊斯蘭教的漢人,回歸後稱為回民,雖然肌體DNA沒有變,但是精神上脫離了漢民族。可以想見一旦民族精神叛離,那麼其他文化就會被認為是異端。這就會產生歧視,歧視性的排外具有集體性的特徵,也就不難理解當今香港人排外之氣勢了。如果香港不及時回歸,說不定會有一個「香港族」誕生。
對於經濟發展競爭激烈的說法,只是引起排外情緒的誘因。抑鬱症患者一個小的挫折都能引發其跳樓。
不算有識之士,不過可以用自身體驗來回答你
在同一個地域環境成長的人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體驗,共同遵守著一些隱性的行為習慣,準確地說,相處起來不會「不舒服」。如果一個「外地人」突然闖入了一個「本地人」為主的小團體,他們之間的衝突和差異很容易造成誤解,而這種誤解,很容易讓「本地人」團體作為集體排斥「外地人」的口實。比如大家都覺得香港人只認錢,上海人排外,男人是娘炮,廣東人長得丑,吃的東西很噁心,河南人偷井蓋,東北失足婦女多等等。然而往往是這些「印象」,這些文化差異,這些在統計學上毫無意義的例子,成為了市井小民茶餘飯後的談資,進而成為各地域的標籤,為地域攻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材料。抱個團一起攻擊外地人,不但很容易引起共鳴而且成本還很低,因為你還有千千萬萬的「兄弟姐妹」擁護你。
這些文化差異造成的不和諧僅僅是第一層,如果作為一個「本地人」,「外地人」在你的地盤永遠只是傭人的地位,且他們不發聲不上街不佔用社會資源,你是斷斷不會擔心他們的。但正因為現在中國內地的大城市第一代的移民人口都大大超過本地人,他們不但量很大,而且質不低,不僅從事著絕大部分社會地位低的工作,還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社會的核心層,開始對財富的分配和社會的主流意識起決定性的影響力。這時候的「本地人」開始慌張了,他們不僅失去了優勢的工作,不能再憑戶口享受更多優惠,甚至在文化上的優勢都無從談起。最近興起的保衛上海話,保衛粵語的風潮即源於此。的確,一個聽慣了了粵語評球的人沒辦法跟普通話球迷解釋CCTV5有多麼爛,因為對方不具有跟你同等的語言背景。外地人往往不太想掌握方言,沒有太多機會了解城市積澱的歷史。外地人只需要通過打拚獲得物質上的報酬,才真正有可能獲得認可,反正他們在文化上怎麼努力都不可能被接納。這相互之間的「不屑」進一步擴大了「本地」和「外地」的矛盾。由此產生的歧視,不僅是單向的,而往往是雙向的。
通常,地域歧視流行於受教育程度低的社會階層。視野和生活體驗的狹窄讓他們把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簡單地歸結為「地域」問題。但歧視實際上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學歷高多文化交流經驗豐富的人,沒有太多地域歧視,但他們身上很可能保有其他歧視。比如成功者對不成功者的歧視,雷厲風行的人對拖拖拉拉的人的歧視,肉食者對素食者的歧視,籃球迷對足球迷的歧視。這種心態源於我們對事物分類的習慣,人皆有之,如果我沒精力去搞清楚你能不能跟我做朋友,那就看看你屬不屬於我歧視的範圍好了。嗯,初中沒畢業,外地人,土的掉渣,一個禮拜洗澡一次,那就請你滾吧!
從小在一個中國南方一個半移民城市——廣州長大。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成見由來已久,更長的歷史就不談了,說49年在tg到來之後,廣州的工商業受到的的破壞大於建設,這是其一。80年代後,大量的外來人口,大部分是打工仔,一方面讓城市的經濟繁榮,另一方面則搶奪了本地人的工作機會,而且削弱了本土文化的影響力,這是其二。時至今日,雖然一直標榜「包容性強」,即使所有的年輕人都能說一口流利且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你依然能看到這個城市廣府人和外地人之間的裂痕。
說到底,地域歧視來源於社會資源和自身利益的爭奪,這是無法調和的文明、現代化程度。城市完善,人文素質高,人與人互相尊重。市井潑皮無賴由於人事黑名單信息公開透明而沒有立足之地。
上海和香港其實沒那麼排外的,排外的畢竟是少數。但上海和香港有所不同。上海的排外更多帶有身份上「上等人」歧視「下等人」的色彩,當然只是他們自以為是「上等人」罷了。而香港的排外,更多的帶有「文明社會」歧視「不文明社會」的色彩,當然文不文明也值得商榷。
推薦閱讀:
※放眼全球,最懂得排隊的人是誰?
※跪求大神講講關於青幫的事情,任何方面任何事情?╮(╯▽╰)╭?
※魔都實習,國企,轉正公司開稅後6k,年終獎3w,公積金3k,該不該簽這家單位?
※不說米其林了,看看這份中國人評出的上海美食榜單怎麼樣